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密集恐懼癥的成因之謎
Chrissie Giles 利維坦


利維坦按:
如果按照古典制約理論為基礎的厭惡療法醫治密恐者,恐怕要給患者看大量令人嚴重不適的圖片或視頻,以期達到徹底治愈密恐的效果……當然,效果想必因人而異。
另外,針對密集恐懼癥比較有效的據說是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該理論的創始人森田正馬(Morita Shoma)認為,神經質癥的發病機制(比如強迫癥)是由于患者的疑病性基質,內向性格的反省,極高的完善欲,使其因某一機會本應得到正常的感覺或感想,疑病性地視做是病態的異常,從而引發抗拒心理,極力去排斥,造成心理沖突,進入惡性循環的死胡同。其基本治療原則就是“順其自然”,即接受和服從事物運行的客觀法則。
內文含有或許令你感到生理或心理不適的圖片和文字
建議謹慎閱讀
茱莉亞(Julia)在11歲時經歷了第一次密集恐懼癥發作。
她放學回到在馬爾默(瑞典的一座城市)的家中,書包一甩后就躺在了沙發上。她打開電視,調到她最喜歡的頻道看卡通片。
屏幕上充斥的是一個碩大頭顱卡通人物。在他的下巴上,本該長胡子的地方卻長滿了巨大裂縫。
突然之間,她感到惡心想吐。她閉上眼睛,摸索著拿遙控器關掉電視。
每隔三四個月,她就會看到一些她忍受不了的東西。這些東西讓她極為惡心害怕。有時是裂縫,有時是密集的孔洞或點狀物,或者是一些水底的自然現象,比如藤壺群。她會顫抖,渾身是汗,最后躺在地上哭泣。
她有次用手機與朋友閑聊時,突然看到了很可怕的東西,立馬將手機丟到了房間的另一頭。而她周圍似乎無人有類似的奇怪反應。她到底怎么了?
她20歲出頭的時候住在倫敦。她的男朋友在下班后沖回家大喊:
“茱莉亞,我知道你怎么了!”
密集恐懼癥(Trypophobia)是一種對密集孔洞或裂縫的厭惡,常伴以害怕和惡心的感受。
你也許沒有聽說過這種病。但不用擔心:你現在再也不會忘記它了。
* * *
心理學家發現,許多恐懼癥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雖然密集恐懼癥尚未被普遍承認為一種恐懼癥,但新來乍到的這個概念顯然不可小覷。
人們至今還在爭論密集恐懼癥到底算不算恐懼癥。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恐懼癥和極度的恐慌是同義詞。還有一些恐懼癥在引發恐慌的同時,也會引起厭惡。但一些研究者認為,密集恐懼癥單純建立在厭惡之上,所以不屬于恐懼癥。
當被問到密集恐懼癥的誘因時,人們的答案五花八門:圣誕樹裝飾球,蜂巢的照片,坑坑洼洼的墻磚,面糊上的氣泡,洗完澡后身上掛著的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除了現實中的事物外,圖片對患有密集恐懼癥的人也同樣具有殺傷力。蓮蓬的圖片常常被認為是最初的誘因。如果你沒有見過的話,蓮花擁有大顆的綠色種子頭,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種子,看上去很像花灑。2003年,一張假的“蓮蓬胸部”網圖和一個關于被感染了的乳房的故事在電子信箱中流轉,引起了一時轟動。
關于密集恐懼癥的研究數量有限,但有一項研究也許能夠解釋為什么這張網圖會被廣泛傳播。研究發現,在皮膚上的孔洞比在無生命物體上的孔洞(如石頭)更令人害怕。而在臉上的毛孔殺傷力則更驚人。
(www.jstage.jst.go.jp/article/ijae/advpub/0/advpub_IJAE-D-16-00045/_article/-char/en)
當然了,如果沒有互聯網,這張“蓮花胸部”的網圖也不會無孔不入?;ヂ摼W與一些生理或行為病癥的出現有關。但許多人認為,這些病癥的根源是心理因素,即所謂的心理疾病。

從1518年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跳舞狂熱到2011年紐約州某小鎮的一群抽搐少女,集體心理疾病已不是新鮮事。它們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有了互聯網和實時的全球信息流,現在我們無論身在何處都可能被觸發潛在的心理疾病。任何有條件上網的人都是潛在的傳播媒介。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4067360960386X?via%3Dihub)
網絡社區中已經出現了許多奇怪的現象:莫吉隆斯癥(Morgellons)這種無法解釋的皮膚病;那些深信自己“被盯上了”,受到權勢集團的跟蹤,監視或試驗的人們。那么,密集恐懼癥是這些奇怪現象中的一種嗎?數字世界是它的成因,抑或只是它的傳播媒介?

