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全球穩定幣會沖擊一國的貨幣主權
全球穩定幣的宏觀政策挑戰,成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提到的當前全球中央銀行研究的若干重點問題之一。
自“天秤幣”(Libra)白皮書發布以來,這一項目已經經歷了初期的熱議、多輪聽證、部分參與者退出等事件。
陳雨露表示,穩定幣的使用可能對支付體系帶來兩個挑戰。
一方面,穩定幣在降低支付成本方面潛力較大,但其交易和支付的信息獨立于現有支付體系之外,也會給央行和貨幣當局的監管帶來挑戰。另一方面,穩定幣發行機制與央行貨幣發行機制不同,在現行資產負債表機制下,能否完全承擔支付結算的功能還不確定。
在金融穩定方面,穩定幣可能削弱資本管制的效果,并影響國內金融穩定。
陳雨露認為,以“天秤幣”為代表的全球穩定幣為資本的跨境流動提供了較大便利,但同時亦可能對部分經濟體的跨境資本流動形成沖擊。資本管制效果的弱化可能影響國內金融穩定。實施資本管制經濟體的國內金融市場往往不夠發達,難以有效應對跨國資本流動對金融市場的沖擊。但是,全球穩定幣為資本的跨境流動開辟了新渠道,使資金可以自由進出受管制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加劇國內資產價格波動,影響金融穩定。
此外,如果全球穩定幣網絡設計不當、缺乏監管或未能按預期運作,也會給金融穩定帶來新的風險。
陳雨露舉例稱,發行方無法按需要將穩定幣兌換成本幣或無法按時結算付款,可能會帶來信用和流動性問題。又比如,穩定幣的信用、流動性、市場和操作風險管理不力,持有人可能因此喪失信心,導致擠兌,極端情況下可能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貨幣政策影響方面,陳雨露表示,全球穩定幣會沖擊一國的貨幣主權。
一方面,穩定幣可能削弱銀行的信貸創造能力,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穩定幣對法定貨幣的替代可能造成銀行存款的大量流失,并降低貨幣乘數。貨幣政策的信貸傳導機制必然受阻,央行貨幣政策的效力會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穩定幣也可能降低貨幣需求的穩定性,加大貨幣政策的制定難度。
陳雨露指出,穩定幣不僅僅具備貨幣屬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具備金融資產屬性,可為持有者帶來收益。一旦居民對穩定幣的偏好上升,不僅可能出于交易需求將活期存款轉換為穩定幣;還可能出于投資需求將定期存款、儲蓄存款等“準貨幣”轉化為穩定幣,進一步加大廣義貨幣量的統計難度。對于以貨幣供應量為政策中介目標的央行來說,貨幣供應量指標精度的下降意味著貨幣需求可測性的下降,央行難以據此決定需要供給多少數量的貨幣才能維持貨幣的供求平衡。
對于中國人民銀行正在進行的數字貨幣的研究和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研發,陳雨露表示,一方面,要增強法定貨幣體系對未來數字經濟生態的適應性;另一方面,也是要應對全球穩定幣的挑戰。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