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評論|為什么說大學博物館代表了大學的水平
由于有了“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中的“指標”,所帶來的是目前還沒有博物館、美術館的高校開始了大干快上;但大學博物館的核心是與大學的關聯,是專業特色,是藏品。世界上著名的大學博物館都有其豐厚的藏品。面對沒有藏品的窘境,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有了接受社會捐贈的問題,但問題接踵而來,比如贗品事件,一而再、再而三毀壞了大學博物館的聲譽,也連帶毀壞了與之關聯的大學的聲譽。原因何在?

世界上第一家博物館肇始于英國的牛津大學(建于1683年),這也就奠定了大學與博物館關系問題的基礎。實際上大學博物館的源流根據帕特里克日·杰·鮑埃林(Patrick J. Boylan)的考證,還可以追溯到17世紀甚至更早。顯然,只有大學的強大,才有大學博物館的強大;而世界一流的大學都有一流的大學博物館和美術館。如果沒有一流的大學博物館就不可能成為一流的大學。大學之大,需要大博物館。以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為例,它是全英第二大博物館,是牛津五家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家,藏品超過500萬件。所以說,博物館之大,并不是看建筑之大。

在世界博物館的發展歷史中,每一歷史進程都能夠看到大學博物館在博物館事業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今天的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大學都有著名的大學博物館,不勝枚舉。過去人們所談論的大學博物館都是業內的美談,可是,今天的情況全然不同,大學博物館急劇的分化使之出現了一些很糟糕的大學博物館,無疑,這是和那些糟糕的大學連在一起的。因此,我們所談論的大學博物館是一個理想化的指標,是人們心中所向往的那種立于金字塔尖上的被人們仰望的對象。但是,并不是每所大學都有像樣、得體而有尊嚴的博物館。

中國的大學博物館起步于民國時期,數量和規模都很有限,只有少數大學有博物館。那時候的不完善可以理解,國力就是如此??墒?,已有的還是值得驕傲和欽佩的。有與沒有是一個界限,好與壞又是另一個方面的考量。實際上我們今天的大學很普遍,但有大學博物館的并在國家文物局注冊的大概就是100家左右。而截至2018年3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高等學校共計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595所(含獨立學院266所),成人高等學校284所,如此來看大學博物館在中國大學中的狀況——多數是沒有,也表明這與我們大學的數量相比完全不成比例。而已有的和國外一些名校中的博物館難以相比。

因此,教育部于2018年下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18年教育事業統計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18〕130號),在這個通知中有一個“附件”:“2018年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修訂主要內容”,其中增加了“博物館”“美術館”指標。
【關于“博物館”】
“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現狀,新增高等教育學?!┪镳^’指標。
填報說明:指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主管并批準設立的,隸屬于各高校的內設機構;或由高校主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機構。收藏、研究和展示人類的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及其環境,并開展公共教育活動,體現各高校自身的主干專業特色或歷史特色,基于高校所收藏的文物、標本、文獻資料等文化財產,具有固定的專業場所,不以營利為目的,面向高校師生及社會公眾開放、服務于社會的公益性機構。位于大學校區內的重要歷史、文化、教育建筑遺址,以及名家名師故居,可以作為博物館保護和展覽的延伸空間。校史館不屬于高校博物館范疇?!?/p>
【關于“美術館”】
根據教育事業發展現狀,新增高等教育學?!┪镳^’指標。
填報說明:指由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高校(主要為藝術高校)主管并批準設立的,隸屬于各高校的內設機構,或由高校主管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機構。收藏、研究和展示美術與設計作品,開展相關的公共教育活動,具有固定的專業場所,不以營利為目的,面向高校師生及社會公眾開放、服務于社會的公益性美術館。
顯然,在“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中增加“博物館”“美術館”指標是正確的,說明國家教育機構看到了博物館、美術館在大學中的重要性。而實際情況是,很多高校對于“博物館”“美術館”不能說一無所知,但基本上可以說是知之甚少,從最近暴露出來的一連串的與大學博物館關聯的事件來看,可以證明這樣的判斷。那么,統計只是停留在有和無的層面??陀^來說,如果僅是一般的有,或者是不像樣的有,或者是不專業的有,那還不如沒有。問題是,統計如何有一個在數字之外的考核,比如大學博物館應該到當地政府的文物部門注冊;博物館的藏品應該接受當地政府文物部門的鑒定以及監管;博物館應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于2015年2月9日發布、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館條例》的框架下完善各種功能,如此等等,統計才具有實際的意義。



