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兩面夾擊,大勢已去的美食綜藝怎么活?
原創: 毛麗娜 娛樂硬糖

編輯|李春暉
年底的綜藝市場不算紅火,但品類倒十分齊全,讓人想嘆一句“一家人就是要齊齊整整”。音綜、舞綜、經營類、競演類統統安排上,夾縫之中又有三檔美食綜藝悄然上線。
要說這美食綜藝,也是經歷了從萬眾矚目到泯然眾人的拋物線式落差。美食短視頻、美食紀錄片的迅速興起,擠壓了不少美食綜藝的市場。

江蘇衛視的《穿越時間的味道》,以節氣串起“吃”與“情”的關系,怎么覺得和美食紀錄片頗為氣味相近;
芒果TV的《野生廚房2》則繼續延續上一季“公路自駕+食材搜索+自制美食”的制作邏輯。從討論度、收視情況來看,目前略勝一籌。
作為直播、短視頻、紀錄片領域最炙手可熱的題材,美食在綜藝領域或許注定要此長彼消。而面對新內容形式的競爭,美食綜藝究竟要“師夷長技”,還是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呢。
創新乏力,全看明星?
安徽衛視的影響力自然無法與五大衛視相比,《蜜食記5》的嘉賓陣容也有所“降級”。但這檔旅行美食慢綜藝能夠以一年兩季的速度做到第五季,靠得也不僅僅是品牌爸爸的不離不棄。
把“慢”的節奏延續到底,輔以閨蜜主題,是這檔慢綜藝在第三季已經露出頹勢后,再度“續命”的法門。
前兩季節目中,主持人汪聰每期與不同女嘉賓一起踏上全國美食之旅。這種“美女尋美食”的節目邏輯實在不新鮮,就算一檔及格的傳統美食綜藝吧。

《穿越時間的味道》則是新入局的選手,剛播出兩集。節目形式是好的,以24節氣串起美食制作。但遺憾的是創新只在標題,內文就乏善可陳了。

以節氣作為引子是個好想法,但這個“引子”真的就僅僅是“引子”而已。國潮風刮得這么大,從節氣出發做一點結合應該不難吧?現代人可是看到下雪都要搞一番儀式的無聊物種啊!再回到廚藝對抗的老路子上,有點可惜。
三檔美食綜藝中,《野生廚房2》算是在期待中閃亮登場。“自駕游+野炊”的模式雖然不算新鮮,但因為明星加盟多了看點。
名為“野生”,但是和貝爺那種“野”不一樣。《野生廚房2》的野,是指食材的野。什么季節吃什么食材最鮮,嘗鮮是驅使嘉賓開車前往不同目的地的動力。每集以一頓野炊收尾,輔以當地風土人情及素人故事。

總體來說,這三檔綜藝各有亮點與短板,但爆款是別想了。在硬糖君的記憶里,美食節目本不該如此“落魄”。
廚王爭霸、探店搜索,曾經的絕對C位
美食綜藝或者說美食節目,曾經是電視節目中雷打不動的C位人選。
中國人愛吃,美食節目自然得天獨厚。各省市的電視節目各有不同,但總有那么一兩檔在教你做飯,或者美食探店。
很快有電視臺開始引進海外美食類節目,BBC的《原味主廚》讓中國觀眾見證了英國廚師杰米奧利弗如何從毛頭小子變成沉穩主廚。即使他在職業生涯中幾乎從未踏足過中國,仍不妨礙他成為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海外廚師之一。

與此同時,CCTV2隆重推出主打外籍廚師與中國廚師對抗的廚藝爭霸節目《廚王爭霸》。
這檔綜藝算是為數不多的、外行內行都能看出樂趣的廚藝節目。尤其是前幾期,用神仙打架來形容一點不過分。起初比賽的結果還算頗有看點,雖然是在中國進行比賽,但中國廚師并沒多少“本土優勢”,有輸有贏還算好看。

在“黑幕論”的影響下,《廚王爭霸》的觀眾開始流失。如今雖然每年仍會推出一季,但已相當雞肋了。
硬糖君記憶里的美食節目,還包括沈星姐姐教做飯的《美女私房菜》,跟著蔡瀾吃八方的《蔡瀾嘆名菜》。一位老電視人向硬糖君感慨,那時候美食節目簡直是收視靈藥。無論什么時段,只要是和“吃”有關,保證有人愛看。

《舌尖上的中國》打開美食紀錄片的序幕,《風味人間》、《老廣的味道》等隨后跟上,短短幾年時間該品類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范例。
反觀美食綜藝呢?更多是以與其他綜藝品類結合的方式呈現,只能混個“二番。比如經營類的《中餐廳》、《親愛的客棧》,是“經營+美食”;《向往的生活》是“鄉村生活+美食”;《拜托了冰箱》則是“訪談+美食”。
美食短視頻,革了誰的命
《野生廚房2》還未開播前,曾有消息稱美食博主李子柒將會錄制該節目,并附上李子柒的路透照。消息發酵后,李子柒的助理發微博澄清,稱李子柒沒有上綜藝的打算。
且不論李子柒是否真曾有意參加節目,這則消息確實為節目拉了一波關注。同時也證明美食綜藝式微,甚至要靠短視頻博主來引流。

與動輒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多小時的綜藝不同,美食短視頻最多不過十幾分鐘,不會占用觀看者太多時間。更何況不少觀眾認為,電視臺制作的綜藝有臺本,野生博主們的短視頻,更加真情流露。
除此以外,各大電視臺曾經“賴以生存”的探店類節目也受到極大沖擊。比起需要一定廚藝功底的美食短視頻,探店就更簡單了。比起電視臺,用戶往往還更信任博主。

在短視頻與紀錄片的夾擊下,美食類節目顯然不能繼續走“躺贏”的老路子,差異化是生存的關鍵。
有什么是短視頻博主做不到,而電視臺和視頻平臺卻能做到的?廚藝比拼就很典型。

包括前幾年在國內引起過不少討論的什么壽司之神啦、天婦羅之神啦,都有弟子在國內外經營餐廳,誰才是“神”的天選弟子,上節目碰一碰,來個廚師101啊。
這些需要大平臺才能盤活的資源、人脈,是短視頻“野生”博主們很難做到的。

今年6月,網飛綜藝《主廚秀》與大IP“復聯”的聯動同樣值得借鑒。由“復聯4”演員們出演節目,制作美食最后與主廚共進晚餐。如今爆款影視劇中的美食元素不少,如果以“美食+電影”的思路來做節目,并請來片中演員出演,將會具有天然看點。

原標題:《兩面夾擊,大勢已去的美食綜藝怎么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