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防止老人被“狩獵”,監管也要繃緊神經

據民政部網站12月3日消息,民政部、銀保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的風險提示》。提示指出,一些承諾高額回報的養老服務,存在著高額返利無法實現,資金安全無法保障等風險,請廣大老年人和家屬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
這份提示來得正當其時。近些年來,各種以老年人為“狩獵對象”的商業騙局層出不窮,讓許多老人虧得血本無歸。就在最近,就有好幾個類似案例被曝光。如愛晚系養老騙局,涉案達130億,1000萬老人被騙。
此類養老騙局,暴露出許多老年人風險和防范意識的匱乏。銷售的甜言蜜語,一點小恩小惠,就能輕松攻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線,許多老人甚至背著兒女,把辛苦攢下血汗錢拿去“投資”,沒想到結果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因而,防范養老騙局,亟需提高老人及其家屬的防騙意識,讓他們看清騙子的常用伎倆,從而擦亮眼睛,避免掉入陷阱。這也是三部門發布風險提示的初衷所在。考慮到老人所處的信息環境較為封閉,類似的提示不妨更多樣化一些,如不妨把之前破獲的一些養老騙局拍成專題影片,在電視廣播以及在社區中廣而告之,以喚醒更多被蒙蔽的老年人。
不過,對老年人的風險提示雖然必要,作用卻不可過高估計。養老騙局往往針對的是老年人的剛性需求,看準了老年人的心理弱點。在各種包裝巧妙的騙局里,即便老年人之前接觸過相關警示,往往也會渾然不覺。在媒體之前報道的許多老年人受騙的案例中,類似的情節不勝枚舉:有的老人雖然在家人的百般規勸下,仍然執迷不悟;甚至有的老人面對警察找上門,仍然試圖隱瞞。可見騙子集團洗腦術之高明,和一些老年人中毒之深。
在此現實之下,防范養老騙局,在呼吁老年人擦亮雙眼同時,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更要繃緊神經,努力作為。在市場監管和社區治理中,小心留意此類問題的線索,通過編制細密的監管之網,讓各種圈套無處遁形。
事實上,這也并不難做到。許多養老騙局的策劃,基本都是招搖過市——公開在各種展會上發傳單,進行項目推廣;公開進社區宣講,發小禮品招攬聽眾;有騙子的養老項目,不僅公開掛牌,而且還成了個別地方重點招商引資項目??這一切有時候幾乎是在地方監管和執法部門鼻子底下進行的,倘若這些部門真能嚴加防范,認真把關,那些騙局不會輕易得逞。
從這意義上說,三部門的風險提示在針對老年人的同時,也值得監管和基層部門好好讀一讀,將之作為自身工作的指引和鞭策。哪里騙局高發,哪里監管就要及時在場,被動防范和主動打擊相融合,才是對養老騙局的釜底抽薪之策。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