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普天同慶”中心花壇亮相天安門廣場,僅用7小時組裝
今天早晨6時,高18米的“普天同慶”主題花壇在天安門廣場亮相。


花壇以喜慶的花果籃為主景,籃內擺放富有吉祥寓意的桃子、石榴、柿子、蘋果等果實造型,以及牡丹、玉蘭、月季、蘭花等花卉造型,體現“百花齊放,百果飄香”,寓意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黨和國家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碩果累累;底部花壇采用飄帶圖案,與兩側氣勢恢宏的“紅飄帶”相呼應,寓意全國各族人民載歌載舞、普天同慶,祝福祖國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

整個花壇頂高18米,花籃籃體高16米,籃盤直徑12米,花壇底部直徑45米。在籃體南側書寫“祝福祖國,1949—2019”字樣,在籃體北側書寫“普天同慶,1949—2019”字樣。同時花壇還布設了夜景照明裝置,晚間燈光照射在花籃籃體上,將呈現美侖美奐的光影效果。

天安門廣場擺放大型花壇,是歷年國慶景觀布置的重頭戲。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因為舉行國慶閱兵和慶祝大會活動,往年9月中旬就進場施工的廣場花壇,今年延遲到10月1日晚群眾聯歡散場之后。
經過7個小時緊鑼密鼓地施工,喜慶的大花果籃今晨與廣大市民與游客見面。
揭秘:大花果籃如何一夜之間亮相?
從進場施工到落成
整座花壇的搭建僅用了7個小時
創下了天安門廣場花卉布置的新紀錄
花壇高度18米
相當于普通樓房6層樓的高度
搭建這么大體量的花果籃
往年需要10天左右
這次為何能在一夜之間亮相?
記者從負責花壇施工的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了解到,今年花壇搭建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已經在場外完成。其中,大花籃的基座組裝和籃盤插制工作于9月23日至9月29日,在正陽門北的廣場上分別完成。

高難度的籃盤插花環節在場外完成。
底部花壇今年首次采用坡面模紋花壇模塊化工藝。原本需要進場后現搭架子現擺花,要耗費兩三天時間,今年采用模塊組裝的方式,把花卉直接按圖案種植在模塊內,每個模塊灌溉、照明自成一個系統單元,現場按模塊進行分組吊裝,完成底部花壇的搭建,大大節省了時間。

底部花壇今年首次嘗試以模塊的形式組裝,提前在場外完成花卉種植。
另外為確保中心花壇在10月2日上午亮相,各環節的專業技術人員反復進行研究、試驗、測算,不斷改進,細化每個環節的施工流程,每項工序精確到了分鐘。
昨日23時,廣場上臨時搭建的觀禮臺前腳剛撤,花壇施工隊伍就浩浩蕩蕩開了進來。8臺大型起重設備、500多名園林工人,魚貫進入廣場,各就各位,各司其職。
全程記錄






那么,這一枝枝巨大的仿真花又是怎么插進籃子里的?
記者了解到,這是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近幾年摸索出來的一項技術。因為花籃體量巨大,靠人去插制仿真花非常不現實,工作人員介紹,別看這一 枝枝花看起來都很嬌艷,重量上也相當可觀。一枝花花朵直徑大的有兩三米,最重的有300公斤,得用起重機才能搬得動它。
起重機插花,聽起來就是個難題。花木公司的法寶是3D建模技術。具體做法就是先請花藝大師按照1:50的縮小比例,完成一個真實的小型花籃的插制,然后通過3D掃描,確定每一枝花、每一顆果的空間位置和彼此的對應關系;并且在電腦中不斷進行優化、調整,之后再等比例放大,得到巨型花果籃里每個組成部件的空間坐標數據。
在施工現場,負責吊裝的施工人員,用起重機吊臂將巨型花枝運送到籃盤的位置,再對照每枝花對應的空間坐標,反復進行調試,相當于精確導航,一枝花從吊裝到落定,差不多要花上半個小時。
今晨,在太陽升起之前,大花壇已經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創下了天安門廣場花卉布置的新紀錄。
(原題為《一夜之間,“普天同慶”主題花壇亮相天安門廣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