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刺檸吉”的扶貧使命:讓山間野果帶動百萬農戶脫貧致富
貴州黃果樹瀑布久負盛名,但貴州特有的“黃果”你聽過嗎?
它每百克果肉中維生素含量高達2000多毫克,其中維生素C含量極高,分別是蘋果的800倍,檸檬的100倍,獼猴桃的10倍,被冠以“維C之王”的稱號。

“維C之王”——刺梨
以前,這種當地獨有的野果果遍地,卻賣不起價。如今,貴州刺梨已成為當地政府大力推動發展的新產業,大多數村民靠著種刺梨都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文革學就是這“大多數”中的一位。今年47歲的他,最初在一家采石場當炮工,每月收入有3000元。2002年左右,他在一次事故中,腿骨受傷,走路不靈便,正常的體力勞動受到影響,他家也因此失去頂梁柱,頓時變成貧困戶。
回家務農的文革學,開始靠種刺梨謀生。這二年,刺梨行情上漲,他不斷擴大刺梨種植面積達40畝,每年收入五六萬元。現在他家已蓋起近千平方的漂亮樓房,屋里擺著60寸的大彩電,家中唯一的兒子也娶上漂亮媳婦。

刺梨種植戶文革學

刺梨種植戶文革學的漂亮樓房
“種刺梨讓我過上了好日子!”正如文革學所說,在貴州,像他這樣靠著種刺梨脫貧,并走上致富之路的案例,還有很多。當下,刺梨作為貴州省的經濟農作物已經被大規模種植,它承載著貴州百萬人的致富夢。
刺梨飲料曾在漢城奧運會上發光
刺梨在貴州的種植、食用歷史長久。1942年,來自貴州的山間野果刺梨被運到了戰場。彼時,營養學家王成發、羅登義等人在貴州做了大量研究,發現這種果子,獨具食用、藥用價值。
20世紀50年代,貴州花溪刺梨酒廠用刺梨生產出刺梨酒,率先走出“大山”,銷往省內各地和重慶、廣州,甚至出口中國香港地區、以及緬甸等地。改革開放后,刺梨酒在新加坡、泰國等地大受歡迎,供不應求。

花溪刺梨酒廠包裝車間
1985年,刺梨發展迎來第二階段。政府部門下發很多文件扶持刺梨產業,貴州省甚至專門組建刺梨辦。這一時段除了栽培技術的研究,還有產業化的研究。最高光時,刺梨飲料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作為指定產品供應。
潮來潮往,不久刺梨產業便出現衰退。但刺梨的種植在貴州卻一直沒有停止。
2000年時,國家開展“退耕還林”,推出一項政策:種一畝刺梨可以補貼300斤稻谷。
“很多人是為吃飽肚子,選擇種刺梨。”據貴州刺梨之鄉、龍里縣茶香村村干部肖發海介紹,“種刺梨,能吃飽肚子不說,畝產也有千余斤。雖然,刺梨樹到第三年才能掛果,但果子熟了就可以賣錢。”
據透露,在政策推動下,該村刺梨種植面積從開始的2000畝發展到如今的1.9萬畝。每畝地均產2000斤,行情好的時候,一畝能收入近千元。在該村,有的人家,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0畝。即便是地少的,也有二三十畝。
不過,像很多農產品一樣,早年貴州的刺梨果并不好賣,每斤只賣幾毛錢,還常常遭遇“賣難”問題。這一方面由于刺梨因收獲期短,如果不能及時變賣,就會爛掉;另一方面,部分刺梨種植區處在交通不便利的鄉村,刺梨果甚至還沒來得采摘,就爛在枝頭了。
新機遇:貴州舉全省之力打造刺梨時尚生態產業
貴州省在全國脫貧攻堅戰中,是任務最艱巨的省份之一。據一份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年底,貴州省仍有41個縣域(不含市轄區,含1個特區,下同)的農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不到一萬元。
顯然,刺梨產業承載著百萬農戶的小康夢。若刺梨產業獲得發展,可拉動上游百萬刺梨種植戶,百萬農民們的小康夢也就有望實現了。
然而,如何發展刺梨產業化、打通產業鏈這塊硬骨頭呢?
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給出了答案:舉全省之力打造刺梨產業。
他表示,近年來,貴州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貴州與廣東合作交流源遠流長,廣東企業在貴州發展態勢很好,希望進一步加強農業產業、消費扶貧、教育醫療、旅游、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幫扶協作。
2018年底,廣藥王老吉研發的刺檸吉復合果汁應運而生,它將助推貴州脫貧攻堅。
去年下半年,在廣州對口扶貧貴州的大背景下,廣藥王老吉受委托對口幫扶貴州刺梨產業。接到任務后的廣藥王老吉為此成立了專門的調研工作組,并趕赴貴州深入調查。

