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如何推進公共數據開放?試點普惠金融,建大數據實驗室

上海公共數據開放的策略和進展如何?公共數據服務體系建設的核心和特點在哪? 如何從法律視角看待公共數據開放?近日,在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發起的“大師講壇·數字未來”首期講壇上,多位專家和學者對上述問題做了深入探討。
公共數據是指行政機關以及履行公共管理和服務職能的事業單位在依法履職過程中,采集和產生的各類數據資源。公共數據開放則是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在公共數據范圍內,面向社會提供具備原始性、可機器讀取、可供社會化再利用的數據集的公共服務。
據介紹,上海公共數據開放一直走在國內領先地位。2012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探索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工作。2017年至2019年,上海連續三年在第三方測評的中國地方政府數據開放排名中位列第一。2018年,上海成為國家公共數據開放5個試點城市之一。今年9月,上海發布國內首部針對公共數據開放地方政府規章《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明確總體原則、開放機制、平臺建設、數據利用、多元開放、監督保障、法律責任等內容。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英提到,公共數據的開放可以進一步激發創新能力,賦能各個行業的發展。上海政府信息化起步非常早,有良好的數據基礎設施,這對包括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在內的新興信息技術,都會起到重要支撐作用。近期暫行辦法出臺后,第一個重大項目就是普惠金融的試點,下一步還會在醫療、旅游、交通等領域打造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圍繞行業數據點開放模式、標準等建立相關制度和平臺。
上海市經信委信息化推進處處長裘薇介紹,目前,上海面向社會累計開放2100項左右的公共數據集,計劃2019年內開放總量達4000項。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出臺后,將有四類機制創新,一是分級分類,將根據數據點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開放的方式;二是統籌協調,建立整個公共數據開放的統籌協調的機制;三是專門議事,由專家委員會對數據開放提出一些意見,各部門再根據意見決定后續開放的措施;四是多元生態,鼓勵多種生態合作來賦能各個行業,即通過政府數據開放來引導各個行業開放自有數據,這也是制定管理辦法的最終目標。
那么如何構建多元開放合作生態?裘薇提到,既要鼓勵企業乃至行業來開發自有數據,也要引導有條件、有能力、有意愿的大數據服務企業加入平臺共建,還要通過建立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的方式,進行一些行業數據的模式創新,同時引導相關行業領域提供數據服務的標準。
復旦大學教授黃麗華認為,公共數據開放服務是促進數據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一體化公共數據服務體系對公共數據資源確立、收集、處理、發布、利用諸環節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則,將公共數據資源管理、服務提供、技術平臺、保障措施等相關的組織與系統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形成協同效力和整體效能,實現了公共數據作用和價值的最大化。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高富平提到,公共數據開放需要形成全市協同動員機制,建立全面多元數據開放體系,與民生緊密相關、社會迫切需要、行業增值潛力顯著和產業戰略意義重大的公共數據,應當優先納入公共數據開放重點。
上海大數據應用創新中心是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下,于2018年9月揭牌成立的民辦非企業組織,旨在服務國家大數據(上海)綜合試驗區、推動政企數據融合、促進大數據應用創新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
大師講壇是專注于前沿數字科技的“政產學研用”知識交流平臺,將以講座研討為主要形式,定期探討數字科技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創新應用、產業發展和管理變革等相關話題。這是繼今年9月發布中國首部針對公共數據開放地方政府規章后,上海促進公共數據開放的又一舉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