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法者丨追逃女警彭雅婧:四個月抓獲50余人,被稱“電子眼”
剛剛從警時,重慶年輕的女警彭雅婧因身材嬌小時常被同事們開玩笑,她一度非常擔心自己會因此被嫌棄找不到搭檔。十五年后,彭雅婧的身材依舊較小,但卻練就了一身過目不忘的追逃本領,被同事們成為行走的人臉識別“電子眼”。
在茫茫人海中辨認出追捕對象,是彭雅婧工作的工作日常。2007年,彭雅婧在一戶籍窗口偶然辨認出一名通緝逃犯,她此前瀏覽過網逃照片,該嫌疑人的“一字眉”令其留下印象,因而碰巧遇見時能及時下判斷并實施抓捕。從這一案例開始,彭雅婧的“人臉識別”水平越來越高,并成為了她的辦案專長。
她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善于識別逃犯并不能稱為一項技能,在一線工作久了,經歷多了,自然會形成這種能力,“但它確實帶給我極大自信,幫助我走到了今天。”
在2018年公安部開展凈網行動的號召下,彭雅婧為組長的聯合追逃小組,在短短4個月內,共抓獲上網逃犯58名,聯合追逃行動戰果在重慶全市公安機關排名第一。
從警多年,彭雅婧出任務時一直沖鋒在小組第一線,成為組內排頭兵,在抓捕嫌疑人的關鍵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四次,嘉獎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政法工作者、優秀公務員。她說:“既然選擇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就要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公安事業。”

彭雅婧進行走訪工作。公安供圖
“電子眼”女警
2018年6月,彭雅婧站在昆明長水機場的到達層目不轉睛地盯著其中一個出港口,依次“掃描”蜂擁而出的千余名乘客。
她等待的是一起系列盜竊案的兩名云南籍主犯。
根據情報,身在境外的兩名嫌疑人即將乘飛機抵達云南。民警經過調查后得知,當天主犯可能乘坐的航班有五個,篩查的重任落在了彭雅婧的身上,她的任務是在出港口上千名旅客中辨認出兩名可能經過喬裝打扮的嫌疑人。
五架飛機陸續落地后,伴隨著人流散去,警方并未發現兩名主犯的行跡。彭雅婧也因此有些擔憂,害怕因為自己“看走眼”而導致任務失敗。為了確認兩名主犯是否已經回家,她和抓捕小組成員潛伏在主犯家附近進行蹲守、走訪,但兩天兩夜仍然不見嫌疑人蹤影。
調查無果后,抓捕小組駕車返回重慶。彭雅婧說,他們回到大足區后,休息了不到4小時,突然接到一則消息稱,兩名主犯在境外因事耽擱,臨時改期乘火車回國。
凌晨3點多,彭雅婧和同事再次出發,連夜趕到了昆明火車站。
彭雅婧回憶稱,當時出站口人流如織,她一刻也不敢放松,“掃描”著站內的所有人員。只是一眼,她看到靠中間的一節車廂門內緩緩探出兩個頭。
“他們出來了!”彭雅婧認出了嫌疑人,并在最短時間內作出反應,追捕小組迅速上前對二人實施抓捕。
兩名犯罪嫌疑人在審訊過程中交代,下火車前擔心會有警察在外蹲守,為了讓警察以為自己已經出站,他們特地在車廂里多待了一會才出來,沒想到,還是讓民警一眼就認了出來。
彭雅婧的“電子眼”讓她在重慶市大足區公安局情報信息支隊得到極大認可,她說,這項技能并非是一蹴而就。工作中,她會刻意的去留意與她擦肩而過的行人,然后回想每個人的體貌特征,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才有了“過目不忘”的記憶力。
大足區公安局情報信息支隊一名民警介紹,在2016年的一次抓捕行動中,彭雅婧通過自主研判,曾為7名在逃人員的抓捕工作提供了關鍵線索。多年來,她運用自己“人臉識別”的專長,合成作戰實現配偵200余次,配偵打擊70余人,協助破案150余件。

