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紀念|哈羅德·布魯姆,愿他不是傳統文學最后的捍衛者

當地時間10月14日,美國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在紐黑文的醫院去世,享年89歲。
哈羅德·布魯姆被認為是當代最重要的文學批評家。布魯姆于1930年出生于紐約,曾執教于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著有《如何讀,為什么讀》、《小說家與小說》《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等作品。
作為聞名世界的批評家,布魯姆的作品曾對國內作家和文學批評家造成深刻影響。在文學評論者們看來,布魯姆的離世宛如一位傳統文學的捍衛者隕落,這位年近90歲的老人耗費畢生精力,和社會的各種不同聲音和力量抗爭,捍衛他內心最純凈的文學。

“不邪”的古典主義大師
布魯姆曾坦言,他的一生發動過四次“戰爭”。第一次是反對“新批評主義”,第二次反對解構主義,第三次是反對女權主義,第四次是反對哈利·波特文學。因為挑起一次次的論爭,他被稱為“抬杠批評家”。
“沒人會請我去他們的社團或俱樂部。”布魯姆笑稱,在接受《南方周末》在2017年的采訪時,他坦承自己在耶魯大學任教時也處處樹敵,甚至選擇不教授研究生或博士生,只教授本科生。“因為我不想斷送他們的前途。”
在作家趙松看來,哈羅德·布魯姆是一位傳統文學的捍衛者,他的《西方正典》以全新的視角審視了以莎士比亞為首的一系列作家的經典作品。作為一個保守派,他的價值觀堅定,始終求索的是文學精神內在脈絡的延續,而不會根據潮流而輕易發生改變。
“我喜歡布魯姆的原因是,他是‘不邪’的。”趙松說。“他始終堅持純粹的古典主義審美,跟隨他閱讀的腳步,你永遠不會跑偏,或是被帶往奇怪的方向。”
《奧登詩選》譯者、作家馬鳴謙認為,布魯姆的精神廣闊度和深度,可以和奧登相媲美。“可惜諾貝爾文學獎不太可能頒發給文學評論家,不然的話,我認為布魯姆可以獲獎。他將一生奉獻給了文學,他的著作無論從語言還是思想高度,都是濃縮的精華。他的成就絕不亞于任何小說家或是詩人。”
“當代文壇缺乏布魯姆的精神”
對于布魯姆被稱為“抬杠批評家”,在美國文壇處處樹敵一事,在馬鳴謙看來,這恰恰反映了布魯姆的精神。布魯姆尖銳地指出所謂的“現代時髦”相比傳統經典不過是一種倒退,用犀利言辭剝脫了政治理論的糖衣,將文學還原為其本真色彩。
“布魯姆是一個真正扎根于文學土壤的批評家,外界對他的批評,只不過映襯了這些人的無知。”馬鳴謙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所謂的美國文壇,也不過是被專家、學者和媒體操控的供養體系,一旦出現別的聲音,就會被口誅筆伐。布魯姆的價值不需要他們來評價,只需作品來衡量。經過時間的磨洗和淘汰,自然會煥發出他應有的光輝。”
作為“文壇斗士”一般激進姿態出現的布魯姆,實際象征的是傳統時代最后的倒影和余暉。“當代文壇缺乏布魯姆這樣的精神,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在時代的洪流滾滾攆過之際,我們需要布魯姆這樣的傳統文學捍衛者,需要他的大聲疾呼來喚醒我們的反思。希望布魯姆的過世能夠喚起我們對自身薄弱的精神傳統、對日漸貧瘠的文學創作的反思,這是時代給予我們的警示。”馬鳴謙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