廣藥王老吉調研工作組趕赴貴州深入調查刺梨產業
“我們組織包括市場、研發、中藥材等人員,于接到指示的次日凌晨便趕赴貴州調研,下企業,走市場,查文獻,訪專家,全身心投入到幫扶貴州刺梨產業開發的方案制定工作中。”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董事長徐文流說道,在調研過程中,工作組發現刺梨雖然優點眾多,但其發展面臨的困境也不少:一是品種單一,刺梨果的酸澀味較重,并不被大眾所接受;二是刺梨精深加工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影響力有限。
此外,刺梨地域性強,外省消費者對其缺乏認知,故消費市場難以充分打開,這需要全國影響力的大企業引領和帶動。
在此情況下,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廣藥王老吉工作組5+2、白加黑地工作,最終用98天時間,創造性的將刺梨和檸檬進行調和,開發出刺檸吉復合果汁,并于2019年6月全面上市。

刺檸吉復合果汁
黔南州林業局科學技術推廣站站長歐國騰曾評價說,“刺梨已經具備了飛起的、發展的條件,但是缺了一股風,廣藥王老吉一來,就把風卷起來了,整個產業也動起來了。應該這么說,未來兩年,刺梨產業將迎來嶄新局面。”
新布局:一個刺檸吉生產基地帶動2.8萬人脫貧
貴州的刺梨產品有很多,但如何通過產品串聯起整個產業鏈打通大眾化市場是長久以來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廣藥王老吉通過制定刺檸吉發展戰略,即結合自身產業優勢,以“輸血+造血式”消費幫扶模式,從農戶種植、生產加工到市場營銷,有效的開發了整個刺梨產業鏈。
其中,在貴州當地建立生產基地示范點、規范標準化種植,就是其重要布局。貴州惠水縣的潮映大健康飲料公司是廣藥刺梨項目產業鏈上的一環。近日,筆者在該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今年尚不足30歲的趙小銀。她現在已是兩位小孩的母親。前幾年,為了養家,她千里迢迢,到沿海地區打工,雖然每月可掙3000多元,卻無法照顧孩子和老人。
去年她回到老家,在家附近飲料廠找到工作,負責紅罐王老吉涼茶和刺檸吉飲料的包裝工作,月收入達4000多元。她表示,“對現在這份工作非常滿意,離家近,收入穩定。”
在該公司大門上,筆者看到,“廣黔同心創大業,攜手同心奔小康”的紅色大字十分搶眼。
據介紹,2017年,該公司在黔南州、惠水縣和廣州市兩地人民政府的關懷重視下,被確定為東西部對口產業扶貧單位,得到王老吉在技術上、業務上的大力支持。2018年,該公司正式成為王老吉罐裝涼茶在貴州省的唯一加工基地,并已投入量產。
“我們現在主要與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合作,生產王老吉涼茶和新開發的刺檸吉飲料。”貴州省潮映大健康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偉中說:“生產刺梨新品的所有原料都來自貴州本地,廠里很多員工也是當地的貧困戶。刺檸吉飲料的創新,推動了龍里、貴定等地刺梨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廣藥王老吉惠水工廠
該公司現有員工近200人,90%以上是附近群眾,其中有30余名移民群眾。據王老吉派駐在該廠的生產主管徐葦表示,這里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新入職員工基本上經過短期的培訓,都可以在老員工的帶領下上手工作,對當地村民來說還是能夠勝任的。
來自貴州當地權威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刺檸吉在黔南州惠水縣潮映罐裝生產基地自今年6月正式投產以來,直接帶動9000戶、2.8萬人脫貧致富。
另據貴州省工信廳數據顯示,刺檸吉銷售額過億,帶動貴州省內的刺梨生產加工企業銷售普遍增長超30%。
新思路,創新推廣模式,“口紅一哥”李佳琦都賣起了刺檸吉
許多貴州當地的消費者在品嘗過刺檸吉果汁后都驚嘆道,“吃了這么多年的刺梨,喝過這么多種刺梨的飲料,刺檸吉果汁是唯一一款讓我感覺不到澀,甚至覺得刺梨清甜干爽的飲料,太神奇了!”
刺梨產品在云貴地區消費認知廣、知名度高,然而在這兩地外卻是一個“新物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讓更多人愛上這款“寶藏飲料”,是擺在企業面前最頭疼的事。
“要在刺梨產業上形成突破,我們必須針對性解決‘研發’、‘推廣’、‘銷售’三大難題。”王老吉大健康公司董事長徐文流介紹說。
今年11月,王老吉還專門成立刺檸吉研究院,以刺檸吉產品時尚化、國際化為目的,進行刺梨研究與開發,包括刺梨種植標準化、鮮果貯藏保鮮、工藝技術標準化行業標準、功效與物質基礎、安全性、健康產品開發等現代科學研究,帶動刺梨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解決產品研發難題后,接下來就要解決刺梨大眾化推廣的問題,刺梨的推廣決不能在‘窩里干’,必須用現代化的營銷手段讓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刺梨、愛上刺梨。”徐文流如是說。
為讓刺檸吉走入公眾視線,打造消費扶貧新品牌,王老吉重金投入市場宣傳,通過央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一線衛視精準投放產品廣告,冠名刺檸吉粵黔高鐵專列,讓大眾更多了解刺梨產業。

