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把好事辦好

眾所周知,“入園難”一直是個民生痛點,也是制約民眾生育熱情的重要因素。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是重要的公共教育資源,是滿足城鎮地區幼兒就近入園的主渠道。把小區配套園建成公辦園或者普惠性幼兒園,是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解決學前教育供給不足最經濟便捷的途徑,更是政府公共教育責任的回歸,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據介紹,目前全國共摸排了城鎮居住小區4.21萬個,其中存在規劃、建設、移交或普惠不到位等方面問題的有1.84萬所幼兒園,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務的有6300余所,占總數的35%。而這當中,移交不到位的又占了大部分,是下一步整改工作的重點。
小區配套幼兒園存在的各類突出問題,源于過去一段時間內,政府對學前教育資源投入不足,留下了太多歷史欠賬。解決這些問題牽涉到復雜的利益關系,包括與開發商的關系、與原幼兒園舉辦者的關系等等,尤其是移交問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調整,出現移交難問題在意料之中。
實事求是地講,原先小區配套民辦園的舉辦者對幼兒園的建設和發展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心血,為緩解學前教育資源、滿足民眾的入園需求作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政策調整,很多辦園者沒有收回成本,也難以再收回成本。所以在移交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這一點,結合幼兒園的不同情況,分類處理,堅持“一園一案”“一事一議”,給予民辦園舉辦者合理的補償,積極穩妥地推進。
同時,還要處理好幼兒園移交之后的接管與運營問題,確保幼兒園平穩過渡、孩子們上園不受影響。比如,重慶江北區,對原民辦幼兒園可利用殘值和裝修進行了評估補償,采取原舉辦者參與公辦園管理,或委托原舉辦者舉辦公辦性質幼兒園辦園模式。
做好這一點關系到孩子們正常入園,也關系到穩定民辦幼兒園投資者、舉辦者的信心,更關系到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興辦幼兒園,堅持公辦民辦并舉的學前教育發展政策的落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