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捕魚者說:7年,拍攝一個三代漁民家庭的故事
如何合理、有序地化解漁民切身利益與環境資源保護之間的沖突關系,值得社會予以關切和思考。
本文是關于洞庭湖區一個普通的三代漁民家庭7年來的生活故事,它只是整個長江流域專業漁民群體的一個縮影。
1 沙灣村位于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島嶼“赤山島”,是西洞庭湖區為數不多的專業漁業捕撈村,村里52戶村民毗水而居,過著夏撈冬捕的漁家生活。
2 童勝,小名三哥,53歲,沙灣村漁民, 14歲起就隨父母親在洞庭湖里討生活。三哥從沒進過學堂,他說自己認識的字還沒認識的魚多。

3 地籠捕魚是三哥主要的收入來源。近些年,洞庭湖部分水域被私人承包,專業漁民的捕撈水域大幅縮小,收入已不如往年。
4 2013年5月4日,三哥在廣東番禺打工的獨子童政強休假回家。兒子想幫父親清洗漁網,被三哥支開了。三哥希望兒子能留在城市里,當漁民太辛苦。
5 2014年,沙灣村所處的赤山島被劃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村民都在議論漁民上岸的事,三哥說當漁民的收入比拿補貼還是要高些,兒子未成家,還需要一大筆錢。
6 2014年春季,洞庭湖禁漁三個月,三哥家領了900元休漁期生活補貼。覺得不夠用,還是會偶爾去到湖里撈魚補貼家用。魚販說魚個頭小賣不起價錢,三哥只好便宜賣了。
7 2014年8月10日,84歲的老母親孫靜秀跟三哥閑聊,言語中表露出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孫子童政強成家,三哥答應了母親。
8 這年的國慶節,三哥的兒子結婚了。

9 同村鄉親以洞庭湖區鄉村特有的婚慶習俗方式前來慶賀。
10 2015年元旦,三哥的孫子出生了,小名叫“萌萌”,是充滿希望的意思。
11 萌萌滿月后,兒子兒媳便去廣東打工了,三嫂成了大忙人,也顧不上幫三哥下湖捕魚了。
12 2016年春節前夕,三哥獨自來到新灣鎮浣紗湖漁場幫工,捕魚作業20來天,掙了6000元。
13 2016年春節,兒子兒媳回到了老家,兒子近幾年來工作一直不太穩定,三哥開始悉心教兒子捕魚,他想給兒子留條退路。
14 2016年正月十三,趁兒子兒媳過節在家,三哥拉上老母親拍了張全家福。之后不久,兒子兒媳又去了廣州打工。
15 萌萌留在了老家由三哥夫婦撫養。
16 2016年4月16日,三哥母親在教萌萌識魚。老人說以前見過的一些魚現在都看不到了。
17 2016年5月27日,三嫂舒春香帶萌萌去廣州看兒子,臨行前三哥母親拉著孫子萌萌的手不舍得放下。
18 2016年7月,洞庭湖水暴漲,水位到了離三哥家門不足十米遠的曬場邊,雨仍舊下個不停。三哥的母親在曬場上滑倒了,摔斷了腰骨。
19 7月9日,三哥母親病情加重,外地的親人紛紛趕回沙灣跟老人告別。
20 三哥母親去世了,留下省吃儉用省下來的六萬元存款.親人們和村里鄉親為老人舉辦了一場隆重的葬禮。
21.下棺前,風水先生在安放棺木的底部用大米拼成了“子孫發達”四個大字。
22 安葬完老母親,童家兄弟準備北上岳陽冬捕。 2016年9月3日,村民們在做出發前的最后準備。
23 在岳陽冬捕歷時三個月,三哥夫婦掙了近四萬元,這三個月的收入基本能維持全家一年的生活開銷。
24 2017年春節前夕,三哥再次去到新灣鎮浣紗湖漁場幫工,這年漁場已無大魚可撈,三哥在漁場只呆了一個禮拜便回家了,前去漁場接三哥的三嫂打趣三哥像個逃荒的。
25 2017年3月,又到了洞庭湖禁魚期,上頭抓得緊,漁民都不敢輕易下湖捕魚,幾個村民聚在湖邊聊漁民上岸的話題,三哥說想搞漁家樂,把漁船改裝成游船供游客游湖。
26 2017年4月1日,一群游客到沙灣踏春,三哥用自己的漁船帶大家到湖中轉了一圈,象征性的收了點油錢,三哥覺得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最終放棄了搞漁家樂的打算。

27 2017年6月,三哥去到湖中回收地籠網。洞庭湖環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湖中的矮圍和迷魂陣被拆除,地籠網被禁止使用。

28 2018年,三哥和兒子商量,一起在沅江市城區開了家小吃店,但店鋪沒能維持多長時間。
29 如今,童家八個子女,除童家老大年邁、童家小女兒上海打工外,其余六人仍在洞庭湖區從事漁業捕撈作業。孫輩十余人,均流入城市里工作、學習和生活,不再當漁民。
30 截止2019年4月,沙灣村仍有約120名在從事漁業捕撈的專業漁民,其中年齡最大的77歲。2020年底,長江流域將全線禁漁,為期十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