工作中的彭雅婧。公安供圖
父親的遺志
實際上,彭雅婧從警是受到父親影響,她的父親就曾是一名人民警察。2004年,彭雅婧如愿進入警察隊伍。但僅兩年后,她的父親就因病去世,年僅51歲。
彭雅婧告訴澎湃新聞,她從小受父親影響,膽子大,做事較真,不愿半途而廢,“參加公安工作后,原本想向父親多請教一些工作經驗,但卻再沒機會了。”
父親去世后,彭雅婧決心繼承父親的遺志,成為一名優秀的刑警。但由于抓捕罪犯的過程十分危險,刑偵大隊的女警一般從事內勤工作,而彭雅婧卻一直希望能夠在刑偵一線戰斗。為了能參與辦案,她經常提前將自己手上的工作干完,然后就跟著老刑警學習辦案。
2006年,重慶市大足區石馬派出所轄區金山鎮發生一起入室盜竊,當時所里的刑偵民警全部出外勤,便由負責刑偵案件的中隊長和內勤民警彭雅婧著手此案。
彭雅婧說,當他們趕到現場時,在案發現場的床頭柜上,中隊長發現一枚指紋,讓彭雅婧提取痕跡物證,但因為初次實踐,彭雅婧刷了兩次都沒有提取出清晰的指紋。這讓她感到有些緊張,“中隊長可能看出我的心思,他安慰我不要緊張,業務不熟可以學。”
這句話后來一直被彭雅婧放在心里。2013年,彭雅婧調入了情報信息支隊工作,她在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的業務能力,也有意識地利用女性心細縝密以及能令人降低防備等特征來提高辦案效率。
2019年3月,大足轄區接連出現網絡詐騙案件,彭雅婧和同事為此從福州、貴陽追到境外緬甸,歷時三個多月,輾轉上萬公里。
在抓捕其中一名嫌疑人時,民警趕到對方藏匿的小區外時犯了難——因環境不熟,警力有限,大家擔心一擊不中反而打草驚蛇。彭雅婧想了個法子,她到小區內一水果店給嫌疑人買了些水果,委托老板給嫌疑人打電話,并捎了一句話“好好照顧自己”。嫌疑人聽后,誤以為是前女友給他送水果,便只身來到水果店內,抓捕民警當機立斷,立刻沖上去將他控制。
在2018年公安部開展凈網行動的號召下,彭雅婧為組長的聯合追逃小組輾轉永川、合川、江津、黔江、璧山等地,夜以繼日地開展追逃工作,期間工作強度巨大,且隨時需要與逃犯斗智斗勇。短短4個月內,她和隊員共抓獲上網逃犯58名,聯合追逃行動戰果在重慶全市公安機關排名第一。
彭雅婧說,從刑偵新手到抓捕能手,她追求業務能力的步伐越來越堅實,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刑警。

彭雅婧。公安供圖
鐵血柔情
嫌疑人被抓捕歸案后,彭雅婧的工作并沒有結束。問訊工作對于許多刑警來說也是工作中的一道難題,一些嫌疑人被抓后對自己的犯罪事實始終閉口不談。面對這種情況,彭雅婧習慣采取交心的方式來感化對方,而非以強硬的態度推進后續事項。
2018年2月,大足龍水鎮的劉某被廣州警方上網追逃,被抓獲后不配合警方審訊工作。而與彭雅婧的交談中,劉某敞開了心扉。
彭雅婧回憶稱,劉某家庭經濟困難,母親體弱多病,父親癱瘓在床,妻子早年留下女兒離家出走,他擔心自己犯事被關押,家就塌了。彭雅婧一邊勸慰劉某要敢于承擔,一邊當場承諾會盡力幫助劉某家中事宜,劉某備受感動,痛哭流涕地交代了犯罪始末。
彭雅婧隨后聯系當地鎮政府反映劉某家庭情況,并在單位為劉某一家籌款,為其女兒添置日用品,得知劉某女兒每天上學要走十幾里的路,她向村干部提議鄰近村民在送自己家孩子上學的時候,能捎帶小女孩一程。
近年來,“殺豬盤”詐騙案在重慶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高發,彭雅婧告訴澎湃新聞,所謂“殺豬盤”就是把詐騙對象當作豬一樣,養大、宰殺。“電信詐騙是社會上的高發案件,公安民警的作用就是讓更少人上當受騙。”
今年3月,在“殺豬盤”網絡詐騙案中,彭雅婧發現受害人群大多數為30歲上下的單身女青年,為了降低民眾受騙率,她利用網絡平臺傳播廣泛的特征,參與拍攝了一部防網絡詐騙VLOG視頻,揭秘“殺豬盤”網絡詐騙案,在微博上視頻播放量突破了100萬。
“群眾安全是最重要的。”彭雅婧對澎湃新聞稱,今后自己會持續投入到打擊電信詐騙案件中,為民眾人身財產安全保駕護航。
從警15年,彭雅婧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四次,嘉獎兩次,多次被評為優秀政法工作者、優秀公務員。談及成績和榮譽,她說,從警伊始的激情與辦案多年的經驗讓她在公安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用心對待每一個案件,以忠誠捍衛了法律的尊嚴,用青春、智慧和汗水為公安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既然選擇做了一名人民警察,就要傾其力,盡其智,展其華,“要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公安事業。”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