而且,在那么多的事物之中,為什么是孔洞在引發恐懼和厭惡呢?
茱莉亞的男朋友拿起筆記本電腦,用力地往搜索欄里敲字。他點擊播放搜索結果中的一個視頻。
茱莉亞只堅持了十秒,然后哭著奔出了房間。
這個視頻是網上眾多的密集恐懼癥測試視頻之一。它們通常是一系列能誘發密集恐懼癥的圖片,比如蓮蓬和洗碗海綿布。
當茱莉亞冷靜下來,她開始思考剛剛那個瞬間意味著什么。她說:“我真的非常驚訝,但也有點高興。知道世界上有人和我一樣有這種癥狀,讓我感覺舒服了些?!?/p>
但是還有個小問題。她不能自己上網搜索更多關于密集恐怖癥的信息,因為跳出來的第一條搜索結果就是會引發癥狀的圖片。
因此,她的男朋友成了她的搜索專員,將他在網上找到的關于密集恐懼癥的所有信息大聲讀給茱莉亞聽。這使得她發現并加入了臉書上密集恐懼癥患者群組。
在群組內快速瀏覽,人們很快就會意識到密集恐懼癥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患者始終擔心自己突然或被人故意用一些看上去無傷大雅的圖片或物體嚇到,比如蜂窩松餅和剎車燈。
一個按摩技師跟我說:“有些東西我看都不敢看……如果我的客戶有某些皮膚病的話,我別無選擇,只能不做他們的生意?!?/p>
另一位密集恐懼癥患者寫道:“每當我看見密集的孔洞,我都會起雞皮疙瘩。我有時會想,如果我一直看著這些洞的話,我會死掉……”任何以“穗狀花序”排列的東西都會讓他們毛骨悚然。
說到臉書,一個患者說他們“總是在想我是不是會突然看到豆莢,或者是石頭上的洞……”還有患者描述了他們看電視或電影時的體驗:“有些服裝師和化妝師喜歡在屏幕上展示深度的效果。而我們只能惡心地度過剩下的觀影時間……”
一位患者說自己是“一個6尺4寸(約合1.93米)的大漢”,卻會被一張圖片“輕易擊敗”。
不管是在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人故意向密集恐懼癥患者展示相關照片以引發他們的恐懼反應。一個患者寫道:“用密密麻麻的孔洞照片嚇我。讓我感到害怕只是殘酷之事,并不有趣?!?/p>
對于這些人,密集恐懼癥是一個沒有人想要回答的問題:
孔洞里究竟有什么?
