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我們應當怎樣看德國

2019-11-25 1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德國是歐盟核心區國家、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也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先后12次訪華,中國領導人也多次訪問德國,兩國關系日益密切。德國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是康德、愛因斯坦、貝多芬的誕生地。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制度的國家,在科技、教育、醫學和工業等方面均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德國僅有8000多萬人口卻創立了世界2300多個著名品牌,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與貿易強國。

穩定歐洲經濟的定海神針

德國素有“法治國家”的美譽,有著完善的財政法律體系和金融監管體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對德國聯邦、16個州和12291個市政府的公共開支、稅收立法權、稅收分配、財政補貼和財政管理都作了明確規定1 ,政府需要嚴格遵照基本法執行,從而保證了德國財政平衡狀況保持良好。在貨幣政策上,為防止馬克惡性通脹的歷史重演,貨幣政策也一直保持穩健。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爆歐債危機,歐洲各國的赤字率和債務率雙雙突破國際警戒線。英國、西班牙等國深陷危機,歐洲中央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穩定理事會展開救助,歐洲其他各國也都采取措施救市。德國也因為救市導致赤字率、債務率超過警戒水平。在各國還不能自拔之時,德國很快回歸常態。其原因在于德國在歐債危機中持續堅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加強對金融監管、法律約束和風險控制。為推進實體經濟快速增長,從法律上嚴控房價,嚴格財政紀律,嚴控資產泡沫,確保各類風險有效控制和化解。

德國是以制造業為主的實體經濟。德國金融素以全能銀行為主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嚴控追逐高利潤的金融及房地產業。德國主要依靠制造業發展,對利潤虛高的土地財政、房地產等不僅不支持,而且還要受到嚴格監管和違法制裁。歐債危機初期,愛爾蘭、西班牙等國因房地產泡沫破滅很快倒下,而住房自有率并不高的德國不但沒有出現房地產泡沫,反而因制造業等實體經濟持續發展成為歐洲經濟的穩定器。

德國對于財政支出控制非常嚴格,并將其寫進了德國基本法之中。德國一直嚴守財政紀律,量入為出,加上有效的互助機制,因而德國各聯邦州市財政總體保持良好。在歐債危機中,德國一直敦促包括希臘等歐元區各國,要消減財政開支、嚴肅財政紀律、嚴控財政支出。正是因為嚴格財政法規和嚴肅財政紀律,才使德國能夠平穩度過數次債務危機和金融危機。

制造強國地位持續鞏固

自20世紀以來,德國的汽車、機械、電子、化工業等在歐洲乃至全球都具有核心競爭力。進入21世紀后,德國通過工業4.0筑牢智造強國和制造強國地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優先布局、占得先機,2013年提出德國工業4.0,今年2月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旨在扶持重點工業領域持續發展,保證工業的世界領先地位。

德國工業4.0是一項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1 的頂層設計。來自政府部門的數百位科學家共同提出并由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教育和研究部等共同領導。這一平臺吸收159家機構400位科學家,組成世界上最廣闊的政、產、學、研、協工業網絡體系。德國金融業積極適應、順應、支持工業4.0的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三大主題,德意志銀行全力推進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傾力打造數字化平臺化銀行,通過核心業務的數字化、流程再造,構建數字化生態體系。德意志銀行成立了“數字工廠”,在英美德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運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多銀行聚合,把萬物互聯理念融入各項業務之中。

