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極行·隊員日志|氣旋+涌浪,雪龍號駕駛臺觀“4D大片”

“雪龍”號航行激起巨大浪花。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
要說考察隊員們在船上最害怕什么,“暈船”絕對位列榜首。“雪龍”號自完成中山站第一階段卸貨任務返回霍巴特途中,屢遭風浪考驗,這可讓不少隊員飽受顛簸之苦。
12月12日,“雪龍”號剛剛告別浮冰區,還未進入魔鬼西風帶,就正面遇到了一個大氣旋。由于氣旋所在位置正好處于“雪龍”號必經航線上,并且持續時間長,“雪龍”號避無可避,只能正面通過。12月13日凌晨,記者在駕駛臺看到,前方海面到處翻涌著白色浪花,“雪龍”號下面仿佛有一只巨手,不時的將船身慢慢抬起,然后再重重砸向海面,有時候船頭壓起的水花可以打到近20米高的駕駛臺,著實恐怖。
12月14日,氣旋東移,“雪龍”號遭遇的風浪逐漸減小,接下來,“雪龍”號將穿越西風帶抵達霍巴特。根據氣象預報,前方航線上沒有大氣旋,風浪并不大,預計浪高僅有兩米左右,對于剛剛遭受了四五米風浪考驗的考察隊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好消息。
南半球西風帶,位于南緯45度到60度附近,常年盛行五級到六級風,又稱“魔鬼西風帶”,是我國歷次南極考察隊進出南極的一個海洋“屏障”。根據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計劃,“雪龍”號將6次穿越西風帶。
正當大家為西風帶這次“給面子”而感到高興時,12月18日晚上,船長朱兵通過全船廣播告訴了大家一個壞消息:“明天經過一個大的涌浪區,浪高預計5米,持續24小時。”朱兵還在廣播提醒大家,將物品固定好,并且不要到甲板上去。真是一波三折,很多隊員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

“雪龍”號航行中。澎湃新聞南極科考特派記者 何鍇 圖
12月19日,涌浪如期而至,因為側涌,“雪龍”號不像之前的前后搖晃,而是左右劇烈搖擺。上午一睜眼,發現房間里摞好的礦泉水、飲料等紙箱已經在地上四散的躺著了,礦泉水瓶灑落一地,要知道一箱飲料有十幾斤呢,由此可見船晃動的有多厲害。
來到五樓會議室,左側的一排椅子已經全部倒下,齊整整的和人為擺放的一般,我本想上前扶起來恢復原狀,但想到船還得晃,一會還得倒,于是打消了念頭,先任其躺會吧。
到了下午,船的晃動還是沒有減弱,在房間里不時的聽見有東西掉落在地上,還有椅子與地板摩擦的聲音。人站在房間里,如果手邊沒有抓東西,雙腳就會不聽使喚,能跌跌撞撞的從東頭晃到西頭。即使坐在凳子上,也經常連人帶凳子在地板上“摩擦”。
來到頂層的駕駛臺,機動駕駛員劉少甲正在值班,這里是全船視野最好的地方,但此時卻讓我感到有些眩暈。一方面是因為船的樓層越高,晃動得越厲害。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視野開闊,反而有了更好的參照物,隨著船身側搖,遠處的海平面不停傾斜,很快消失在窗戶中,又慢慢出現,向另一頭傾斜,感覺就像觀看4D電影,身體和視覺得到了雙重“刺激”。
“你們不暈船嗎?”
“船員從不暈船。”劉少甲先是一臉嚴肅,然后又笑著對我說,“暈船也沒辦法呀,無論多大的風浪,值班船員必須堅守崗位,哪怕一邊吐一邊值班。”
船醫張俊峰在第一次穿西風帶時暈得不輕,此次的風浪相較上次更大,但他反而沒有暈船,“最難受的是第一次穿西風帶,現在大家應該都適應船上生活了。”張俊峰說,從目前來看,隊員們的狀態普遍還好,甚至沒有人來找他開暈船藥。
雖然航路顛簸,但船上的文體活動卻有聲有色地開展里起來。從12月11號開始,考察隊利用短暫的窗口期,趁著風浪有所減小,見縫插針的組織了兵乓球比賽,目前經過三場比賽,已經初分勝負,計劃在到達霍巴特前決出冠亞軍。此外,“南極大學第二學期”也于12月18日正常開課了,35次中山站越冬隊員趙福、張正剛分別向大家講述了氣象預報和醫療知識。
“雪龍”船外正波浪翻滾,船內,我們的南極科考隊員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證明——西風帶,并不可怕。
(11月19日于“雪龍”號,作者系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中國自然資源報社記者)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