“刺檸吉”粵黔高鐵專列
年輕人作為飲料的主要消費群體,誰能吸引他們的注意,誰就能贏得市場份額。王老吉創新營銷方式,通過抖音、微博、微信朋友圈等頭部平臺渠道,與年輕消費者互動溝通。
例如聯合PAPI醬制作創意短片,與頂級電商主播,“口紅一哥”李佳琦合作進行刺梨的科普介紹、刺檸吉產品的直播銷售,通過年輕化的手段讓消費者深入了解刺梨及刺檸吉產品。
"喝這么一小罐等于喝下了9個新鮮檸檬所含的維C",在李佳琦的試喝直播中,還有一句話就讓眾多女性忍不住剁手王老吉刺檸吉,"其他飲料你喝了會有負罪感,但這款完全不會"。也就是說,補充維C不需要再去買國外的維C產品,喝一罐刺檸吉就可以搞定了。

頭部主播李佳琦的“刺檸吉”試喝直播
在燈光、角度都調整至最佳的直播間里,李佳琦、薇婭、祖艾媽三位頭部主播全方面解析了刺檸吉這款產品的特性,并分享了試喝感受,彼時,觀看量達到百萬級,粉絲熱情高漲,發言從屏幕左下方快速閃過。
此外,刺檸吉產品還相繼亮相博鰲論壇、東京?粵港澳大灣區推介會、《財富》全球科技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借助國際盛會將刺梨產業推廣至全世界。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刺檸吉的全渠道媒介投放,獲得了約32億的曝光量,大幅度提升了公眾對刺梨的認知度。
在刺梨產品的銷售市場布局上,王老吉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我們計劃打造北京、珠三角地區、貴州三大樣本市場,深圳、上海、成都等23個重點城市,通過氛圍布建、消費者活動等形式進行精耕細作,以點帶面輻射全國銷售,同時我們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架產品,依托王老吉強大的品牌力、渠道力,在全國市場掀起一場'刺梨熱',推動刺梨產品在全國市場持續升溫。”
延伸,扶貧新樣本:創造“輸血+造血”式消費扶貧
從上市至今,刺檸吉的銷售額已超1億元,累計鋪貨近8萬個網點,全國到貨360座城市。市場升溫后,上游刺梨原料供應、加工立即被帶動起來。
同時,貴州省政府出臺一系列舉措,大力發展刺梨種植。據不完全統計,在2014年-2019年間,貴州省人民政府共頒布17條有關刺梨發展的政策和意見,計劃到2020年,全省刺梨種植面積達120萬畝;進入盛產期后,年產鮮果120萬噸,基本滿足省內加工企業需要和消費者需求。
日前,貴州省黨政代表團來粵考察,共商深化扶貧協作事宜。期間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強調要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引導更多廣東企業投資建設產業園和產業基地,支持當地發展特色產業,切實增強“造血”功能,為當地脫貧致富提供產業支撐。并要深度挖掘消費扶貧,大力推動“黔貨出山”“黔菜進廣”,進一步開展旅游協作,打造更多更優的銷售渠道和品牌項目。
專家指出,在刺梨產業幫扶項目中,廣藥王老吉從資源、資金、產品、品牌、政策和運營六方面入手,充分發揮“王老吉”品牌賦能優勢、以及完善的渠道優勢,將刺檸吉產品迅速推向市場。
據悉,在此次貴州刺梨項目中,王老吉還采用新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將質量、管理從加工、銷售端延伸至上游種植,比如建設規范化管理的刺梨種植基地,推動貴州地區特色農產品刺梨產業化進程。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挖刺梨產業資源,利用產業優勢帶動貴州發展,促進企業和農戶多種形式合作,互利共贏,共享發展成果,助力貴州脫貧致富。”據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說,該集團制定了《貴州刺梨時尚生態產業“136”發展方案》,將幫助貴州把刺梨產業發展為百億級的時尚生態產業。
在采訪中,不少專家認為,“王老吉”這種通過開發新消費市場,用消費市場倒逼整個產業鏈“升級”的“輸血+造血”新模式,具有可持續性、生命力強的優勢,值得推廣、復制。
“廣藥王老吉的刺梨項目對當地上中下游產業鏈帶來積極作用,其‘輸血+造血’產扶融合、消費扶貧的新模式值得推廣。”貴州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汪家強就指出,該集團通過資源深挖,因地制宜,結合貴州當地資源,精準幫扶,讓刺梨這個滿身是刺的“山果果”逐步蛻變成“金寶貝”,成為貴州特有的一張名片。
廣州扶貧辦有關負責人盧辭也認為,這種新模式既能促進貧困戶農產品產銷,又能解決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切實帶動貧困戶收入,實現穩定脫貧。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劉永富主任對廣藥集團的扶貧工作高度肯定,他認為:廣藥王老吉對貴州刺梨的產業幫扶做法值得宣傳推廣,對有一定發展基礎和發展前景的特色優勢產業,通過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和東西扶貧協作范圍,形成科技創新、市場開發、龍頭企業帶動等措施做大做強,促進脫貧乃至致富,是一條好路子。
目前,貴州當地政府已再次發出邀請,希望未來共同開發貴州的優勢資源,如鐵皮石斛等一系列產業的研發生產,帶動貴州中藥材產業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