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區實務操作指南③:社區小助手是AI嗎
上篇文章談到如何建立社區信息渠道,借助高效的社區信息渠道可以開始建立新鄰里關系。有了社區信息渠道,如何與居民更深入地溝通呢?這時就需要社區小助手。這是我們在社區實踐中逐漸探索出的一種有效工具。
簡單來說,社區小助手是社區工作者共同使用的、對外與居民溝通的窗口。她有多種表現形式,如智能客服、微信號、微博。社區小助手是社區前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她是建立新鄰里關系的樞紐,鏈接社區社團、個體居民,甚至物業、居委會等其他利益相關方。
AI的邏輯是對所有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從數據庫中提取有效信息,利用這些有效信息去控制行為。而社區小助手是整個社區最大的數據庫,小助手在與居民接洽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收集和處理,最終得出“哪些人值得被挖掘為社區種子”、“哪些社區值得扶持和培育”等結論。
我們認為,從數據角度出發,社區小助手將來是能夠被AI取代的。那么,社區小助手的內在邏輯是什么呢?
邏輯一: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若以物業的身份介紹小助手,容易將小助手放在服務方的位置,地位無法與居住者對等。
非居民身份的小助手,在與居民成為微信好友時,如果采用被動添加方式,由于居民是被動方,只是添加了好友,小助手的形象會很難樹立。而且,被動添加為好友的居民,大部分都不會給小助手回應。因此,被動添加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在北京D社區項目上,小助手以一張海報的方式,正式開始介入社區。

社區海報。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海報中描述了未來社區的美好藍圖,有很多居民主動添加。在這類添加方式中,居民是被吸引來的,主動添加小助手。海報給居民傳遞了小助手的形象,讓居民認識了TA。實踐中,以主動方式添加的居民,大部分都愿意跟小助手進行交流。因此,我們提倡主動添加的方式。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當小助手的形象受到廣泛認可時,居民們自然會向你靠攏。不論以什么樣的身份打理小助手,也不管是真人操作,還是利用AI,都應圍繞“讓居民主動去找你”。
社區小助手與居民之間是平等的,在居民的心中是一種美好的存在。居民抱著需求、抱著對社區美好生活的向往,被社區小助手吸引來。他們與社區小助手的交談是發自內心的,他們對社區小助手的需求是強烈的,他們需要社區小助手幫助他們一起共建美好社區。
邏輯二:破冰五步曲
與居民成為微信好友,是與居民溝通交流的第一步。與居民建立初步的信任關系是破冰的重點。我們將小助手一對一與居民交流稱為“點對點溝通”,下面以居民身份打理小助手為例。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小助手與居民破冰五步曲,形成了一套與居民交流的話術模板,如下所示。
第一步:你好,鄰居!+(一句話自我介紹和身份定位)
第二步:您住XX幾號樓棟?幾號房呀?
第三步(任選):
1. 您有什么興趣愛好嗎,工作之余會約朋友做什么呢?
2. 您對哪些活動感興趣,會愿意參加?
第四步:你愿意發起社團嗎?組織大家一起玩就可以。
第五步:小助手的朋友圈會及時更新社區最新動態,歡迎關注。(或推送其他社區信息沉淀工具,如APP、小程序。)
以下是具體解釋:
第一步,主要是做價值觀倡導,給出社區愿景。
以已經行動的社區小助手來倡導居民們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可以給居民發類似的信息:
“你好,鄰居!我是某某社區小助手,是由本社區鄰居們輪流打理的微信號,志愿為社區服務。我們倡導鄰里互助的社區氛圍,自發行動起來,希望更多鄰居行動起來,社區因我們而美好。”
第二步,在知道“他是誰”的同時,也要確認是否是本社區居民。
如果社區小助手自報家門,就能順利成章地讓居民開口說,他是誰。居民們不太信任時,不會說詳細門牌號,只要樓棟號就可以。大家都是住在同一個社區,能拉近關系的就是一句:“您住在幾號樓呀?”
第三步,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居民的興趣愛好、技能。
初步挖掘居民需求,把居民們的回復關鍵詞做好備注。這是引導居民成立社團的關鍵步驟。
第四步,如果居民回答,喜歡打球。社區小助手就可以順勢問:您是否愿意發起一個這樣的社團呢?帶著鄰居們一起玩!
“愿意”一詞很重要。每一位為社區付出的居民,都應出于自己的意愿參與社區各項事務。這樣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激發社區活力。如果居民發起的社團,自己都不愿意參加,那這個社團的存在是無意義的。
“組織大家一起玩”,減輕了社團發起者的組織壓力,降低組織者對運營社團的難度預判。當發起者認為,運營社團并不像自己想象中難度那么高,他成立的意愿就會更強烈。
愿意發起并運營社團的居民,將成為被培育的社團發起人,可以與他線下面談,進行深度交流。因此,如果回復“愿意”,就進入下一個環節——約談居民。如果“不愿意”,就可以進入第五步。
第五步,是推薦社區動態的主要宣傳渠道,為社區宣傳打開通道。
因此,可以看出,社區小助手就是一個聊天AI,提取出關鍵信息,幫助挖掘社區種子居民。作為AI,想要挖掘社團種子,只需要搜索關鍵詞即可。
邏輯三:與居民輕松約見
線上溝通只是與居民破冰建立連接,初步的信任關系需要通過線下真實面對面的接觸、相處、行動、活動等。真正的信任是在社區里頻繁接觸中產生的。在交流中樹立小助手的形象,同時確定居民是否符合社區種子的要求,有八大標準:
1)主動積極有意愿;
2)明事理,講道理;
3)人品佳,做事有責任心;
4)群體年齡多元,中青年為主;
5)要有正當工作,具備社會價值,群體職業最好不重復;
6)有創意,能出點子;
7)文字梳理能力和邏輯性都好;
8)具有公共精神。
符合標準的居民,我們將促成他發起社團。
(一)如何與居民約見
社區小助手的破冰第四步是:你愿意發起社團嗎?
當住戶回復愿意時,小助手可以跟對方約見,可以在公共區域見面,也可以約飯。可以這樣問:“上午/下午/晚上XX點有空嗎?我們約下一起吃個飯聊一聊。”
這個時間一定要具體,不能模棱兩可。有社區公共空間的,可以約在公共空間見面,吃不吃飯都行。沒有公共空間的,可以約飯或去咖啡館聊天。甚至可以直接約在某位鄰居家見面,更容易建立信任感。
作為AI,可以更加智能化,能自動生成居民約談時間表,避免時間或人員的重復,如下表。

