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聚焦低齡兒童,實物編程風口漸起

芥末堆 阿飛醬
2019年的余額不足60天,回看行業,今年少兒編程賽道似乎黯淡不少。資本趨于理性,線上編程機構紛紛開辟線下戰場,從業者對少兒編程規模不經濟的談論也不絕于耳。
“唱衰”之余,最近,實物編程這一細分領域開始得到更多關注。聚焦低齡、不帶電編程、鍛煉思維能力而非編程技能,實物編程讓人看到了少兒編程的另一種可能性。
為此,芥末堆走訪了業內多家實物編程機構,了解其產品形態、教學內容以及市場發展趨勢。
產品形態:機器人、地圖和指令模塊
梳理市面上的實物編程產品,機器人、地圖和編程指令模塊(卡)是主要的三大配置。

中邦教育的OID編程機器人
機器人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是完成編程指令。例如,編程模塊設置的前進、后退、旋轉、避障等功能,機器人讀取后可運動。另一種是提升互動,機器人可以播放音樂、講故事等,來衍生編程之外的功能,讓機器人攜帶的內容更加豐富。
機器人之外,地圖是實物編程產品的另一個“標配”。Makeblock今年5月發布思維啟蒙機器人“童小點”,這款面向低幼年齡層的機器人產品也配有1張自由拼貼地圖,共有兩個主題;瑪塔機器人擁有2張、兩個主題的地圖;中邦教育的OID編程機器人配有4個主題地圖;貝爾科教的Mabot實物編程共有10張主題地圖。
指令模塊是連接機器人和地圖的“觸發裝置”,類似于Scratch中的編程腳本,孩子們可以根據地圖主題,通過拼接指令模塊組成編程語句,機器人獲取編程指令后,可在地圖上驗證指令。
側重培養編程思維而非技能
實物編程既然也是編程,那和現在主流的少兒編程有何區別?
從目標用戶來說,實物編程更聚焦低齡兒童。線上線下的少兒編程機構,主要服務于6-18歲年齡段的用戶,而實物編程把用戶年齡下沉到學前,開展3歲+兒童的編程教育。
因此,根據用戶年齡以及該年齡段的用戶特性,實物編程在培養重點和課程開展上,和6-18歲的少兒編程教育有較大的區別。
首先是培養重點上有所區別。現有少兒編程主要基于Scratch、Python、JavaScript、C++等編程語言、或者圍繞NOIP奧賽來搭建教學內容體系,學生能通過系統的課程掌握編程語言、習得編程技能。

某家編程機構的課程體系
實物編程的設計邏輯是,讓低齡段孩子們通過動手拼接實體的編程模塊,以此來訓練基礎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物編程中,“拼接”指令卡替代了編程軟件中的“拖拽”圖形化積木,原本在線上“舞臺”形成的編程成果也由機器人直接展示,程序成功與否機器人能即時反饋。
Matatalab瑪塔兒童編程的運營負責人周晉告訴芥末堆,“實物編程與圖形化編程相比,對孩子手眼協調的能力要求更低,孩子可以通過擺放在面前的編程塊直觀的觀察和思考自己設計的程序,通過像搭積木一樣用手擺放編程塊,來完成程序和debug,更符合低齡兒童的認知特點。”考慮到低齡段孩子的理解和邏輯能力較弱,實物編程涉及到的編程語言大多比較簡單,例如判斷、循環等,理解參數和命令。條件、數組和函數等復雜的編程知識涉及較少。
思維實體化之外,實體編程搭建教學內容的方式更開放。不同于體系化的編程語言教學,實體編程的教學邊界外延更廣。依托地圖和指令卡,課程內容能衍生到編程之外,涉及到安全教育、音樂和繪畫等多個領域,進行主題式教學。
課程開發仍是重點
也有人對實物編程宣稱訓練編程思維的說法提出質疑。
某Steam教育從業者阿敏向芥末堆表示,訓練編程思維,根本還是在課程上,實物只是某些章節需要配合的物料。“我們是從課程出發去配需要的教具,而不是本末倒置,從教具出發去設計課程。”阿敏說。
針對以上看法,周晉認為,編程思維的培養是需要系統的課程,但也需要根據學習者的階段與能力來確立適合他們的學習目標。“實物編程解決的是孩子接觸Scratch之前,能夠識別符號和指令、對物體進行精細化操作、設計程序完成趣味游戲等問題。與圖形化編程相比,認識復雜的算法和精巧的編程技術并不是實物編程的教育目標。”周晉表示。
不過,課程仍然是實現培養編程思維的重要途徑,也是實體編程機構主打B端市場的必經之路。
在課程建設方面,不同的實體編程機構也產出了風格不盡相同的內容。
目前,貝爾科教針對實物編程設計了10節特色課程和24節標準課程,并且配套了10個主題地圖,包括垃圾分類、交通安全、認知數字、植物動物辨別等內容,以此來培養兒童的科學原理認知、藝術感知、社交意識與規則建立。

