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漲知識|第一次跑馬拉松?給你一份三周賽前計劃

事實上,賽前減量是一個讓跑者糾結的選擇。不少人認為減量可能會影響跑步狀態和成績;而另一部分人則覺得在跑前幾周保持足夠的訓練可以“臨陣磨槍”甚至提高能力。
近日,美國跑步雜志《Runner’s World》就邀請了幾位資深跑步教練和運動營養學專家,為即將參加比賽的馬拉松跑者制定了一份專業的“三周減量計劃”。

“很多運動員直到比賽前一天都還在拼命訓練,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這樣的話,就沒法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然而,這其實會影響到他們比賽時的發揮。”
作為一名執教過250位專業馬拉松運動員的資深教練,在波特蘭馬拉松訓練營任教的帕蒂·芬克一直強調在跑前必須減量,而他給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在賽前最后幾周里,休息遠比訓練來的重要。減量訓練根本不會影響體能和狀態,因為在這一過程中,作為衡量體能的最直接指標——有氧耐力,基本不會發生改變?!?/strong>
相反的,減量訓練還能夠有效促進跑者的身體機能恢復。
知名的《運動與醫學》雜志就有這樣一項科學研究:隨著訓練減量,人體的肌肉糖原和激素水平等會逐步恢復到最佳范圍,在訓練期發生的肌肉損傷也能夠得到修復。
除此之外,它可以提高人體的肌肉力量和免疫力,降低運動員賽前患感冒或者受傷的機率。
數據不會騙人。在《運動與醫學》刊出的那份報告中,采納減量訓練的運動員的平均成績也提高了3%,這也就意味著,在一場馬拉松比賽里,跑者能夠提升5分鐘到10分鐘的成績。

周跑量降低20%-25%
在馬拉松賽前進行減量訓練的第一周里,減少跑量和增加休息的搭配可以讓跑者逐漸釋放自己的壓力。
在跑前倒數第三周的時候,跑者的周跑量應該降低20%-25%。
在這一周里,跑者可以保持日常的跑步習慣,只不過要將每周的中長距離訓練縮短3公里到6公里:一次12公里到16公里的中長跑,一次6公里到10公里的馬拉松比賽配速跑,兩次5公里到8公里的短距離,然后中間休整一天。
在這些跑步訓練里,跑者主要以放松跑為主,也就是每公里的配速要比馬拉松目標慢1分半到2分鐘。
在飲食上,這一周的重點應該是優先攝入蛋白質,多吃肉類、雞蛋、豆類、奶制品等,這樣可以幫助修復身體在高強度訓練階段損傷的肌肉組織。
而多攝入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獼猴桃、橙汁、西蘭花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停止力量訓練
減量訓練的第二周是整個訓練中至關重要的過渡期,從這周開始,休息將成為訓練中最重要的一環。
這周的跑量應該降低50%-66%,不僅如此,如果跑者有長期的力量訓練計劃,那么這一周開始也需要停止所有的力量訓練。
既然休息是這個“過渡周”的重點,那么,休息時間就應該改為2天。
周一到周五期間,短距離訓練不應超過6公里,中長跑也應控制在10公里到16公里之間,周末的長距離拉練應保持在13公里到16公里。
當然,跑者也可以在周中的中長跑中嘗試變速跑——熱身10分鐘到15分鐘,然后以比馬拉松比賽目標快30秒的配速跑2公里,然后以比賽目標慢30秒的配速再跑2公里,重復2到4次,這樣可以有效幫助跑者提高能力和成績。
在飲食上,一個重要的轉變就是:選擇不飽和脂肪代替反式脂肪,如堅果和魚,少吃如披薩、冰淇淋,避免增加體重負擔。

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
賽前最后一周,減量訓練的重點是兩件事——一個是保證休息,另一個就是為賽事做好心理準備。
保證休息是頭號大事,在這一周里,跑者應該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在入睡時盡量保持身體平躺放松,這樣可以減輕身體壓力有助于糖原的儲備;此外,為了克服賽前緊張情緒,跑者還可以看看喜歡的電影或者書籍。
進入比賽倒計時的一周時間,跑步訓練就不要超過6公里。比賽前三天,輕松跑的跑量保持在3公里到5公里;比賽前倒數第二天不要訓練;到了比賽前一天,跑者可以適當跑個3公里左右,以消除賽前心理和肌肉的緊張感,同時有助于晚上的睡眠。
在飲食上,跑者需要補充足夠碳水并避開高脂肪食物以及過量的蛋白質,要選擇米飯、面條、地瓜芋頭、雜糧面包等食物。
當然,攝取足夠的水分和鹽分以維持身體機能的平衡也非常重要。這其中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不能在最后一周內限制鹽分的攝入,因為當跑者加大水分攝入的話,鹽分不足可能會增加低鈉血癥的風險。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