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蘇無錫為何對自身發展有信心?無錫市委書記:源自文化自信

“開放包容,既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江南文化賦予長三角城市的內在優勢”,“長三角城市特別是江南各城市之間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親,文化的同根同源、內在認同……形成了聯系緊密、互動頻繁、情感深厚的區域共同體。”
10月29日上午,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在江蘇無錫開幕。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在致辭中,用很大篇幅闡釋了江南文化這一長三角共有文化標識的歷史源流及其鮮明特質,還談了加強文化認同、文化融合對于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的作用。
李小敏表示,以江南文化為紐帶,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贏的理念和共識,促進各領域互動合作,強化區域協同發展,是長三角各城市肩負的共同責任、共同使命。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本屆江南文脈論壇以“文脈傳承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主題,旨在從文脈傳承的歷史視角、國家戰略的宏闊視野,審視和探討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當代價值。來自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有關方面的負責人,以及英國、俄羅斯、奧地利、德國、法國、加拿大等10個國家和我國香港、臺灣地區等90多個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400多位專家學者開展了文化對話和交流。
江南文化具有開放包容的特質
當前,隨著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在文化領域加強深度合作顯得尤為迫切,聯手提升區域文化軟實力成為共同的內在需求。追溯歷史,“一市三省”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基本屬于江南地區,江南文化是這一地區共同的文化標識、共有的精神家園。
在第二屆江南文脈論壇上,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說,江南,依江而生、因水而聚。正如積小致鉅、奔騰不息的長江,江南文化的基因天然蘊含著開放包容的鮮明特質。
在李小敏看來,江南文化的開放包容根植于自身的雍容自信,江南文化的開放包容表現為內在的兼收并蓄。從“梅里建都”江南文化起源,到“運河漕運”、“趙宋南遷”、“永嘉南渡”,中華文明多次在江南休養生息、深度融合。
李小敏說,從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到民族工商業發祥、蘇南模式興起、浦東開發開放,在一次次歷史變遷的浪潮中,江南文化吸納南北文明、中外文明,薈萃精華、革故鼎新,始終引領時代潮流、推動社會進步,彰顯出旺盛生命力和強勁引領力。江南文化的開放包容滋養了區域的和合共生,讓長三角城市特別是江南各城市之間形成了聯系緊密、互動頻繁、情感深厚的區域共同體。
無錫的發展自信
李小敏認為,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區域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區域之間的競爭最終分出高下,根本取決于文化的凝聚力、整合力、引領力、推動力,取決于文化傳承和創新力。
“我們今天為什么對無錫的發展有信心,說到底這份信心源自于對無錫文化的自信。”李小敏說。
根據李小敏的介紹,無錫是江南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江南文化的堅定傳承者、積極傳播者。“泰伯奔吳”的尚德文化、“聲聲入耳”的理學文化、“富民強國當以工商為先”的工商文化,無錫歷史文化中自成一格、獨具特色的品性特質,構成了江南文化的核心元素。
與此同時,李小敏說,身處江南文化的“坐標系”中,無錫人民“溫文爾雅、剛勇堅毅、敢為人先”等精神品格,鐫刻在無錫的文化基因之中。千百年來,江南文化在無錫綿延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滋養和動力,鑄就了無錫“太湖明珠、江南盛地”的美譽。
“歷史為無錫積淀了豐沛迷人的文化遺產,今天的無錫正日益呈現出靈動有力的勃勃生機。”李小敏表示。
具體而言,“這里是富庶江南”,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人均GDP在全國超萬億城市中位居第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這里是美麗江南,運河水弄堂、太湖佳絕處,呈現出一幅幅園林煙波、垂柳畫橋、小樓水榭的旖旎風光。”
李小敏還說,“這里是人文江南”,一代代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如群星璀璨、光耀古今,宜興紫砂、惠山泥人、吳歌、錫劇、精微繡等傳統技藝得到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是工商江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蛟龍號深海探測船等大國重器,以及物聯網、集成電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匯奏了這座百年工商名城新時代產業強市的奮進強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