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他賣掉北京兩套房回老家,開發出“果園神器”,填補國內空白

今年45歲的趙亞剛是寶雞鳳翔縣虢王鎮西謝村人。1994年,20歲的他只身一人來到北京打工,后來憑著嫻熟的電腦平面設計技能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并承包了一些報紙和雜志的平面設計、排版工作。經過幾年辛勤努力,不但賺取了他創業道路上的第一桶金,娶了漂亮的媳婦,還在北京四環買了兩套房。圖為11月2日,趙亞剛介紹他當年在北京設計排版并署名的雜志。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家鄉寶雞的發展不斷吸引著趙亞剛。2010年10月,他考慮再三,決定回寶雞創業。“既能為家鄉經濟建設加磚添瓦,又能照顧年邁的父母。”趙亞剛說,他毅然賣掉了北京的兩套房子,和愛人孩子回到了寶雞。圖為11月6日,趙亞剛在電動汽車裝配車間,看著未完成安裝的半成品很糾結。

回到寶雞后,趙亞剛首先和朋友合伙開辦了一家機械加工廠,但因三角債拖欠嚴重,導致企業以失敗告終。有了這次失敗的經歷,趙亞剛決定開發自己的產品,于是,他把目光盯在了熟悉的農村。隨著村村通硬化公路的全面建成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新能源機動車有著潛在的市場需求,他利用現有設備開發了一款電動三輪車產品,以此代替原有的汽油機三輪車,既環保又實用。圖為趙亞剛和工人探討果園作業機的改進問題。

由于市場定位準確,用料扎實,產品一出來,很受農民朋友的喜愛,銷售十分火爆。在寶雞及陜甘毗鄰地區有固定經銷商80多個,在周邊農村市場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后來由于電動三輪車生產廠家劇增,供大于求,銷量大幅度下降。圖為一臺機械升降系統安裝完畢,趙亞剛的老父親上去檢查升降性能。

2015年,不甘于現狀的趙亞剛跑山東、下江蘇,又把目光盯在了新能源汽車上。他先后投資200萬元,購置了一條新能源汽車組裝線和噴漆設備,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當他看著廠房內幾十臺組裝好的電動車時,心里充滿著喜悅。圖為趙亞剛的母親給廠里的工人和他們一家做飯,閑暇時間到車間操心工人的生產安全。趙亞剛辦廠,全家人都在幫忙。

人的一生很難一帆風順。2016年以來,隨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及對電動汽車的嚴格準入制度出臺,加之外地產品的大量涌入,趙亞剛企業的產品銷售急速下降,資金鏈也出現了問題,他在破產的邊緣上苦苦掙扎。難道又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趙亞剛沉默了。為此,妻子多次埋怨他:要是在北京不回來,到現在兩套房都價值兩千多萬了。圖為勞累的趙亞剛。

2018年,趙亞剛把企業遷到了千陽縣工業園。千陽縣是國家確立的矮砧蘋果種植基地,幾乎家家都種植有蘋果樹。趙亞剛看到蘋果在采摘、套袋、修剪、疏花等環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果農在傳統的梯子上勞作既不安全又費時費力,就和廠里的技術人員研發了電動三輪車的配套產品“小型果園作業機”。圖為10月17日,趙亞剛的父親和果農在作業機上采摘蘋果。

圖為今年蘋果采摘季節,趙亞剛和父親開著研制出的幾臺果園作業機,為當地的果農免費采摘蘋果,在實際操作中尋找機械的不足,聽取果農的意見。他說,有的果農當時就要買,雖然他目前的資金周轉非常困難,急需要資金,但是他不能賣,因為機械還在改進和完善階段。

小型果園作業機利用趙亞剛的現有設備和廠房即可小量生產,既拓展了電動三輪車的用途,又節省了果農采摘、修剪、套袋、疏花時的工時,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勞作安全性,可謂“果園神器”。圖為果農很喜歡他生產的果園作業機械,和他合影。

經過專利查詢,趙亞剛開發的這個產品在國內尚屬空白,市場潛力大。在寶雞市農機局的關心和支持下,他帶著兩臺果園作業機參展第二十六屆楊凌農高會,引起了農民朋友和農機研發人員的關注。圖為趙亞剛在楊凌農高會上展示果園作業機的使用方法。(圖文:劉克儉/大河鄉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