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取消APEC和氣候大會:智利怎么了?

兩大峰會之際,智利的抗議活動給皮涅拉提出了難以克服的挑戰。圖片來源:Carlos Figueroa
面對抗議者與安全部隊之間持續不斷的沖突,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對于主辦兩大國際峰會的態度發生了360度大轉彎,原定于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APEC)和12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25)均被迫取消。
目前,最有可能接手主辦COP25的城市是馬德里,西班牙政府在周四表達了這一意向,并有可能在下周一做出正式決定。
上周皮涅拉還在表示APEC和COP25將如期舉行。自三周前首都圣地亞哥地鐵票價上調4%引發抗議活動以來,政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許多智利民眾認為,此次漲價是身為億萬富翁的總統進一步偏向私營企業的舉動,但民眾的生活水平卻停滯不前,不平等狀況加劇。
“作為所有智利人的總統,我必須一直把他們的問題、利益…需求、意愿和期望擺在首位。”皮涅拉在周三表示, “這對智利來說是一個痛苦的局面,但是政府決定放棄舉辦APEC峰會……和COP25氣候大會。”
據報道,自抗議活動以來至少已有18人死亡。上周政府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和實施宵禁,軍隊在數個城市巡邏試圖平息動亂。
原計劃將有約3萬名代表出席COP25氣候大會,但圣地亞哥地鐵系統的六條線路在示威抗議活動中遭到了嚴重損壞,只有三條還在正常運行,且只有少數車站仍舊開放。政府表示,要完全恢復所有線路的正常運營恐怕需要數月的時間。
圣地亞哥天主教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妮可·珍妮告訴“中拉對話”,政府在宣布這一決定之前就已面臨著“巨大的”承辦挑戰。
同時,珍妮表示,舉辦國際峰會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不僅可以讓政府提升已受損的國際聲譽,還表明了政府會認真對待民眾的訴求。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也在周三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稱“正在尋找其他主辦方案”。

智利總統皮涅拉10月31日在總統府宣布,應西班牙政府提議,原定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5)將移師至馬德里舉行。央視新聞客戶端 圖
兩任智利總統兼現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米歇爾·巴切萊特派出了一個小組,調查自皮涅拉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以來所被指控的侵權行為。珍妮表示,此舉旨在回應國際社會的關注。
皮涅拉向民眾道歉,并商定了一系列旨在緩解緊張局勢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包括增加全民基本養老金和提高最低工資,以及撤回近期上調電價的決議。上周六,他還要求所有內閣部長辭職。
然而,這些舉措并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周一抗議者再次涌上街頭,揮舞著火把與警察發生沖突。
社會學家奧古斯托·瓦拉斯上周曾對“中拉對話”表示,抗議活動很可能會持續下去。他說,未來幾周內社會秩序能否恢復,取決于皮涅拉新社會議程的實施效果,以及警察能否在沒有軍隊幫助的情況下控制局勢。
他預測說:“在兩大峰會期間出現新的緊急狀態是不可接受的。”
外界也要求為COP25重新選址。
智利參議員西梅娜·林孔建議,COP25的聯合主辦國哥斯達黎加應該承辦這一峰會,而法國政客亞歷克西斯·科比埃雷則表示,只要軍隊沒有退回軍營,其它國家的代表就不應該參與智利舉辦的大會。
但是,哥斯達黎加環境部長卡洛斯·羅德里格斯排除了單獨主辦COP25的可能性。
他在上周還曾表示:“我們預計峰會將在智利如期舉行。”
然而,智利政治分析家克里斯托瓦爾·貝洛利奧告訴“中拉對話”,“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他在上周五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我們能否恢復正常秩序,并考慮繼續在圣地亞哥如期舉行兩個峰會。”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上周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就中國出席APEC峰會這一問題表示:“我們時刻關注著智利的局勢,我們相信智利政府可以妥善處理,并確保峰會順利和安全的舉行。”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本月初表示,他希望在APEC峰會上解決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但隨后美國官員則表示這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民間社會組織
特朗普出席在智利舉辦的APEC峰會具有特殊意義,并可能給情況火上澆油。瓦拉斯表示,氣候大會覆蓋的規模更大,有廣泛的民眾參與,而且不那么沖突性的訴求會有機會得到表達,如要求政府采取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
珍妮表示,氣候運動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但是亞太經合組織并沒有讓民間組織參與決策,也沒有關注年輕人的需求和性別平等。
即便是舉辦COP25,智利政府與民間社會團體的關系也頗為緊張。
由數個智利非政府組織組成的“民間氣候行動組織”(西班牙語縮寫為SCAC)稱,在目前的情況下就氣候問題進行對話顯然是不可能的 。
“智利當局違反了法治精神。只要這樣的情況存在,就不可能針對地球未來、氣候正義以及國家承諾(即每個國家的自主貢獻承諾)進行任何討論。” “民間氣候行動組織”在上周五發布的新聞稿中寫道。
瓦拉斯稱,民間社會團體可能會利用兩個全球性峰會的機會,譴責示威游行之前、之中、之后發生的侵權行為。
珍妮表示, COP25的召開本來是向民間社會的訴求靠攏的一個契機。
英文原文首發于中外對話子網站中拉對話
作者:
羅伯特·蘇塔,中拉對話執行編輯,常駐英國倫敦,擁有西班牙研究學士學位及(拉丁美洲)比較政治碩士學位。加入中拉對話之前,他曾在國際非政府組織和電視臺工作。
費爾明·庫普,阿根廷記者,致力于環境報道。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