無疑,因為有了“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中的“指標”,所帶來的是目前還沒有博物館、美術館的高校開始了大干快上;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也要創作條件上。論條件,如果沒有博物館建筑,那么,許多高校都有條件來建造,都可以攀比以成全高大上,正好像建大學的門樓子那樣??墒牵髮W博物館的核心是與大學的關聯,是專業特色,是藏品。世界上著名的大學博物館都有其豐厚的藏品,牛津大學自不待言,其中的元明清的中國瓷器就有很多,有些是難得一見;斯坦福大學有世界第二多的羅丹雕塑的收藏(第一多的是巴黎的羅丹博物館);賓州大學藏有唐代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哈佛大學的閃米特人博物館的閃米特文物收藏獨具特色。這些大學博物館的藏品是因為歷史的累積和校友以及社會的捐贈。
過去,我們的很多大學在沒有博物館的情況下,談何收藏?而有些大學原本有一些與大學發展關聯的重要的史料和教具,應該是與大學發展、專業成就有關聯的重要文物,遺憾的是,這些文物在大學追求高速發展中作為廢物而被處理。比如上海某著名大學中原有與中國古代科技史關聯的木質古代科技模型數以百計,幾乎可以串聯成一部完整的中國科技史,本身就可以構成一家專門的博物館,如同意大利米蘭的達芬奇科技館中的那些模型一樣。后來在90年代初被處理給山西的某位愛好者,如今成了一家企業展館中的重要的內容,而這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我們大學的悲哀。




面對沒有藏品的窘境,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就有了接受社會捐贈的問題,而且是問題接踵而來,一而再、再而三的毀壞了大學博物館的聲譽,也連帶毀壞了與之關聯的大學的聲譽。因為很多大學的主管領導完全不知道現在社會收藏的復雜性,也不知道這里的水有多深,一聽說有人捐“寶”,一聽說價值幾十個億,就如獲至寶,就鬧出了笑話。再說建博物館,很多大學的主管領導也沒有去看過幾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幾乎對博物館和美術館沒有認知;而大學中普遍的上個世紀60年代及其之后出生的校領導,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大學教育中,審美教育的或缺,也存在嚴重的審美問題。這是胎里的毛病,不是大干快上所能解決的?,F在需要的是耐心,需要的是積累和培育,需要的是社會的支持,需要的是國家政策的扶持。比如,很多文博機構是庫房緊張,很多文物都無處堆放,能否調撥一些給大學博物館,或者是一定時間內的暫借,物權歸原單位,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另一方面,現有的如何管理,如何提升,如何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之中?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比如南方某美術學院發生的藏品監守自盜的問題,就屬于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是沒有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專業意識。因此,各大學博物館現階段應該在專業層面上建立管理大學博物館的團隊,培養管理人才。這是當務之急。如果一所大學的博物館的館長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家族的捐贈,或者是家族中的收藏捐贈自己家族中的大學博物館,都有可能帶來因為親情所出現的問題。顯然,這在世界大學博物館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特例。雖然中國自古就有“舉賢不避親”的說法,但關系到專業的問題,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的回避也是必須的;尤其是在中國的當下。當然,如果把大學博物館變成私人博物館,那更是問題,更不符合“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中的“指標”的明確規定,卻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目前中國大學博物館的亂象。需要看到的是,現有的大學博物館在管理上很多是業余狀態,有的不夠專業,有的是兼職,這些都造成了與城市中的公共博物館在管理上的差距。

過去,大學比較重視校史館,因為校史的顯赫能夠激勵后來者,也是一種炫耀。作為一種教育,無可厚非。這也是我們和西方著名大學的不同。世界一流大學只有顯赫的大學博物館,卻沒有顯赫的校史館。此次,“教育事業統計調查制度”中的“指標”明確“校史館不屬于高校博物館范疇”,這是非常正確的,杜絕了原本一定會出現的將校史館作為博物館的“下有對策”。
大學博物館是大學的一面鏡子,照一照就知道大學怎么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