* * *
患者穿上病患服。黑色虛線圈起病變腫塊。醫生在選擇她的武器。“準備好了嗎?”她問。手術刀切向皮膚。一只戴著手套的手拿著紗布,在皮膚之上徘徊。
只差一點,只差一點,只差一點。
然后就開始了。大量淡黃色的膿液從肩膀上的囊腫中被擠了出來。黑頭也被擠了出來。死皮像被壓過的夾心餅干一樣,從毛孔中冒出來。
這個過程非常惡心,但又讓人上癮。

我對這位美國皮膚科醫生桑德拉·李(Sandra Lee)產生了詭異的著迷。她又稱擠痘痘博士,在Instagram上有350萬粉絲,她在YouTube上有一個叫SLMD的頻道,這個頻道也有540萬粉絲。同時她還是一個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所以很明顯,沉迷的不止我一個人。
我一旦開始看她的視頻就停不下來。我彷佛能品嘗到那個味道:厚重,略帶金屬味。我總是焦急地期待著她發布新視頻。
如果你不熟悉這種視頻的話,擠痘痘已經發展成了視頻新趨勢。這種視頻會近距離拍攝個人擠痘痘、黑頭、囊腫或解決其他皮膚問題的過程。

這很惡心。但人們對其的情感很復雜,并不是猶豫不決或模棱兩可的,而是兩種完全相反的情感之間的拉扯。對此,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這樣說道:“(這種視頻)一邊幫助人、一邊傷害人,既讓人笑,也讓人氣”。
對我來說,擠痘痘是惡心的,但一看這種視頻就停不下來。給你最親密的人看一下這個視頻吧(我的岳母超喜歡這個視頻,但坐我旁邊的同事就不這樣想了)!有趣的是,擠痘痘視頻把密集恐懼癥患者群體一分為二。
“令人驚訝的是,看這些視頻讓我有滿足感。我不知道為什么?!败锢騺嗠m然有密集恐懼癥,但卻時常會看擠痘痘的視頻。
那她的密集恐懼癥會被此種視頻誘發嗎?“有一點兒,但是還好。這種感覺很奇怪,就像故意去做一些冒險的事,但你還是愿意去做?!败锢騺喺f。
孔洞里到底有什么呢?
流膿,流血,潰爛。
惡心,但熟悉,并得到解決。
回想一下你上一次被惡心到的經歷。那種“我需要洗手并刪除記憶“程度的惡心。
不管那是什么,什么時候發生的,我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你現在臉上的表情(隨著回憶惡心的東西做出的表情)和我上次踩到還溫熱的貓的嘔吐物中做的表情是一樣的。
眉頭緊鎖,眼睛瞇起,鼻子皺著,嘴唇撅起。這種表情表達了厭惡和討厭的情緒,上唇提肌控制著這種表情。
研究者認為,我們進化出惡心反應是為了躲開會讓我們染上疾病的病原體。它們無處不在:變質的食物、有毒的植物、嘔吐物、死尸。
(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8.01397/full)
當我們面對與疾病或衰敗相關的事物時,我們會本能地皺臉,試圖阻止它們從眼耳口鼻進入身體。我們作嘔,發出嘔吐的聲音,然后后退以遠離病原體,避免患病。
目前人們認為,遠離病原體的反應是行為免疫系統中的關鍵部分。行為免疫系統指的是我們試圖躲開寄生蟲和傳染病時的思維和行為過程。
(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92612/)
湯姆·庫普費爾(Tom Kupfer)是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的情緒研究員。他認為,密集恐懼癥與我們進化而來的躲避皮膚寄生蟲的能力有關,比如頭虱和跳蚤。(讀到這里,難道只有我才感到發癢,還是大家都這樣覺得?)