德國制造業的領先地位與德國的社會制度、頂層規劃、科技創新、企業治理、教育體系等密切相關。德國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就逐漸摸索形成了有別于美國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 ,其核心要義就是市場與政府精誠合作,充分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從而使德國經濟迅速崛起。德國從2006年開始就先后制定《德國高科技戰略》《德國2020高科技戰略》《德國2025高科技戰略》《國家工業戰略2030》等,有序進行頂層設計,強力推動目標實現。德國強調要以科技創新贏得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德國政企在科技創新和研發方面具有高度共識,有一套完整的從專利到轉化的機制,有力保證德國制造在智能制造、智能工廠和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時代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企業實行包括勞資公決制的雙層治理模式 ,勞資穩定有助于鼓勵創新和工匠精神。股東會選舉非股東的職工任職監事會,通過監事會來監督管理層以圖在企業治理中兼顧短期利益和長遠發展。面臨危機時,企業可以減少用工時間,政府又給予補貼幫助企業共度時艱。由于專注發展中小企業成長出眾多隱形的世界冠軍。雙元教育體系保證制造業領先。德國不僅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更有全國培養體系完備的職業教育,為先進制造業輸送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德國完善的培訓體系不僅包括崗前培訓、崗位培訓和轉崗培訓,更有成熟的學徒制。不培養學徒的德國企業要繳納學徒稅。保質保量的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儲備為制造業領先起到重要支撐。德國人根植于內心的嚴謹理性、精益求精、依法守法、國家利益至上、哲學思維方法和科技創新意識,是打造制造強國和貿易強國的人文因素。不斷傳承的工匠精神與崇尚社會秩序的民族性格,使得德國可以通過法律和制度建設來保障制造業保有活力。

強力推進歐洲經濟政治一體化

德國一直致力于歐洲一體化。創建了把經濟效率、社會互助和團隊精神結合在一起的萊茵模式。大力推進歐共體、歐盟、歐元等財政和政治聯盟。正如德國前總理科爾所說“對世界化的回答就是建立大歐洲”。

歐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卻分布著45個國家,以12.5%的人口占有世界產出的33%,成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富有的洲。經過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之后,歐洲的世界經濟中心地位被美洲取代。雅爾塔體系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全球劃分為兩大陣營,將德國分為西德和東德,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意欲重建歐洲并使歐洲加速分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第一任西德總理阿登納認為,單一歐洲國家的經濟范圍小,力量薄弱,唯有合并為一個共同的經濟區域,歐洲國家才能與世界其他地區競爭并保持競爭力。德國以35.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產出數百位諾貝爾獎得主、數千個世界品牌。無論從經濟、貿易還是政治角度看,相比其他歐洲國家,德國都有將歐洲作為其利益載體的內在驅動力,推進歐洲一體化更符合德國的核心利益。為推進歐洲一體化進程,德國甚至不惜犧牲部分利益與幾乎是世仇的法國攜手合作,與之形成超越一般盟友的關系。法國在歐洲扮演政治文化角色,德國則成為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發動機。

在德國強力推動下,分裂的歐洲在50年生長出統一的歐盟。目前歐盟包含 27 個成員國,涵蓋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主要經濟體,以整體參與國際經濟活動。德國雖然犧牲了局部經濟利益,卻推動實現整體政治訴求,成為歐盟最大的受益國。在政治聯合上,歐洲一體化將德國式的議會機制和聯邦制移植進歐盟,增強了德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和國際地位。德國外長菲舍爾提出,歐盟的終極狀態不應是一個國家聯盟,而應是一個全面議會化的歐洲聯邦。然而歐洲政治一體化之路并不順利。近年來,由于各國政治理念的差異、經濟利益的分歧、區位競爭與權力的摩擦,加之大量難民涌入、老齡化問題、英國脫歐等等,歐盟內部的矛盾分歧變大,一體化之路舉步維艱,德國也是有心無力。

歐債危機爆發揭示在經濟一體化中統一貨幣政策和分散財政政策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從財政政策來看,歐債危機期間,德國作為歐元區核心國家,不僅要自救更要救他,防止歐債危機從PIIGS五國蔓延至其他國家。從貨幣政策來看,尤其是最近幾年歐央行采取了歐版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甚至不惜以負利率來刺激經濟增長,這些救市舉措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德國經濟,德國經濟已顯疲態。德國急需要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拓展新的增長空間。

共建“一帶一路”推進歐亞互聯互通

習近平總書記2014 年訪問德國,決定將中德關系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系。中德雙方發表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分別訪德,2019年9月默克爾總理完成任內第12次訪華。通過高層交往與政策溝通互信,中德關系不斷深化和提升。

