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漢堡王的美國人造肉供應商進博會首秀,正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
“我們的目標是在2035年之前,完全取代動物肉和肉制品。” 11月6日,Impossible Food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布朗(Patrick Brown)在其進博會展位上表示。
布朗還說:“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的產品成為最美味的肉類。隨著我們規模的擴大,我們希望在未來的幾年內,植物肉的價格會和市場上肉類的價格持平,甚至更低。”

人造肉目前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像美國兩大人造肉巨頭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那樣的植物性素肉,用豌豆蛋白、大豆等還原動物肉的質地和口感。另一種則是是從動物身上提取肌肉組織,然后放入生物反應器進行培育。
也就是說,雖然公眾將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稱為人造肉公司,但其主要生產的是“植物肉”。
目前,Impossible Foods還未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其創始人已看到了巨大的機遇。
11月8日,布朗在給澎湃新聞記者的回復中表示,“Impossible Foods想與中國合作,打造世界上最靈活、最具食品供應保障及可持續發展的食品體系來作為其他國家的模范。”
而且,據布朗透露,本周他已與國內眾多潛在的合作伙伴進行了會談,包括政府和行業內的合作伙伴,以幫助公司加快在中國的發展。
布朗披露的數據顯示,中國居民消費的肉類制品占全世界肉類消費總量的28%,“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肉類消費國,并且隨著中國越來越富強,對肉類的需求也會激增。”
2011年,布朗正式創立了Impossible Foods。經過一群科學家五年時間的研究,布朗的團隊發現了一種叫“血紅素(heme)”的分子。血紅素是一種自然存在于動物的血液和肌肉組織中的分子,它也以少量的形式存在于大豆等一些植物中,但其在動物組織中的含量比大多數植物組織中的含量高1000多倍。
在這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Impossible Foods開始直接從大豆植物的根瘤部分提取血紅蛋白。
雖然還沒有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Impossible Foods的產品已經陸續在全球各市場進行試點。目前,其已在美國、新加坡等地的17000家餐廳進行供應。
今年8月,漢堡王在美國全面推廣“Impossible Whopper”無肉漢堡,其供貨商就是Impossible Foods。
布朗介紹,一份Impossible Burger的肉餅重0.25磅,含有19克蛋白、0毫克膽固醇、14克全脂、8克飽和脂肪以及240卡路里熱量。
除了漢堡王與人造肉公司的合作,其他快餐巨頭也在探索這個全新的領域。
同樣是在今年8月,Beyond Meat也宣布與肯德基合作,在美國亞特蘭大一家肯德基餐廳測試人造肉炸雞。今年9月,Beyond Meat又宣布與麥當勞合作,在加拿大部分餐廳測試“人造肉”漢堡。
快餐加人造肉的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國復制?
Impossible Foods表示,關于是否會將于漢堡王的合作延伸至中國,暫時沒有計劃可公布。
上個月,麥當勞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家茵談及,麥當勞中國是否會引入人造肉漢堡,要先看加拿大市場的測試結果,需要看消費者到底是一次性消費還是持續習慣。此外,張家茵認為人造肉雖然在上游領域可以減少動物養殖,從而減少碳排放,但是為獲得足夠的植物蛋白,并不一定會達到最終環保的目的,此外相比植物蛋白,中國消費者還是比較看重肉類蛋白的選擇。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