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新中國美術70年|百歲周令釗,天安門第一張主席像的繪制者

澎湃新聞綜合報道
2019-10-06 09:48
來源:澎湃新聞
? 藝術評論 >
字號

他是天安門城樓第一張主席像的繪制者;他是共青團旗、團徽、少先隊旗等的設計者;他主筆政協會徽設計,他參與國徽,以及第二、三、四套人民幣設計;油畫《五四運動》、壁畫《世界人民大團結》也出自于他之手。

他叫周令釗,生于1919年5月,今年100歲。

百歲藝術家周令釗先生

1919年5月2日,周令釗出生于湖南平江,從小酷愛美術。抗戰爆發,戰火蔓延,懷著堅決抗日、誓死救亡的決心,周令釗參加了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湖南抗敵畫會,協同歌詠隊、演劇隊進行抗日宣傳。1942年,周令釗加入柳州的抗敵演劇五隊,并隨演劇隊赴緬甸慰問中國遠征軍。從昆明到緬甸,周令釗一路走一路寫生創作,一幅幅中國軍民抗戰的作品,在前線流傳,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周令釗《云南龍陵》 紙本·水彩 29.2×19.3cm 1944年  此圖描繪了大戰過后展場上丟盔棄甲的景象。

1948年,周令釗受徐悲鴻邀請,到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教授速寫、水彩和廣告設計等課程。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許多會議都在中央美院禮堂舉行,周令釗忙著參與布置會場,數次描繪毛主席像。當時,年僅30歲的周令釗是中央美院有名的“快手”——構思快、動手快,而且質量有保證。

距離開國大典大約20天,周令釗接到任務:為天安門城樓畫一幅毛主席像。

2008年,周令釗回憶1949年開國大典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的作畫場景

開國大典天安門毛主席畫像的誕生

接到任務后,周令釗徹夜難眠,次日就帶著助手、學生到天安門開始工作,夜以繼日。后來,周令釗接受采訪時說,創作的過程就是從藝術角度用心又用心,沒有雜念。

1949年9月30日夜,一幅高6米、寬4.6米的作品完成了。畫像上,毛主席頭戴八角帽,身穿粗呢子制服,臉部稍稍上仰,洋溢著慈祥的微笑。

周令釗為開國大典繪制的毛主席畫像,馬口鐵板·油彩 6m×4.6m 1949年9月

據周令釗回憶:

1949年10月1日要在天安門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中央領導通過江豐同志找到我,要我為開國大典畫懸掛在天安門上的毛主席像,我很激動。

我們是在天安門城樓上大殿外東側墻邊作畫。畫幅約6.0m×4.6m,畫布遇風易起褶皺,畫在馬口鐵皮上較平整。沒有放大機,就打格放大,尺子不夠長,便用粉線袋彈格放大;沒有升降機,便搭腳手架,爬上爬下退遠看效果。主席像是根據攝影家鄭景康拍攝的黑白照片創作的,戴八角帽,敞衣領,頭稍側,微笑,下部有毛主席書法“為人民服務”(字是按領導要求寫的)五個字,十多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按期畫好。聶榮臻市長來看過,他認為很像,只是開國大典是莊嚴的日子,主席的風紀扣還是扣起來好。他走后,我們“扣上了風紀扣”,大功告成,回到家中,剛要休息就聽到敲門聲,天安門來人說,“像已掛好,周總理等中央首長看過,認為像下方還是不寫字好。”我立即和他們乘上來接我的汽車趕到天安門。幾個聚光燈把像照得通亮,三架木梯綁成一架長梯靠在像上,我拿著畫具爬上去,梯子一閃一閃的,腳下是黑黑的門洞,好在我沒有恐高癥,涂去字后再畫成衣服,畫完一部分下梯,挪動梯子再上梯畫另一部分,反復數次,終于修得天衣無縫了,天也快亮了,還有幾小時開國大典就開始了。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門廣場。攝影:孟昭瑞

