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明起實施,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追責
11月28日,《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宣傳貫徹電視電話會議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備受關注的《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將于12月1日起正式實施。
《條例》劃定了核心、重點和一般保護區范圍,形成了以海拔為基準、“海拔+區塊+生態廊道”為特征的分區保護體系,核心保護區的面積占比由原來的0.77%提高到13.92%,規定秦嶺區域內縣以上人民政府實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終身制度。
核心保護區范圍擴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
《條例》把核心保護區范圍由海拔2600米以上擴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將秦嶺主梁兩側各1000米、主要支脈兩側各500米以內的區域和有關保護區塊列為核心保護區。重新調整規范了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范圍,核心保護區的面積占比由0.77%提高到13.92%、重點保護區面積占比由26%提高到30%。
嚴格約束開發行為,《條例》規定在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實行產業準入清單制度,實施產業和項目全區域、全過程監管。禁止在秦嶺主梁以北開山采石,擴大了禁止礦產開發的區域,對房地產開發作出禁止性、限制性規定,將商品林采伐、整治退出水電站、河道湖泊管理等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統籌考慮秦嶺范圍內群眾生產生活,不搞“一刀切”
秦嶺在我省境內面積5.82萬平方公里,涉及6個設區的市39個縣區358個鄉鎮4020個村的489萬人。立法過程中,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多種方式征求各方面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建議,特別是注意聽取秦嶺范圍內各市縣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對征集的1000多條意見認真研究吸納。
統籌考慮秦嶺范圍內居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生產建設活動,實行分類處置,不搞“一刀切”。將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內的城鎮區域納入一般保護區管理,對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內的村莊要求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保障秦嶺核心保護區原住居民必要的、基本的生產活動。
突出源頭治理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追責
《條例》明確,編制繪制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分區保護圖,形成以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為統領、以省級專項規劃為依托,以設區的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為支撐的規劃體系,讓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地落實。
實行分區保護,劃定核心、重點和一般保護區范圍,形成了以海拔為基準、“海拔+區塊+生態廊道”為特征的分區保護體系;實施專業保護,統籌考慮秦嶺自然生態各要素,對秦嶺植被、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分專章進行了規定;開展專項保護,對涉及秦嶺各類開發建設活動,應當遵循先規劃、后建設的原則,嚴格審批制度,分章節對礦產資源開發、交通設施建設、城鄉建設和旅游活動的生態環境保護作出了嚴格規定。
《條例》專門增加了“監督管理”一章,明確了各級政府及部門的監管責任,構建多層次、多領域的監測、監管體系,強化基層執法、綜合執法,突出源頭治理。加大考核評價與責任追究,規定秦嶺區域內縣以上人民政府實行自然資源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終身制度;建立了約談制度,對秦嶺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持續下降或者未完成秦嶺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改善目標的地區,要對有關政府的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提高違法處罰標準,加大處罰力度,進一步夯實了環境保護的法律責任。
明年底前實現,專職網格員隊伍全覆蓋
會上還對實施好《條例》,做好下一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出了部署。要求加快形成規劃體系,省秦嶺辦要加快《總體規劃》修編,涉秦嶺6市和省級相關部門可先期啟動市級規劃和專項規劃修編工作,確保總體規劃在明年4月底、省級專項規劃在7月底、市級規劃9月底、39個縣級規劃在年底前印發。
強化國土空間管控,省林業局、省文物局要加快完成對邊界模糊的自然保護區、重要濕地、文物保護單位的范圍劃定。省自然資源廳要指導未納入產業準入清單管理的涉秦嶺20個縣區編制準入清單,年底前完成秦嶺北麓4市16個縣區生態紅線勘界定標落地。省生態環境廳要加快確定“三線”范圍, 盡快出臺秦嶺區域環境準入清單, 構建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秦嶺6市要不斷健全完善四級網格體系,年底前網格員上線激活率要達到95%以上。探索建立專業化、專職化網格員隊伍,力爭明年底前實現秦嶺區域內的4020個行政村全覆蓋。
(原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12月起正式實施,核心保護區面積占比由0.77%提至13.92%》)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