反對貿易保護有共識。德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2009年歐債危機之前,德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長期以來,德國堅定地支持多邊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先后退出歐美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定、氣候變化協議和伊核協議,德美關系遭受重大波折。德國希望歐美自由貿易而特朗普則為貿易保護主義開道,兩國貿易態度大相徑庭。美國對歐盟發起貿易戰,甚至不惜在G7峰會上與德國反目,突顯德國堅持多邊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始終倡導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推進經濟全球化與歐亞經濟一體化,在經濟與外交上中德兩國共同利益訴求眾多,務實合作前景廣闊。這不僅有利于兩國利益和人民福祉,而且有助于推進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穩定世界經濟,防控金融風險。

經濟貿易往來密切。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連續43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國是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也是德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國。2018年中德貿易總額達1993億歐元,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伙伴。2018年中國從德國進口1062億歐元,對德國出口931億歐元。貿易逆差130億歐元,逆差連續三年減少。從雙邊貿易結構來看,中德經濟互補性強。德國對華出口主要是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等,中國對德出口主要是電子產品與紡織品等。中德兩國政治經濟合作日益密切。2018年德國企業對華實際投資增長140%。截至2018年,德國來華投資企業超過5000家,項目近萬個,投資近800億歐元。截至2017年,中國對德國投資121.6億歐元,以并購為主,集中在機械制造、汽車部件、信息技術、電子設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

歐亞互聯互通有深意。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正是中德兩國的共同愿望。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提出的歐亞互聯互通,致力于在數字領域和基建領域等加強歐亞建設,這與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從基礎建設和互聯互通領域推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內在的一致性。加強中歐之間的基建、貿易、金融的互聯互通,正是促進中德共建“一帶一路”和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對接的根本目的。在創新合作上,中德雙方2018年共同簽署了《關于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包括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等內容,共同推動兩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德共同打造中歐班列,而且德國的陸海聯運無縫連接經驗能與中國共享。在產業合作方面,中德兩國在汽車、機械、電子、醫藥等領域有著良好合作關系,德國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深度對接合作,可共同打造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在貿易暢通方面,中德都是多邊主義的堅定維護者,共同致力于推進多邊貿易。在金融合作方面,中德雙方都致力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嚴肅財政金融紀律而非盲目追求金融擴張,持續加強中德銀行合作與金融監管合作,有助于防控債務和金融風險。在人文交流方面,加強科教文衛各領域的人文合作,尤其是教育和科技合作,發揮優長,互利互補,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必將有效促進社會經濟快速增長。

中德合作的意義已超越雙邊范疇。不僅可以實現雙邊互利共贏,還可以引領中歐合作,推動“一帶一路”與歐亞互聯互通對接合作,有助于共同推進全球治理,維護多邊主義,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加快WTO改革,推動在二十國集團下協調合作,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因素。德國作為歐盟的火車頭,中德合作有助于推進歐洲穩定與中歐關系深入發展。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加強中德合作不僅有助于加強中歐合作與互聯互通建設,還有助于增強世界經濟增長動力,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中德雙方已經建立起包括中德兩國政府磋商在內的70多個不同層級的對話合作機制,這為中德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德國制造與中國制造的緊密合作,不僅將拓展中德兩國的經濟增長空間,也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和提供機會。

(作者簡介: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文章發表于《前線》雜志2019年第11期,轉載請注明來源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淮北市| 宜丰县| 红桥区| 隆子县| 称多县| 庆阳市| 建水县| 宕昌县| 天台县| 渑池县| 凯里市| 北辰区| 天峨县| 突泉县| 濉溪县| 许昌县| 石阡县| 边坝县| 林周县| 姚安县| 三门县| 黄大仙区| 遂昌县| 巍山| 塔城市| 安西县| 三门峡市| 潮安县| 随州市| 永丰县| 逊克县| 乐亭县| 敦煌市| 滨海县| 临江市| 吉木乃县| 都江堰市| 元朗区| 邵阳市|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