居民約談時間表
(二)交談內容
了解對方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職業、年齡、籍貫等,可參考下表。

約談表
約談表需要注意的是:
1)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并由此出發,促成建立相關主題的社團。
2)了解對方的空閑時間,以分析居住者的空閑時間段,方便安排社區各項事宜,讓本社區居民能夠參與。
3) 描繪和探討社區的美好藍圖,培養居住者身份認同和歸屬感。
(三)約談準備
1)從已有渠道收集發起人信息,尤其注重信用背書。
2)約談目的明確——引導居民們發起社團/組織活動/參與社區/支持社區,但居住者需自行支付成本滿足自己的需求,并愿意帶動居民們一起來。
3)明確需要找到什么樣的居住者。
(四)約談步驟
1)社區小助手自我介紹:標準化說辭,強調社區小助手只提供支持,鼓勵居民們在社區里折騰起來,積極參與社區公共活動,甚至發起和組織社區活動等等,鼓勵鄰里之間互助起來等等。強調只有居住者能夠做到,社區小助手是做不到的。
2)從發起人的需求說起,想成立一個什么樣的社團,為什么想成立,成立了想怎么組織。
3)闡述社團的規則:有辨識度的社團名字、有規則的社團形式、使用小程序沉淀信息、微信建立社群交流、社團成立后的宣傳、社團加入后的活動組織和回顧,等等。
4)與居民約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成社區社團。當社區正能量的氛圍日趨成熟,就能通過規則的設計,讓AI促成社團的成立。
當社區新鄰里關系遍地開花時,相信AI就能取代人工的社區小助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