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大會召開,專家反思行業安全發展
今年初春,江蘇響水化工園區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傷,直接經濟損失近20億元。
11月15日,江蘇響水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調查報告公布,透露了上述信息。同時,包括兩名副省級官員在內的一批公職人員被嚴肅問責。
在不少石化專家看來,重大爆炸事故接連發生后,大眾“談化色變”已經是普遍現象,但從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實踐經驗來看,安全風險還是可控可防的。
11月14日,2019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大會在南京召開。在安全發展分論壇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認為,目前,我國化工園區安全管理普遍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部分地區在不具備安全管理條件和能力的情況下,盲目上馬化工園區;
二是化工園區內項目準入把關不嚴,招商過程中基本沒有長遠的規劃,所有項目都能放到化工園;
第三,項目進入到園區之后,安全風險管控缺失,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
楊挺認為,未來的化工園區應建立高效監管和服務的能力中心,人員可由管委會、企業、第三方公司共同組成,為企業提供培訓、專業監管等服務。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潘旭海表示,化工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的原料都是易燃易爆的,導致化工行業固有的危險程度較高。他認為,這種固有的危險性無法改變,這就需要整個行業采用更先進的事故控制水平來進行管理。
盡管大眾“談化色變”,但石化行業依然是國民經濟命脈。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提出,冷靜分析,從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的實踐經驗來看,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風險也是可控和可防的。
在傅向升看來,石化園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特征,主要體現在產業、資源、生態環境、人員和社會等五個方面。
他認為,園區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擾動,要被嚴格控制在地區環境容量范圍內,并使生態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得到及時有效地治理恢復。
同時,石化園區要注重企業職工、社區居民健康保障,園區和社區能夠實現和諧發展。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化工事故接連發生后,多地全面展開了自查自糾工作。
以江蘇為例,在響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后,江蘇出臺了《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明確要求壓減沿江地區、環境敏感區域和化工園區外化工生產企業的數量。
壓減的同時還有提高,即從安全、環保等方面提高產業準入門檻,并規定新建化工項目原則上投資額不低于10億元。
今年6月,江蘇省委研究室的申斯春和蔡懷平在《打造江蘇“化工新時代”》一文中指出,開啟“化工新時代”,推行生態經濟,知易行難,必須不唯GDP是舉,能夠忍受陣痛,對落后產能夠毅然決絕“斷舍離”。
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獲悉,調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7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57家。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