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來國際知名藝術家們都是這樣帶著孩子“玩”戲劇的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加入到讓戲劇走入孩子的隊伍中。人們關心如何讓孩子享受戲劇魅力,如何讓戲劇成為孩子成長的扶手,近日舉辦的TIE 2019青少年戲劇與創新教育國際論壇邀請到幾位國際一流戲劇藝術家,談談在他們的國家是如何進行有趣的戲劇教育。

曾在《像風像霧又像雨》中被觀眾熟識的演員羅海瓊擔任本次論壇主持,她的兩個孩子,都在劇場長大,“戲劇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在任何一個空間,任何一個語境,都會快速引發化學反應,碰撞出新的火花?!?/p>
小不點大視界創始人、藝術總監陳忌譖喜歡在劇場觀察孩子和大人,看他們眼睛放光的樣子。她曾經帶著女兒滿世界跑,只為給孩子看全球最好的親子劇,回國后,她創建全國第一個親子微劇場小不點大視界,希望讓國內的孩子不出國門,也能看遍全球頂尖親子劇。
此次論壇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邀請到在紐約演出2200多場,在上海連續34個月觀演人次超25萬的沉浸式戲劇《Sleep no More》的創作總監、聯合創始人Peter Higgin,以及美國全球兒童表演藝術交易會(IPAY)董事會成員,澳大利亞斯林斯比劇團導演Andy Packer。我們整理了這兩位國際一流藝術家的發言,看看美國和澳大利亞是如何在孩子們中開展戲劇教育的。
“用戲劇把教師變成魔術師,將學校變成魔法學?!?/strong>
Peter Higgin
美國Punchdrunk戲劇公司創作總監兼聯席CEO,推出知名浸入式戲劇《Sleep no More》

我在Punchdrunk戲劇公司工作到現在差不多20年了,幾乎覆蓋了整個職業生涯,過去這些年我和同伴們一起做了一些戲劇教學相關的項目,接觸了超過10萬個觀眾。
戲劇對我來說有著極大影響,釋放了無限可能,并且把我作為孩子帶到了無法想象的地方。
2013年,我們創建了一個沉浸式移動圖書館項目——The Lost Lending Library,它在學校里將某個空間打造成一座“魔法”圖書館,孩子們收到邀請打開書架,進?圖書館。在館內,他們會遇到演員扮演的圖書館管理員。管理員會用館內的裝置道具,在孩子不知情的情況下一起演一出戲。此后,管理員還會告訴孩子們圖書館正飛躍在世界各地尋找年輕的故事學徒,并邀請他們加入到這個?列里。每個孩?都將獲得一張個性化的見習學徒會員卡,成為圖書館的小小故事創作者,而孩子創作故事中的一些道具還會真實地出現在他們身邊。
這個項目需要教師、孩?全員參與,通過戲劇的形式,將一系列工作坊、戲劇體驗、衍生活動等,融?日常課程教學,為孩子們打造一場真實的、身臨其境的奇幻經歷,旨在激發孩子對閱讀、寫作以及語言交流的熱情。
沉浸式圖書館的存在很簡單,就是收集新故事,想象力會使這個空間持續擁有魔力,大家會不斷講述新故事,這也是讓孩子從眾多別人的故事中獲取靈感的重要工具。
我們相信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我們的工作能夠讓孩子們,包括其他成人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第一步就是相信自己能夠講故事,而孩子是完全有能力成為故事講述者的。

而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越高,最后出來作品的質量也是越好的。這種參與度對學校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學生來說學校也是我們體驗生活的一個主要來源,所以我們能夠更好地把學校價值傳遞給孩子,孩子們會以嶄新的眼光看待學校,學校也會變得完全不同。
這個項目從2013年起已經在倫敦、澳大利亞等62所學校里實施了,也讓老師們對于沉浸式教學有了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把戲劇融入到教學中,利用我們的資源,不管老師在哪里都可以使用這個技巧,成為沉浸式教學專家。我們也為教師做了一些培訓,提供一些資源,把教師變成了魔術師,學校變成了一所魔法學校。
對我來說學校是發生奇跡的地方,不管是老師還是劇作家還是戲劇創作的工作人員,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這種充滿想象力的體驗,點燃他們的想象力,釋放他們的潛力,踏上一條美妙的旅程。
我們想要做的是,不僅只是改變某一個房間,而是把整個學校都進行改變。而我們做的方式、手段就是利用孩子們的想象力來打造一個想象性的浸入式的世界,孩子可以在這個想象的世界中玩耍。
當我們在談論戲劇的時候在談論什么?戲劇究竟是什么?
Andy Packer
澳大利亞斯林斯比劇團導演,美國全球兒童表演藝術交易會(IPAY)董事會成員

