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撾的香蕉園:就業與污染同在

一個在夏季被焚燒的廢棄香蕉園。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大約6年前,中國人經營的香蕉種植園開始出現在老撾北部與泰國和緬甸接壤的博膠省。國際計劃組織(Plan International)2017年的一份報告稱,如今這些香蕉園占地面積超過1.1萬公頃,每年創造1億美元出口額,占博膠出口總額的95%。
因為工資比其他工作高,老撾香蕉園的工人大多愿意接受危險的工作條件。土地的主人都知道把地租給中國香蕉園會有污染,但同樣覺得這份代價似乎是值得的
在博膠首府會曬市經營一家食品店的阿農就把土地租給了種植園。他說中國人大約從二三十年前開始來到老撾,最初經營商店,后來進入橡膠業,大概10年前開始種香蕉。

“20年前,大家都覺得土地沒有價值,就賣了。現在他們看到了土地的價值,就不賣了,”阿農說。
當地一位地產經紀稱,5年前商人能以每公頃500美元的價格租到一塊土地,兩年前是每公頃800美元,去年達到了1000美元。
他預計土地需求將保持在高位,價格也會繼續上漲。

木英,28歲,與她的孩子在往種植園的路上;工人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通常是早上7:30到下午6:30。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出租的土地不僅用于種植香蕉,還會種西瓜和椰子。幸運的是,由于政府禁止水稻田出租,香蕉園使用的都是丘陵和低質量土地,商業水稻生產沒有受到影響。
“土地上沒有水,即使我們花時間在地里干活,如果雨水不足,也不能收獲水稻,”阿農解釋說。考慮到風險,他更愿意把1.6公頃的土地租給香蕉園主來保證收入。

大部分的博膠香蕉園位于當地人習慣種植稻米及採集野生植物的山坡地區。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阿農的岳父說,他的4.8公頃土地曾經是森林,砍掉樹木之后用來種植水稻,他也曾在森林里打獵,抓野豬和野雞,但現在和其他人一樣,也把土地租給了香蕉園。
“過去我在土地上辛勤勞動,有時卻毫無收獲,所以我覺得最好能有固定收入,”他說。他把租金攢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給孫輩們買黃金。
現在農活干得少了,他可以花更多時間從事其他工作,靠門窗安裝賺錢。“我有更多時間休息,錢雖賺得不多,但生活更好了。”

阿恬抱著她的孫子站在她五年前租給中國投資者的香蕉園前面,位于博膠地區,租金每年每萊78美金。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來自種植園的化學污染
阿農的岳父對香蕉園的感情很復雜。“它們創造了就業機會,這很好;但它們使用大量化學品,這就不好了。”
他解釋說,這些化學物質最終流到河流和小溪里。“之前的溪水可以喝,還能在里面洗澡。現在不行了,我們得用地下水。河里的魚也少多了,都被化學物質殺死了。”

16歲的湯在香蕉園中除草。在香蕉園裡工作了4年,他想去泰國的工廠工作但是無法負擔簽證費。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政府對此也很擔心,并于2016年委托開展研究,發現香蕉園正在破壞環境和工人的健康。2017年1月,政府禁止建立新的種植園,現有種植園的合同也不允許延期。
農業獨立研究員斯圖爾特·林為非政府組織編寫了老撾香蕉園相關的報告,他介紹說禁令在2018年8月或9月就解除了。“禁令已經解除,計劃采用改進后的(種植園)管理技術,包括頒發證書證明其遵守化學品相關法律。”
他說政府試圖讓香蕉種植業遵守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良好農業規范(GAP)”,該規范旨在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穩定。

