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啟動

新華社南京12月3日消息,“爸爸,我帶著你三個外孫來看你了。爸爸,現在這日子真好啊,你要在就好了……”3日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哭墻”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周萬榮的女兒陶秀華訴說著對父親的思念。
第六個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庭祭告活動3日正式啟動,遺屬們將陸續通過在死難者名單墻前獻花、敬香等形式,祭奠在82年前的那場浩劫中遇難的親人。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葛道榮、艾義英、馬庭寶,及新確認死難者周萬榮的女兒陶秀華等參加當日的家祭活動。
今年11月29日,“周萬榮”三個字被鐫刻在“哭墻”上,成為墻上的第10665個名字。經研究人員考證,確認他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周萬榮女兒陶秀華(原名周成娣)回憶,1937年12月14日早晨,四五個日本兵帶著槍在她家附近搜人,父親和其他幾個中國人被日本兵發現并帶走,再也沒有回來。她和5歲的妹妹親眼目睹這一幕。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魏紹民(因歷史原因,“哭墻”上刻的是“魏少明”)的孫女魏冬梅撫摸著“哭墻”上爺爺的名字,呢喃著“爺爺,我來看你了”。1937年12月13日下午,魏紹民在離家不遠處拉車時被日軍抓住,由于拒絕為日軍帶路,身中七槍而亡,時年37歲。他的遇難給家庭帶來毀滅性傷害:家中7個孩子,只留下兩人,剩下的要么送人,要么夭折。
“82年過去了,戰火的煙云雖早已消散,但歷史不容忘卻。只有正視歷史、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真相,才能認識當下,開拓未來。”魏冬梅說,和平與幸福不容褻瀆,希望能在每個人心中播撒下幸福和平的種子。
2014年2月,我國通過立法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同年12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次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祭告活動。
(原題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家祭活動啟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