對于我個人而言,戲劇是一切
戲劇是科學、政治、文化、文學、視覺藝術、音樂、歷史、想象、發明、工藝、生理學、安全、數據、心理學、時間、控制、健康和福祉,是工程、建筑、市場營銷、金融、政府政策、性別和性政治、自由、迫害、信任、領導力、夢想……所有這一切結合在一起,共同創造出的一個和諧的結果。戲劇把我們所有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并濃縮成了一個時刻,使我們快樂、感動,融為一體。
所以我想對在座的同行說,當我們向其他行業的人介紹我們的工作時,應該這樣說,我們不僅僅是在玩耍,我們也在傳遞著人類的智慧,溝通彼此的情感。下一次,當有人問你的工作是什么,如果你的回答是“戲劇人”,請你記住它意味著什么——你每天把人類知識的總和、成就綜合編制在一起,一磚一瓦建立起人類的圣殿。
作為戲劇人,我們擁有與觀眾分享時間和空間的特權
我認為,劇場就像一個部落,孩子們、年輕人、成年人和祖父母坐在一起,在黑暗中分享一個故事。我希望我們的劇院能夠好好利用這個共享空間和時刻,要讓觀眾參與其中,而不僅僅只是觀察者,這是電影和電視屏幕都替代不了的。
2017年,我所在的澳大利亞斯林斯比劇團(Slingsby Theatre),將埃里希·凱斯特納于1929年創作的中篇小說《埃米爾擒賊記》,改編成了同名舞臺劇,它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呢?如果你有麻煩,會有很多陌生人來幫助你。因為我們感興趣的是如何與觀眾共享劇場這個空間,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就必須考慮觀眾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跟演員一起構建故事中的世界?
因此,當觀眾來到我們劇院前廳來觀看《埃米爾擒賊記》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到達的是劇中的火車站,而演員已經在車站迎接觀眾;當觀眾進入劇場,將他們所做的紙房子交給演員,其中一些會在演出中被用來當作道具制造城市陰影,其他則被用作前廳展示;演出結束后,觀眾還被邀請創建劇中的藝術社區,作為演出紀念品帶回家。通過這樣的互動,我們和觀眾分享故事,共同創建社區,并為他們準備了禮物,留下一次非常溫暖美麗的和劇院連接的體驗。

觀眾是一群陌生人,但會在劇場成為兄弟姐妹,留下共同的回憶
現在社交媒體很發達,我們越來越依靠社交媒體來進行人與人的連結,在公眾場合進行的聚會已經越來越少見了。那么劇院就可以成為建立小型的臨時社交的強大工具,和陌生人在現實世界中進行社交聚會。
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時間、空間以及對故事的體驗,這時,人們不再是陌生人,而是通過這種共同的體驗凝聚在一起。所以這讓我們能夠更有自信,跟其他人進行相處時,能夠更好地創造凝聚力。
觀眾來到劇院,不僅想看到演出,還想互相能夠看到。如果我們可以創造合適的環境讓他們感覺到安全、勇敢,可以相互見面,參與戲劇的儀式,可以制作,可以成為故事講述的一部分,那么這就是一次可能讓他們建立起互動聯系的經歷。觀眾互相認識,互相學習指導,共同為節目的設計外觀和感覺做出貢獻,觀眾和合作者之間的界限就變得模糊。
2016年,我們發表了一個創意宣言:我們在創作一部作品的時候,面臨多項挑戰,其中大多和觀眾直接相關——觀眾是一群陌生人,但會在劇場成為兄弟姐妹,留下共同的回憶;我們重視故事,也同樣重視觀眾的體驗;兒童觀眾也可以平等地發現人性;我們應該和觀眾一起發現故事;和觀眾擁抱不可預測的時刻;創建由觀眾控制的時刻;為觀眾創造出這樣的親子體驗之旅,從家里出發,一起參與演出,再把戲劇體驗帶回到家中。
我們所關注的觀眾體驗,不僅是審美,還包括社交,劇場就是一個小型社會,一群人聚在一起,共同分享時間、空間、以及對故事的體驗,并通過體驗凝聚在一起,彼此不再是陌生人。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需要有更多的戲劇。我們應當考慮的是,劇院能夠做什么讓觀眾愿意來到劇院?我們應當注意現場表演是為社會和社區提供更好的建設機會。如果我們繼續研究和發展戲院方面,我有足夠壯志,希望和其他人一起表演的時候,劇院就是他們選擇的地方。
孩子和大人享有同等價值、同等自由、同等探索和想象空間
我們的觀眾是誰?我們的目標是為所有人提供戲劇,而不僅僅是兒童,這就要求我們對所有觀眾都保持真誠,將孩子和大人同等對待。面對10歲的觀眾時,我們需想象,這個孩子有一天會長大;面對50歲的觀眾時,我們要記得,他內心仍深藏著一個8歲的小孩。
孩子和大人享有同等價值、同等自由、同等探索和想象空間。孩子想象未來的時候,他們可能認為長大后有更多自由,更強大能力,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當大人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則會緬懷那時候自己擁有的權利和自由,可以去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劇場,是一個充滿了創造力、想象力、可能性的地方,為孩子和大人帶來奇跡。
很久很久以前,當祖先們坐在篝火旁講述故事,四周是無邊的黑夜,他們分享自己的恐懼、喜悅、希望和夢想,充滿了儀式感,沒有設立圍墻,故事沒有分門別類,也沒有說必須3個月、18個月、4歲或8歲才能聽。孩子、父母、爺爺奶奶,共同參與其中,圍成一個圓圈,像一個圣殿。我希望重新點燃這個篝火,讓大家圍成一圈,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和我一起共享時間、空間以及溫暖的故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