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踐行囑托一年間:頂尖科學家為何預言上海必將站上創新新高度
近期于自貿區臨港新片區舉行的一場匯聚了全球60多位頂尖科學家的大會上,諾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羅杰·科恩伯格在開幕致辭中為上海“點贊”。根據他自己感受到的上海支持創新的“速度”和“溫度”,科恩伯格預言:上海必將因此站上創新的新“高度”。
一年間,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成果集中涌現
幾天前,全球醫藥界都被一則消息震動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批準了上海原創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來全球都沒有新藥上市的空白。

圖為科研人員正在對“GV-971”樣本進行實驗分析。袁婧攝
“GV-971”的成功,是上海在原創技術和重大產業方向上不斷突破的寫照。其所在的生物醫藥領域,去年以來,隨著國家轉化醫學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順利建成,智能化疫苗生產等重大項目持續推進布局,全行業呈現出昂揚向上的姿態,上半年經濟總量同比增長12.1%。
而在集成電路領域,過去一年間,上海華虹集團密集建成并啟用了兩座新工廠,將為5G、物聯網等提供高性能芯片。年中,我國首款采用16納米工藝的“兆芯”中央處理器(CPU)在張江首發,性能比肩國際主流產品,被譽為“國產CPU的里程碑”。

在一家“AI+園區”場景中,安防機器人替代了保安巡更的部分職能。葉辰亮攝
在人工智能(AI)領域,上海已經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領先地區,聚集企業超過1300家,在醫療、教育、工業、教育、金融等場景中形成了一批世界首創、國際領先的技術應用案例。預計到明年,全市將形成60個AI深度應用場景,全面培育起智能經濟新動能。
此外,在海洋裝備、燃氣輪機、北斗導航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上海也在繼續厚植科創優勢,源源不斷地拿出首臺套、首批次產品。上周剛剛全面啟動商用的5G通信,上海無論是在芯片、網絡,還是設備、應用等方面都擁有核心技術企業,這在全球范圍內也屬罕見。

上海積極布局5G應用,將網絡布到“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袁婧攝
崇尚首創精神,將“能力”進而轉化為“實力”
對照“創新策源力”這把標尺,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這已成為新時代上海的追求。“創新策源力”表現為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這4個維度的創新力;為將“能力”進而轉化為“實力”,上海重點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布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年間,上海從政府、研究機構到產業界,各方都越來越有意愿為首創性、突破性、顛覆性的事業投入。全市范圍內,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已達每年13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4%以上,強度超過發達國家頂尖水平,其中大部分投入來自產業界,造就了一大批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在所處領域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兆芯”芯片代表了國產CPU的最高水平。趙立榮攝
城市的追求,正帶動個體追求“人無我有”的創新。“GV-971”在從未被突破過的靶點堅持“中國方案”22年,雖然核心研發者耿美玉坦言自己“一路走來非常孤獨”,但相信到現在,她會感到“吾道不孤”——這種執著正被廣泛認可與踐行,從而內化為城市精神新的內涵。今年,上海跳出短期得失,著眼長期價值,啟動建設了全球第一條位于城市腹地的高溫超導電纜,就是要通過“吃螃蟹”助推前沿技術加速成熟。憑借“75兆瓦燃氣輪機”項目拿到今年中國工博會大獎的上海電氣燃氣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耀欣則說,為突破技術壁壘、擺脫“卡脖子”局面,公司團隊激發出了旺盛的創新創業激情——每天,辦公室都是燈火通明到深夜。
服務降低制度成本,改革釋放創新活力
順應科技革命新規律、數字經濟新規則,著眼于服務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環境,不斷深化改革,這是上海提升創新策源力、打造經濟增長極的重要經驗。
服務降低了制度性成本,激發了活力。過去一年,抗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恰好完整經歷了從遞交上市申請到獲批上市的全過程。這一次走通“上市路”的速度堪稱創紀錄,很大程度上源于上海積極配合國家,為申請人提供協調與服務。
服務是上海正全力打造的新優勢。作為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樣本城市,去年以來,上海以自身改革,幫助我國在連續兩次營商環境報告中將全球排名提升47位。企業對“一網通辦”中獲得感滿滿,上線的2000多項事務中,90%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一網通辦”助力上海營商環境優化。趙立榮攝
服務科創主體,需要為他們提供成長必須的公共資源。目前,上海在建和已建的國家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已有14個,數量、集聚度、投資額、功能性均領先全國。軟環境上,研發投入加計扣除、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投貸聯動等改革試點正充分釋放各方的創新能量。
服務優勢還表現為加大開放力度,特別是以場景開放、數據開放為依托,為技術走出實驗室提供機會,為企業起飛鋪就跑道。目前,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已經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了26公里的開放測試道路,無人的智能重卡已駛上東海大橋。在5G領域,上海積極打造了全球首座5G火車站、5G校園、5G覆蓋行政區。為幫助人工智能企業獲得數據,上海今年發布了多個政策文件,完善公共數據對外開放的制度環境,并創設了“分級分類開放”的辦法,打造“監管沙箱”。

臨港新片區積極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無人駕駛路測環境。袁婧攝
做科學規律的第一發現者、技術發明的第一創造者、創新產業的第一開拓者、創新理念的第一實踐者——近日在上海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就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對上海提出新要求。這四個“第一”,指向的是更重大、更前沿、更廣闊的領域,將激勵上海廣大科研人員和科創企業以更大的熱情書寫新的創新傳奇。
(原題為《踐行囑托一年間:頂尖科學家為何預言上海必將站上創新新高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