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微博跟它的大V們,聯合起來割了這個“受害者”的韭菜

熱鬧的票圈截圖

已經了解背景的差友,可以自行直接跳過這部分。
這篇刷爆互聯網的文章來自一位深圳的創業青年。他花了 3 年時間,整了款 “ 科技產品 ”,準備投投廣告,讓它走向市場~
這位大兄弟專門聯系上了一家微博頭部機構“ 蜂群傳媒 ”,并看中了蜂群旗下一名有 380 萬粉絲的時尚博主“張雨晗 YuHan”。

當然,并不是說微博廣告的數據不好,因為截止到今天,這個宣傳視頻已有 361 萬的觀看量、943 的轉發量、1261 的評論,數據可謂相當喜人。

而且,粉絲粘性也相當不錯,評論里也是大量的“買買買”的留言。


幾位小伙計趕忙打開了電商數據統計后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被驚到了。


也就是說,他花了 4 萬多塊錢換回來的這 300 多萬的播放量,給他帶來的效益接近于 0 。
難道這些說“已經買了”、“已經下單了”的,都是深知創業不易,特地來騙騙他讓小哥高興高興的好心人?
拋去這荒謬的理論,這個創業青年拋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 這些數據不會都是刷的吧?” “ 在微博刷這樣一份數據,要多少錢啊?”

300 萬的觀看 + 1000 評論 + 3000 贊 + 800 轉發 = 3500 人民幣。
沒錯,只要舍得這 3500 塊錢,你也可以在微博上擁有一款爆紅的 vlog !據說,如果是做數據的老手,這些量只需花費三五百塊。
到這里,創業小哥終于被現實的殘酷給擊潰了,聲淚俱下的寫下了今天刷爆大家朋友圈的那篇稿子~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前文中被多次提及的 MCN 機構。
簡單來說,MCN 機構類似于網紅經紀公司,大 V 們都是這家公司旗下的 “ 藝人 ”,由公司組織化運營。
前陣子,天眼查還整了一份數據。平時大家刷微博會刷到的大 V ,很有可能是同一家公司的。




而且,他們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用這些大 V 去孵化一個又一個小 V 。
接下來,差評君嘗試帶大家一起,用最快捷的辦法再造一個賺錢機器。
第一步,找一個會運營微博的小編平時發發東西,這樣一個微博就有內容了。

而且這樣的運營,往往不是 1 對 1 的,MCN 機構里搬磚的小編往往手上有多個賬號在運營。
第二步,用自己旗下的大號給新號導導流,擴大聲量,注入一些真實用戶。比如抱團轉發它的微博等等,這樣初步的粉絲和數據也有了。

第三步:有了初步的真實粉絲,剩下的塞僵尸粉就完了, 一個小 V 一個新的賺錢機器就完成了。
一個擁有幾百萬的粉絲的 大 V,甚至成本也就在幾萬塊錢。
這只是生成賺錢機器的一個最簡單的辦法,還有很多途徑,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還是讓我們迅速體驗賺錢的感覺吧。

剩下的五萬差價,就是凈賺了。
這樣來錢來的有多快呢?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次出事故的 張雨晗 YuHan 的日常。
在 9 月份中,這個微博賬號共計發布了 16 篇微博,其中廣告占了 14 篇。

你仔細一看里面的評論,就知道這賬號運營的有多么不走心。一水兒的好評,一水兒的鐵粉,假的不能再假。

而微博呢?在微博微任務中達成的每筆交易,微博都會從廣告交易額中抽走 30% ,還借著這樣一筆又一筆的“ 好買賣 ”成功推高了自己的市值。
你看,故事到了這里,哪還有什么割韭菜呢?明明都是一場大家都有肉吃的狂歡。

然后呢,好,用受害小哥的話來說,重點來了!
這款產品呢,好像有那么點神奇。它使用了光能技術,可以加速血液循環,緩解痛經。



4-20 微米波長?波長為微米的光波,不就是紅外線么!我沒事花 400 多買一個紅外線發射器對著自己射?



這位受害小哥說自己被微博假流量忽悠了,但差評君瞅著這產品,覺著小哥自己怕不也是個大忽悠。
總結一下就是:流量不一定是真流量,產品技術也不一定是真技術,受害也不一定是真受害。
現在上個網,忒考驗咱們的判斷力了。
“ 到底誰才是受害者?”
原標題:《微博跟它的大V們,聯合起來割了這個“受害者”的韭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