貝爾科教的Mabot實物編程地圖
中邦教育除了提供太空探索和生活出行等4個地圖玩法外,還衍生了繪畫、音樂和繪本故事等內容。同時也為機構老師提供43節課程的教材。
Matatalab除了已有多個語言版本的4-9歲課程,目前正在開發4-6歲年齡段的配套課程,同時給每個課程配上教學視頻,以降低幼兒園和機構幼師的教學門檻。未來,也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資源社區和教師培訓體系上。
Makeblock也曾對外表示,將針對思維啟蒙機器人“童小點”,基于地圖和卡片開發教育內容。
實物編程的市場在哪
面向少兒的編程市場早已擠滿了各種類型的培訓公司,競爭不可謂不激烈。
以機器人+編程為培訓內容切入市場,例如貝爾科教、樂博樂博等;純少兒編程公司則形成了線上、線下兩種模式,例如線上的編程貓、傲夢,線下開實體店的童程童美、小碼王等。
實物編程的競爭力和壁壘在哪?
貝爾科教的產品經理昝晟在觀察教培機構上課時發現,目前,機器人和拼搭積木是在教培機構里占主流的兩種產品形態。實物編程同樣服務于4歲及以上幼兒,又能培養低齡段孩子的編程思維能力。他認為對家長和機構來說,實物編程能填充除了機器人、積木之外的產品和課程品類。
而對標在線少兒編程,王旭陽認為,實物編程是少兒編程下沉用戶年齡的一個入口。“低齡段的編程學習其實是一個獲客入口。一個孩子如果要學習編程,只要一家機構服務不出問題,以后這個孩子絕對就一直在這家機構繼續上了。”王旭陽說。
破圈尚需時日
另一個趨勢是,線上的編程機構開始走向線下。
編程貓今年6月發布“百城千店”計劃,計劃3年內以各種合作方式拓展線下業務,同時將課程體系升級覆蓋到4~16歲學齡;10月中旬,編玩邊學對外宣布將發力線下加盟,計劃3年新增500家加盟中心。線上走向線下,學齡段向下延伸,在這波浪潮中,實物編程既能滿足線下學習要求,又能下沉用戶年齡,或許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
不過,在當下發展的階段,實物編程還面臨一些不得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方面,實物編程早在2000年開始就被當作教具,進入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幼兒園和早幼教課堂,海外市場更成熟。相反,國內市場還需時間、精力培育。另一方面,國內無論是B端還是C端市場,對區分教具和玩具的能力還有待提升,面臨的市場競爭不僅來自機器人和拼搭積木,還有玩具。

Matatalab兒童編程機器人
其次,地圖雖然是目前實物編程較好的互動和內容生產方式,但僅局限于地圖,內容供給也十分局限,造成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安全向內容為例,據芥末堆觀察,幾乎各家都有涉及。因此,探索出地圖之外,同時又能和實物編程契合的內容載體,也是構建產品壁壘的必經之路。
今年是少兒編程減速發展的一年,實物編程賽道卻迎來了更多玩家,風口漸起。現階段,實物編程賽道正在經歷市場認知和課程內容上的難題,誰先破題,誰就有可能先拿到進入上游的入場券。
來源: 芥末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