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陳行甲:新公益應該搭建有效可信的平臺,推動解決社會問題
辭去縣委書記職務后,陳行甲的人生下半場來到了公益事業。
他創立了深圳市恒暉兒童公益基金會,并聯合幾家公益組織共同發起了“聯愛工程”,選取廣東省河源市作為“試驗田”,為該地區的兒童白血病進行兜底治療,并建立數據庫尋找更好的服務于患者和醫生的規律,同時開展藥物評估等工作。
“新時代的新公益,要新在什么地方?我們必須參與社會治理體系,必須搭建有效可信的平臺和渠道,推動解決社會問題。從根子上解決社會問題,這是新時代新公益應該做的事情。我的愿景是聯合愛,推動因病致貧從現代中國消失。”
12月12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在上海舉辦“2019澎湃·責任踐行者年會”,這是澎湃新聞舉辦的第二屆公益年會。年會上,陳行甲在以《新時代、新公益》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陳行甲說,我國因病致貧貧困人口的比例高達42%,在他曾經任職湖北巴東,一家一戶數出來,這個數據是48.7%。此外,中國癌癥發病率是278/100000,其中1%是兒童。按照現在的醫療保障條件,一些窮人很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陳行甲探索著通過患者、醫生、藥物三個角度建立數據庫,探索模型,爭取找到可復制的因病致貧解決辦法。
他說,用醫療技術評估,政府能夠報多少算多少,剩下的基金會兜底,在恒暉兒童公益基金會的“試驗田”,所有白血病孩子都享受這個待遇。
陳行甲表示,他在廣東河源做實驗期間,曾聯合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兒童白血病廣泛使用的兩種新藥、好藥進行了規范的衛生技術評估,之后又委托中國社會科學院健康研究中心對這兩個大學給出的評估進行評審。目前兩種藥都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陳行甲透露,其中一種藥培門冬酰胺酶,每年有新增8000名癌癥患者要用到,每名患者一年要花費約3萬元,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后,這支藥一年為全國的患者省下了2.4億元。
“我不敢說這兩支藥全部都是我們的貢獻,但是我們做了基礎工作,推動了它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我要從患者、醫生、藥物這三個角度幫助國家找解決因病致貧的辦法,我們公益組織可以把經驗和教訓貢獻給國家。”陳行甲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