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些年,設計圈飄過的那些大詞
地產轉型、高周轉、互聯網+......一個個熱點新聞背后,蘊含的是時代的變遷和設計行業的新動向。近年來,設計圈出現了哪些新趨勢?
12月6日,建筑設計管理顧問陳陽攜新書《這些年設計圈飄過的那些詞》,與同濟大學創業谷創業導師白鑫、同濟創業谷入駐景觀設計公司90后創始人姜斯淇做客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針對設計行業的現狀、社會熱點、公司案例和從業人員的困惑,與讀者一同思考并探索設計公司的未來發展之道。《這些年設計圈飄過的那些詞》另外三位作者任雪琦、席成新、周毓華也來到現場,與讀者見面。

在陳陽看來,今年設計圈最引人關注的話題,無疑是規模化和資本化。一個行業是否會走向規模化發展,甚至是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必要條件之一是金融資本對這個行業發展的價值。金融資本的價值越大,行業越有可能走向規模化,寡頭化。在產品、技術、生產、產業、客戶這五種類型的設計公司中,產業型和客戶型的公司有機會走規模化、資本化之路,但小微設計公司也不必擔心被上市大鱷吞噬:因為設計是傳統的智力行業,不會演化成寡頭壟斷的格局。
另外,高科技也成為今年圈內的熱點,例如運用大數據、AI、VR等技術參與到設計行業中。“民宿、特色小鎮、新農村也成為了新的市場關注焦點。”陳陽表示。但他并不看好農業對設計行業的推動,背后有多個原因,首先是農業占比低,加上相關衍生產業,農業也無法支撐大量農業人口走上富裕道路。另外,與農業相關的設計資源很難與資本市場對接,需要的投資就沒有依托。
除此之外,另一個熱點話題是建筑師負責制。建筑師負責制是國際工程建設的通行做法。在不少發達國家,建筑師不僅是設計師,還是工程師,對建筑材料選取等技術問題的把握非常關鍵,建筑師的全程管理監督對工程質量和效果影響很大。但在國內,建筑師基本只參與整體構思和設計圖紙這些前期工作。隨著今年建筑師負責制在國內的推行,在陳陽看來,“試圖用一刀切的方法對復雜系統下手,要么不了了之,要么結局出人意料。”

功利的時代,專業主義能堅持多久?
“這些年來,設計圈里最常見的建筑師有兩種:一種是想做作品、執著于專業追求的,稱之為專業建筑師;另一種更偏重于迎合市場需求,更善于理解和順應甲方的要求,按商業規則辦事,可以稱為商業建筑師。”在設計圈內看來,專業和商業似乎是顧此失彼的兩頭,不可兼得,經常遇到處于矛盾之中的建筑師,他們的辦法之一是用20%的時間干有情懷的事,用80%的時間干能掙錢的項目。
在陳陽看來,專業和商業本質是有機的兩個角度,而不是機械的一對矛盾。如果換個角度來理解,這些對立關系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從不同視角觀察一個有機體,從而追求各個角度的最佳效果導致的。一個項目中,如果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專業底線就可能守不住;一個設計公司過于看重眼前利益的話,可能只會保障短期的生存,而沒有長期的發展潛力。
“平衡感是很重要的,人體這個有機體的平衡性就很好。除了大腦,人類在各項機能上都比不上其他生物,但也不至于很差。如果把一個設計公司比作人的話,企業的核心能力、優勢領域、產品特色等等相當于人的大腦,其他管理模塊相當于人體的各種機能,不掉鏈子就可以了。”
商業成功和專業成功盡管并非完全對立,但在思維方式上仍有巨大的差距。在陳陽看來,他遇到過一些商業上已經成功再追求專業成功的建筑師,表面上看,有相當的經濟基礎支持他們在專業上的發揮。但實際上,這兩類建筑師在思維方式、專業視角、市場意識、工作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誰也無法輕松地變軌。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