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請回答2018:金庸的遺憾

經版權方蜻蜓FM授權發布,音頻及文字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使用
大家好,我是陳墨。我是中國電影資料館的研究員,也是一個金庸迷,曾經寫過一些金庸小說的評論專輯,今天我要帶大家回顧2018年。2018年發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10月30號金庸先生逝世了,這是所有的金庸迷們最悲痛的一天。但是在我以及在我身邊的人而言,我們是悲而不傷。我們雖然非常深切地懷念金庸先生,但是我們不必悲傷,因為金庸先生是活到了94歲高齡,這在中國傳統而言已經是長壽之人。更重要的原因是金庸先生留下了他15部小說,留下了更多的影視評論,更多的翻譯著作,留下了大量的精神財富在這個世界上。
只要打開這樣一些金庸的作品,金庸先生就沒有真正的離開我們。

金庸
金庸先生曾經說,他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這話說得非常謙遜也很平常。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句廢話,因為一個寫小說的人說自己是講故事的人,不被別人注意。但是很少人有意識到,其實他這個話說出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因為福斯特在《小說面面觀》這部書當中提到,故事是小說的一個基本的層面,好的故事是人類一個基本的需求,就像人類需要米和面那樣。我們其實從小都是在故事當中長大的,我們的長輩向我們講述他們自己的往昔的故事,講述他們自己村莊或部落的故事,講述國家過去的故事。其實都是這些故事養育著人類,使得人類有了最初的這樣一個精神的結構或者精神的底線。而我們在生活當中能夠聽到更好的故事,是非常難得的,所以金庸作為一個講故事的人,這肯定會在意,因為他是一個真正能夠講出好故事的人。
金庸的故事非常迷人,有幾個證據,外在的證據第一就是他的小說廣為傳播,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在傳播,而且幾十年暢銷不衰。第二個外在的證據是金庸小說最近幾十年在中國大陸地區就改編了一輪又一輪,目前已經改編了第三輪,之所以每一輪都有人投資,都有人愿意去制作,那是因為他們預測到會有市場會有人看,才會不斷的有人投資新的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這個現象當然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之所以一輪又一輪的改編,說明電視劇的改編者還沒有真正抓到金庸小說的精髓,而成為一個不可替代不可逾越的一個改編的經典,所以總有人覺得前面人改編還可以再超越,還可以再創新,還可以再更貼近金庸小說原來的故事!
金庸小說故事迷人的內在也有兩個證明,一個證明就是他寫的小說真的跟別人不一樣,跟香港其他的作家,梁羽生不一樣,跟臺灣的作家諸葛青云、古龍他們也不一樣。這一點凡是讀金庸讀武俠小說的人都非常清楚,不用多說。金庸小說還有更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就是他自己的小說跟自己以前的創作也不一樣,他是在不斷地追求新的故事講述方式,新的人物的個性,新的故事的寓言結構,新的這樣一個文化關照。
這一點也說明,金庸小說在不同的時期,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
那么金庸的離世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感觸是什么?他還有哪些心愿沒有完成?他除了武俠小說以外還有哪些成就著作……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收聽蜻蜓FM重磅自制節目《請回答1969-2019》。
這里是蜻蜓FM出品的《請回答1969-2019》,下周將會有另一位嘉賓帶您繼續回顧2019年的世界,再見。
【延伸閱讀】

《神雕俠侶》
《神雕俠侶》是金庸作品之一。其主人公楊過自然而然地走上了非正統的人生道路,入了“道流”。其特點是“至情至性,實現自我”,即把個人的利益、情感、個性及人格尊嚴置于人生首位,作為首要目標,亦作為待人處事,評價是非的首要原則。書中將楊過對郭靖的殺父之仇與疼惜之恩難以取舍的復雜心理刻畫得維妙維肖;他與“姑姑”小龍女的情感糾葛和他對江湖世事的渴望又令他掙扎不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