為了防止我們吃錯東西染病,我們進化出了惡心反應。像發癢或起雞皮疙瘩等皮膚反應,也許是防止我們染上體表寄生蟲的某種進化反應。
換句話說,我們抓癢的沖動等同于牛揮動尾巴趕走蒼蠅,或貓給自己梳毛趕走跳蚤的行為。

庫普費爾和他人聯合主持的一項研究表明,感到發癢的前提,并不是真的需要皮膚上爬有寄生蟲。他說:“雖然皮膚的保護性反應通常是因為真的有東西在你皮膚上爬,但從研究結果來看,光是那些(寄生蟲的)照片就足以引發這種反應?!?/p>
(www.ncbi.nlm.nih.gov/pubmed/28681640)
沒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對與疾病有關的圖片(比如狗耳朵上的扁虱)會感到惡心,對沒有危險的圖片(面包上的孔洞)沒有反應。而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會對兩者做出同樣的反應。
庫普費爾認為,他們可能對那些像是病原體或寄生蟲、但其實無害的東西反應過度了,就像害怕蛇的人看到花園里的繩子時也會嚇一跳一樣。
而對于擠痘痘視頻,有密集恐懼癥的人反應也不一樣。一些網絡組織呼吁禁止這些視頻,因為這會引發人們的恐懼癥。但Reddit(美國一個社交新聞站點)上關于密集恐懼癥的分區對此的觀點完全相反。
用戶“ratterstinkle”對其他用戶說:“這個分區的運作模式就是人們發會引起密集恐懼癥的圖片?!边@是一個叫“這就可以了”的帖子。帖子下是一張屏幕截圖。圖上的男人臉上坑坑洼洼。
會有人喜歡密集的孔洞嗎?就像有人喜歡養狼蛛,有人卻有蜘蛛恐懼癥;有人喜歡跳傘,卻有人怕高連梯子都不敢爬。也許真的有這樣的人。在Reddit上有一個“密集喜好者”的分區。在那個分區里,有用戶問得很虛浮:“那么,這個分區的名字就是首字母不一樣的‘密集恐懼’嗎?還是我錯過了什么?”
臉書上有兩個主要的關于密集恐懼癥的群組。在其中一個中,一個用戶解釋了他們對密集恐懼癥圖片視頻等又愛又恨的情感。
“自從認識到我不是唯一一個有密集恐懼癥的人,我就開始嘗試讓自己對那些困擾我的圖片脫敏。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YouTube上發現了一個岡比亞獸醫診所的視頻。他們會拍動物的一些病癥?,F在我迷上了他們的視頻。當我說我迷上了,我一點也沒有夸張??催@些視頻成了我每天起床后必須要做的幾件事之一。我每天都要看好幾遍。”
還有一個用戶這樣寫道:“這些圖片深深吸引著我。這也許是我的大腦在告訴我,如果我看得足夠多,它們就再也不會困擾我?!?/p>
在網上有很多關于這種脫敏療法的討論。通常這種方法被用于治療精神疾病,比如恐懼癥、創傷后應激障礙和強迫癥。然而,目前仍沒有關于脫敏療法應用于密集恐懼癥的研究案例。

一些密集恐懼癥患者在另一個網生事物中找到慰藉: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ASMR在YouTube上聲勢浩大。據統計共有1300萬相關視頻,致力于給觀眾一場“顱內高潮”。
ASMR粉絲覺得,這種視頻能夠使他們放松,甚至還可以治愈失眠癥。2019年4月,紐約某酒店宣布將推出為客人提供室內ASMR視頻。ASMR視頻有各種各樣:人們吃飯,竊竊私語,梳頭,把紙弄皺,敲打東西……其中還混進了某種奇怪的東西:美國藝術家鮑勃·羅斯(Bob Ross)畫畫的視頻。
不管是密集恐懼癥還是ASMR,這些網絡社群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傳染力。她這樣說道:“你可以輕易快速分享視頻和動圖,然后與別人討論。這樣你就不會有一個人在看這個視頻的感覺了?!?/p>
滑動并點擊幾下,發消息的人讓他們的個人體驗變成了互聯網上的公共事件。

馬薩納里認為,想要分享個人體驗是“極其本能的事情“。盡管我們分享的東西乍看上去有點令人反感,我們依然能感到人際聯結。
茱莉亞不怎么上網。因為她怕看見觸發密集恐懼癥的圖片。她說:“一旦看到,我要花好久才能忘掉?!?/p>
在線下,她依然小心翼翼。她喜歡看電視和電影,但她會避開有水下鏡頭的畫面,以避免看見藤壺或其他有孔狀斑點的動物。出于同樣的原因,她也不會去海里游泳。當她和家人在埃及度假的時候,她的姐妹們在水里玩得很開心,但她卻全程呆在船上。有一次,她讓朋友換掉他的衣服,因為他當時穿了一件滿是斑點的套衫,而她不敢直視。
她是一名視覺傳達專業的學生。她的Instagram非常好看:各種摩天大樓、天窗、樓梯的照片。她甚至還能找到特殊的角度去拍攝購物手推車和雨傘,讓其變得美麗。她將各種角度、倒影,光影應用得出神入化。
其中一些照片中包含了斑點。但它們是常規的,干凈的,簡潔的,比如她拍攝的洗碗機內部,和建筑外墻上的圓形窗戶。這是精確的,也是完整的,上面沒有裂痕。
我問她,她的課程是否會引起她的密集恐懼癥。她回答道:“至今為止還沒有。我們的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我們只拍自己想要拍的東西?!?/p>
我跟她說,她的攝影中有很豐富的線性元素。她回答:“我從沒有仔細想過這點。我喜歡攝影中的結構。也許這跟控制力有關?!?/p>
我問道:“你有嘗試治療嗎?”