湯在香蕉園下游的小溪洗他的衣服。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中國政府也希望香蕉園符合GAP,但非常困難。老撾政府確實沒有經驗,也沒辦法開展定期的監督檢查,”林說。
“這將是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所以情況還沒有太大改變,但大家愿意去改變。”
危險的工作條件
作者走訪的香蕉園似乎都沒有遵循GAP標準,大量燒焦的塑料廢料融在泥土里,香蕉清洗、包裝和裝車的地方滿是成堆的廢棄箱子、腐爛的香蕉、垃圾和裝化學品的空瓶。
這些丟棄的空瓶上只有中文提示,其中有的瓶子上標注的農藥是陶斯松,成分是有毒化學物質,可導致死亡或肺癌等嚴重的健康問題,即使是非常小的劑量也能損害胎兒和兒童發育,對魚類也是有毒的。
打理香蕉園的全職工人都住在園里,一個工作季為7到10個月,通常是夫妻倆一起雇傭,往往還帶著孩子。每對夫妻通常要照料4000到5000棵香蕉樹,占地面積兩到三公頃。

17歲的派在十年級時決定離開學校進入香蕉園工作。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除非有人死了,否則我們沒法回家。沒請假就離開超過一星期的會被解雇,”一對夫婦說。
他們整個工作季的收入約為2300美元,其中約一半以每15天65美元的形式預付給他們,其余的在香蕉收獲后一次性支付,但這要取決于這對夫婦生產的香蕉數量。如果在收獲前遭遇風暴,工人們往往拿不到報酬。
一位土地業主說,去年他認識一位負責照料種植園的婦女,香蕉樹在收獲前被風吹倒了,合同結束時她只拿到13美元。
工人的住宿條件不好,非常熱。一個金屬瓦楞板搭起來的長棚子被隔成6到10個房間。每個房間比一張雙人床大不了多少。無論孩子多少,每對夫婦都只有一間房。

工人們居住的小區,當地人稱為營地。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作者走訪的營地大多沒有廁所和淋浴。工人們在森林里上廁所,在小溪里洗澡,溪水可能已經被農業化學品污染,而且天氣熱的話小溪還會干涸。
16歲以下的兒童不應該在種植園工作,但似乎也沒人管理。我采訪了一位16歲的少年,他從14歲起就在香蕉園工作。
年齡較大的兒童也會下地幫忙,這對孩子來說,尤其危險,因為農業化學品對兒童的危害通常大于成人。
臨時工僅在收獲季節工作約一個月,大約20名搬運工負責把香蕉從田間運到包裝區,這是一項非常累人的工作。一位搬運工透露說,第一年種植園主來招人時,村里有10個人來干活,第二年只有一兩個人愿意再來。
他們一致認為,造房子雖然一天只掙11美元,但比在種植園干活好很多。龔,35歲,在這個香蕉園裡住了三個月,曾在別的香蕉園工作兩年多。他現在與他的妻子和三歲大的兒子一起住在營地。他們輪流照顧孩子及下田工作。

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更令人擔憂的是,工作中接觸的化學物質似乎在損害他們的身體。有人說:“我的舌頭麻了有一個星期,我知道的另外還有3個人和我有一樣的癥狀。”他說到這一點時,小組里其他人都說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
負責清洗和浸泡香蕉的工人每天能拿到18美元,仍是一筆可觀的工資,但他們工作時會使用化學品,往往也不穿防護服,所以仍有潛在的危險。
盡管工作條件很差,健康也可能受到長期影響,但愿意去種植園工作的人不在少數。

一個工人與他的小孩玩華為手機上的游戲,這支手機是一個月前花一百萬基普,一百美金買的。圖片來源: Visarut Sankham/China Dialogue
“掙錢壓力很大,”林說,“人們想買電話,現在村里通電了,大家都想買電器。有人生病了,也希望能去醫院看病。”
沒有直接在香蕉園工作的人也能受益。香蕉園的高工資讓當地農民工的日工資從3.3美元提高到10美元。
這是一個典型的發展困境。國際計劃組織說,香蕉種植園每年為老撾農村家庭提供2800萬美元的收入,但為此付出的代價又是多少?
正如林所說:“這就是發展,這點毫無疑問。如果管理得當,我認為會有很多益處。收入方面的益處已經很多了,我也不認為香蕉園整體上造成的環境影響大到必須停止。我不這樣覺得。”
作者:馬克?印基,泰國清邁的自由記者。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