- +1
落戶全面放開,300萬以下人口的城市在哪里?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在圣誕節的晚上發布了一個大禮包,發布了《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大家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該意見圍繞促進“社會流動性”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從戶籍制度、社會保障、就業等多個角度同時發力,其中關于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十分引人注目,提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對于長期跟蹤相關領域改革的人士而言,這項改革并不算意外。此前在十九大報告中就有一句話,為此次改革意見做了鋪墊:“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說這次改革意見影響重大,我們可以與2014年國務院發布新型城鎮化規劃時的相關表述進行對比:“有序放開城區人口50萬-100萬的城市落戶限制,合理放開城區人口100萬-300萬的大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300萬-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城區人口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這次戶籍改革意見對“兩頭”的城市影響最大,即超大(500萬人以上)和中小城市(300萬人以下)。對于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全面取消戶籍限制,對于超大城市的積分落戶政策,明確規定“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也就是明確了以就業為導向,并注重經濟和民生。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年),統計口徑為常住人口中的市轄區人口。
與之最直接相關的問題是,中國那些城市與文件中不同人口數量級別的政策相對應?文件提到城市人口統計口徑為“城區常住人口”,市面上公開的統計資料并沒有完全對應的統計口徑,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只能根據《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統計資料用比較接近的“市轄區常住人口”做替代。
小編接下來帶領大家來看看我國城市人口規模的分布。下文根據2017年的城市統計資料總結。城市最后劃分可能還有出入,以國家劃分為準。
如果把不同人口數量級別的城市比喻成不同班級,5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是火箭班,300-500萬是實驗班,300萬人以下是普通班。
火箭班有13位優秀的同學: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天津、成都、南京、西安、沈陽市、哈爾濱、汕頭、杭州、武漢市。
實驗班也有16位優秀的同學: 濟南市、長春市、石家莊市、大連市、佛山市、青島市、邯鄲市、深圳市、鄭州市、蘇州市、徐州市、淮安市、唐山市、南寧市、長沙市、南昌市
大多數同學在普通班(超過250位同學),但也不乏優秀者,地名列出來以后小編覺得可以自由選擇落戶的城市還是蠻多的!不管您想去幫助中部崛起、還是支援西部建設、還是加入發展最快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說不定以下就有可以為您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幫您實現人生價值的落戶選項,比如:富庶的江浙滬包郵區(蘇州、無錫、常州、鹽城、揚州、連云港、宿遷、紹興、溫州等……),多個省的省會城市——烏魯木齊、合肥、太原、昆明、貴陽、蘭州、福州,、海口;副省級城市寧波和廈門;宜居城市珠海;依托雄安新區的保定;喜歡吃川菜的朋友還可以去綿陽和自貢……

圖片來自網絡
英國女王今天上午發表圣誕致辭中有一句話:“It is often the smallsteps, not the giant leaps, bring about the most lasting change(最終能改變一切的,往往是我們的前進的這些一小步,而不是大的飛躍)”,這與”不積跬步 無以至千里”想要表達的含義是一致的。
這次改革將會是戶籍制度改革歷史上被銘記的一步,這次步幅比以往更大一些,這一大步由此前一個個一小步鋪墊而成,雖然走得艱辛,但也在圣誕夜給了我們驚喜,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央推動戶籍制度改革的決心。我們也期待后續地方政策的落實和跟進。
作者:呂利丹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李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
致謝:低調不愿透露姓名的城市地理研究學者的地圖支持!
稿件首發于“嚴肅的人口學八卦”微信公眾號,轉載請注明出處“嚴肅的人口學八卦”、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轉載和合作事宜請聯系yansurenkou8gua@163.com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