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晉中為何成國家“農高區”?有機旱作農業、鮮明產業特色

12月4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南京市代市長韓立明在發布會上表示,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發展中初步形成了以生物農業、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現代產業融合體系。中共山西省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則介紹道,晉中選擇“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國家“農高區”建設的主題與亮點。
此前11月2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兩份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山西晉中、江蘇南京兩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南京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與山西太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均將升級成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科技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徐南平在發布會上表示,首批國家“農高區”的建設發展將圍繞典型問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同時明確提出要“一區一主導產業”。
山西晉中選擇有機旱作農業作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主題,圍繞破解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發展相關技術。
韓立明介紹道,南京農高區的前身是南京白馬農業科技園區,這一園區從2009年3月份開始啟動建設,十年來積累了一定的基礎。據悉,南京農高區與中科院共建了“光伏+農業”的深能南控植物工廠,這一工廠已經建成投用。
在產業特色與產業融合發展方面,韓立明表示,目前園區初步形成了以生物農業、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成黑莓、藍莓、有機農產品等特色產業基地達到11.5萬畝,集聚了食品精深加工、智能裝備制造等涉農企業近400家。2018年,園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0億元。
在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建設上,趙建平表示,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的重大革命。山西旱地占全省土地的70%以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發展的出路所在。
此外,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意義還在于,隨著水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灌溉面積的擴大已接近極限,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缺水少雨的情況下,通過旱地增產技術的提高,實現農業的增效勢在必行。
據悉,我國曾分別于1997年、2015年兩次批準成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分別為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山東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加上新成立的山西晉中、江蘇南京國家“農高區”,我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增至四個。
徐南平表示,此前的楊凌示范區、黃河三角洲示范區將與兩個新示范區形成合力,將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試點升級為制度性安排,進一步探索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道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