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球上最美的生物,為何可以永生卻義無反顧地放棄了生命
兩千年前,徐福上書嬴政說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中有神明居住。嬴政隨即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備足三年糧食、衣物等乘坐蜃樓入海求仙。徐福沒有回到嬴政身邊,秦始皇也沒有長生不老,但從此以后,歷代皇帝的心中,都留下了一個追求永生的執念。

兩千年過去,滄海桑田,除了日月相繼,星辰更迭之外,這世界上雖然嘈雜,但來來去去,沒有什么生物是永垂不朽。但就像黑天鵝理論說的,在發現黑天鵝之前,人們都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不存在黑天鵝。根據人類的經驗,我們想當然的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會有生有死,沒有什么能夠真正永生。

直到上個世紀,有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加勒比海域的一種名為燈塔水母的生物,似乎有著千百年來皇帝們所追求的永生能力。
燈塔水母(學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鐘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燈塔水母胃巨大且呈現出鮮艷的紅色,橫斷面為十字型。

水母這種生物屬于刺胞動物門,在他們的生命期中,存在著一個無性生殖的水螅型階段和一個有性生殖的水母型階段。而有科學家發現,燈塔水母,在經歷了水螅向水母階段發展后,還可以逆向的變回水螅。簡單地說,就像是人在成年后還可以一夜返老還童,變成青春期之前的模樣。

可以假設,如果沒有強烈的外界干預,一只燈塔水母可能會實現永生。由水螅階段成長為水母,然后又退回水螅,水螅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也就是類似于水螅自我復制,變成一只跟原來一樣的新的水螅,然后又能長成一只水母。愚公說,子子孫孫無窮盡,而燈塔水母的這種無性繁殖的子孫,也都是它自己。

但即便如此,燈塔水母依然不會固守著它永恒的生命,一旦時機成熟,在茫茫大海中,遇到了另一只水母,它們就會義無反顧的放棄永恒的生命循環,投入一場熾熱的愛情,伴隨著激情的消退,水母的生命也會走到盡頭,但是它們會留下一代全新的生命,這些生命跟它們之前的無性繁殖不同,是繼承了父母的基因,會產生新的變異,會發生新的變化,會呈現新的生機。

也許就在秦始皇苦苦的尋找長生不老藥的時候,海里的一群水母正放棄了他們不會死去的身體,打破毫無樂趣的生命輪回,為了新生,而死去。

也正是如此,這世界上才會有著如此美麗的生命。而生命的意義,也并不在于能夠存在多久,在一種無意義的永續輪回中,就如每天日升日落照耀的巖石,是不會有生命的真諦。生命的真正魅力,就在于生命體本身有機會去選擇,而選擇意味著放棄。生命在放棄中死亡,在死亡中,獲得了新生。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