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藤峽水利樞紐明年將實現通航和發電:造福粵港澳大灣區民眾
“按建設計劃,工程將于2020年3月下旬下閘蓄水、3月底首臺機組發電和船閘試通航。”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石海峰26日在南寧表示。

作為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標志性工程,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集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于一體,是珠江流域關鍵控制性水利樞紐,為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澳門飲水安全提供堅實屏障。
廣西水利廳廳長楊焱介紹,2019年10月10日,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通過水利部組織的截流階段驗收,10月26日提前1個月實現大江截流。
石海峰介紹,當前大藤峽工程已進入二期建設新階段,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左岸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安裝調試任務繁重,二期圍堰填筑強度大、施工難度高,工程工期緊等。目前,大藤峽公司正加快推進工程各項建設,確保一期工程早日發揮效益。
石海峰稱,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作為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重大民生工程,明年船閘及發電機組投運后,工程將初步發揮航運、水資源配置、發電等效益。
在航運方面,船閘投入使用后,可使黔江通航規模由300噸級提高至3000噸級,年貨運量提高3倍,達5200萬噸,為建設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奠定堅實基礎。
在水資源配置方面,可為下游澳門、珠海及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提供初步保障。工程下閘蓄水后,調節庫容將達到4億立方米,枯水季節與上游水庫聯合調度,可調節徑流,抑制珠江口咸潮上溯。
在能源供給方面,左岸3臺發電機組投運后,年發電量22.71億千瓦時,將為地方經濟發展輸送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石海峰表示,2023年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全部完工后,將進一步完善珠江流域防洪控制格局,補齊流域防洪短板,改善珠江下游河湖水生態水環境,提高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和應急保障能力,全面發揮防洪、航運、發電、水資源配置、灌溉等綜合效益,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完)
(原題為《大藤峽水利樞紐明年將實現通航和發電 造福粵港澳大灣區民眾》)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