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北首家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落戶盤錦:開展北方耐鹽堿水稻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與地方政府頻頻展開合作。近日,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正式落戶遼寧盤錦。

據《盤錦日報》報道,10月27日,由盤錦市政府主辦,市科協、盤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承辦的遼寧中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行。雜交水稻育種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出席揭牌儀式。
此次落戶盤錦的工作站也是袁隆平在東北建立的首家院士工作站。
報道稱,作為北方地區重要的水稻產區之一,盤錦此次被選作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所在地,成為北方耐鹽堿水稻領域研究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標志著盤錦市在引進院士專家等高層次創新人才,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對進一步提高盤錦市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助推盤錦市農業自主創新,培養提高農業科研人才的整體素質,助力鄉村振興都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合作方之一的遼寧中聚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三農”領域的綜合性開發企業,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設立的北方耐鹽堿水稻袁隆平院士專家工作站,將致力于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成果承接和轉化及北方耐鹽堿地水稻原有品種的改良和提升。
公開資料顯示,被譽為中國“濕地之都”“鶴鄉”“魚米之鄉”的盤錦市建市于1984年6月,是遼河以及大遼河、大凌河三條河流入海口,河海交匯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浩瀚千里的蘆葦濕地。
作為國家優質稻米生產基地,盤錦大米被批準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18年,盤錦全市水稻種植面積159.9萬畝、產量104.2萬噸。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10月15日,第二屆智慧農業國際(青島)高峰論壇開幕,論壇大會主席袁隆平通過連線表示,將帶領團隊繼續推進“中華拓荒人”計劃,將中國的科學成果推向全世界,為世界糧食安全與世界和平做出新貢獻,并將成立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全面開展耐鹽堿水稻的育種工作。
袁隆平當時表示,目前雜交水稻產量已達到每公頃18噸,下一個目標是攻關俗稱“海水稻”的耐鹽堿水稻。全國有十幾億畝鹽堿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將近兩億畝可以種水稻。十年之內發展耐鹽堿水稻一億畝,按照每畝300公斤收成計算,可多養活8000萬人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