她驚訝地回答:“有這種治療嗎?“
我開始磕磕巴巴地跟她講密集恐懼癥的治療方法。
馬薩納里告訴我,焦慮的人會看擠痘痘,ASMR或微型食物(可以上網搜索一下,這個真的很有趣)的視頻來放松自己。
她說:“如果你把這些視頻當作一種放松和管理焦慮的方式,這是非常好。但同時也有些令人沮喪。人們看這些視頻是因為沒有找到能給予專業支持的渠道。”
而茱莉亞現在還是和之前一樣,小心翼翼地避開她害怕的東西。
但就算在睡夢里,她也不是百分百安全。有時在打瞌睡的時候,她會夢到一些孔洞的照片而馬上驚醒。
我問她:“你以前見過這些圖片嗎?“
她說:“沒有。都是我想象出來的?!?/p>
一旦你對密集恐懼癥足夠了解,不管你有沒有密集恐懼癥,你就會在每一個地方都能看見潛在的誘因。
你還會不停地談論它,比如在酒吧,在辦公室,和媽媽聊天中也會提及。就像茱莉亞的男朋友和Reddit上的網友一樣,我會快速地給別人展示滿屏的蓮蓬、蘇里南蟾蜍和蜂窩,為了看他們被嚇到的表情。
對于很多人來講,密集恐懼癥聽上去奇怪得不像真的,只是又一個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的“偽疾病”而已。關于密集恐懼癥的媒體報道大多走網紅套路:一個卡戴珊“公然與密集恐懼癥宣戰”;一個網紅廚師發了觸發密集恐懼癥的圖片,比如威靈頓牛排;有密集恐懼癥的學生拒絕洗碗,因為他們害怕泡沫。
你所不知道的是(除非你特意去查),一張圖片真的能毀掉一個人的一天,甚至一周。他們被迫去看密集恐懼癥圖片時會覺得惡心或驚嚇。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去看的電影,最新下載好的電視劇,公交車上的廣告……所有的一切他們都必須事先查好,以免猝不及防看到可怕的孔洞。
無論密集恐懼癥是否被公認為一種恐懼癥或是一種疾病,對受其困擾的人來說,它足夠真實,足夠有殺傷力。
互聯網在傳播這些可怕圖片的同時,也正在幫助這些人找到同伴。不同國家的人盡管素未謀面,卻能在網上談論《無敵破壞王》中的一個場景有多么可怕。
網絡世界似乎越來越分裂。亞文化不斷出現,比如圍繞密集恐懼癥生發的一系列事物。ASMR和擠痘痘視頻有一個共同點——都在提醒我們:我們都是人,有皮有骨,有血有肉。
不管看這些視頻的時候,我們是感到愉悅還是惡心,或者兩者兼有,究其本質,我們都在感受。
我們是活著的。
文/Chrissie Giles
譯/Sue
校對/Yord
原文/mosaicscience.com/story/trypophobia-why-clusters-holes-horrify-fear-disgust/
本文基于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Sue在利維坦發布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閱讀原文
原標題:《密集恐懼癥的成因之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