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以翔現場急救視頻曝光,醫療界需要反思什么?
原創: Dryeying 急診夜鷹
11月27日凌晨,高以翔參加浙江衛視的節目錄制過程中,突發心臟驟停,搶救無效逝去。根據現場零星圖片及目擊粉絲陳述,人們對于現場急救的及時性、專業性提出很多質疑。
上周五,一段現場急救的視頻曝光,夜鷹作為一個急救醫生,也看了這段視頻,第一感覺就是:不出所料,不忍目睹。
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
1. 現場有急救人員,也就是穿熒光衣服的,三人應該是醫生、護士、駕駛員三個角色。
2. 現場可能沒有足夠的急救設備。頭部有一個急救箱,但急救人員沒有呼吸球囊,視頻內看出來他們使用的可能是口對口人工呼吸??梢韵胂?,一個連球囊都沒有的急救團隊是不太可能有除顫儀的,無論手動還是自動。


4. 與在花壇臺階上搶救相比,抬下來放到平地上會更方便實施團隊配合施救。
公眾可能會問,為何有急救團隊,卻沒有器械呢?實際上這是目前中國醫療保障經常見到的現象。
那年廣州春運期間,火車站有旅客心臟驟停,夜鷹出車到現場時,見到駐站的白大褂醫療保障團隊的施救就如同高以翔急救視頻。
前段時間,小鷹學校開運動會,我問班主任是否有醫療保障團隊,班主任老師專門咨詢校長,校長回復說請了大學附屬醫院的兩個醫生加上校醫三人組成醫療保障組。我私下問校醫,兩位大醫生有攜帶除顫儀嗎?答復說,沒有。然后夜鷹就毛遂自薦,帶著AED去圍觀了。
就目前而言,除顫器在大眾場所固然是難覓蹤影,其實在醫院里也并非充足夠用。至于拿到院外去,更難了。有網友在微博跟我說,他們二級醫院,全院只有一臺除顫器,插著電源線時不能放電,充滿電之后也只能放電一次。當地的120急救車,很多車上也是沒有除顫器的。
沒有除顫器的醫療保障,夜鷹稱之為“裸奔”。
我們醫療界真的要反思,我們的醫療保障單元里到底什么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是可有可無的。猝死是一個非常非常小概率事件,但一旦發生就是一個嚴重嚴重后果的時間。對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這里面不單純是一個經濟問題,更多的是急救意識和專業素養問題。
醫療保障,應該有一個硬性標準,而不是一種隨意的人、隨意的設備的簡單組合,我們不是去看熱鬧的,我們是專門應對那些很少發生卻無法依靠常規社會急救系統有效施救的情況而去的。
也許我們的每一個醫療工作者都應該有一個共識,當領導說,你去負責這個醫療保障吧。你下意識的就應該問,“有除顫設備嗎?”

學習急救,關注夜鷹
原標題:《高以翔現場急救視頻曝光,醫療界需要反思什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