1949年10月1日一早,我和陳若菊趕到學校,隨隊伍一起去參加開國大典。美院的隊伍位于天安門東南側,在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位置,我先看主席像的遠看效果,還可以,也聽了下周圍同志們的反映,都說好,我們放心了、高興了。

那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天,毛主席和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無數先烈的犧牲得來一個全新的中國,將來的日子會更加美好。

開國大典后,周令釗先生還擔任了五六十年代每年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儀仗隊和文藝大軍的隊容總設計。

1961年國慶游行儀仗隊

建國第二年起,每年五一節和十一國慶節,天安門前都會舉行盛大游行。我擔任儀仗隊和文藝大軍的隊容美術總設計,標語牌、彩車、花,每次先畫出一副隊形長卷,中間要監工,預演時要上天安門城樓看總體效果,成千上萬的人,手上拿花,先是百花齊放,從天安門上看去,雜亂呈灰色。其后我們將顏色分隊,一隊一色,服裝、標語牌都注意遠看的彩色效果,一次比一次美。

1961年國慶游行儀仗隊

之后,周令釗的美術生涯多次與新中國發展歷程結下不解之緣,先后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政協會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等設計;主筆設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旗、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勛章、獨立自由勛章、解放勛章等。因此也獲得了“國家形象”設計師的美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周令釗作為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團隊成員參與設計

新中國國徽誕生

國旗、國徽,是國家視覺形象的核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設計,集中了當時中國第一流的美術第二輪國徽設計和設計專家的才智,是多方參與、階段性完成、集體創作的結晶。其中,張仃領導的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的方案,在主體創意方面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其方案中的主要構件后來成為國徽的基本元素。周令釗是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的主要成員之一。梁思成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的方案,經政協會議選定、中央人民政府批準為國徽圖案。后來,高莊設計制作的模型,在政協審議通過的平面圖案基礎上,又作了立體細節上的重要修改和完善,以浮雕形式將國徽最終定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簽署主席令,公布國徽圖案及對國徽圖案的說明。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對此,周令釗回憶說:

國徽設計先是全國征稿,后由國務院牽頭,成立中央美院和清華大學兩個設計小組,清華組長是梁思成,建筑系的幾位教師參加設計,美院組長是張仃,設計組成員有實用美術系的張光宇和周令釗,國務院的領導總負責。最后交出的設計方案:清華大學建筑系梁思成小組設計的是一個玉璧,象征完璧歸趙,還政于民;美院張仃、張光宇設計的方案里有齒輪麥穗,中間一個大五角星,下面是天安門;我覺得一個大五角星,太像越南國旗國徽,開國大典時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已飄揚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我就畫了一張五星紅旗下的天安門,也有齒輪麥穗的設計草圖,交給組長張仃同志并由他送到國務院,請領導定奪。后來聽參加方案討論回來的張仃同志說,以中央美院組的方案為主展開深入設計,我認為可能是我們的方案涵蓋了國徽的全部重要元素。最終的國徽成型工作交給清華大學,由高莊先生做的浮雕。我能參加國徽的集體創作,非常高興。高莊先生是我在武昌藝專時的班主任,能和老師一起為國徽設計制作盡一份力,我感到非常光榮。

1950年6月23日,毛澤東主席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主持通過國徽審查組擬定的國徽圖案,并提請中央人民政府核準公布。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張仃、鐘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應征圖案復選修正圖案說明》,1949年

張仃、鐘靈,國徽第一號第一修正圖,38.8x32.7厘米,1949年,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張仃、鐘靈,國徽第一號第四修正圖,38.8x32.7厘米,1949年,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中央美術學院張仃等關于國徽應征圖案說明書(復制件),1950年6月15日,原件中央檔案館藏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國徽設計方案一(復制件),1950年,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國徽設計方案二(復制件),1950年,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在1950年展開的工作中,中央美術學院國徽設計小組提供了兩套方案。經與周令釗先生本人核實確認,這個以天安門為核心、具有“五星”概念的設計稿是由周令釗先生主創并繪制完成的。該方案正中天安門城樓上左右各四面紅旗對稱向心招展的圖形畫法,在他1954年設計的重要招貼作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中又再次出現。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于國徽的決議文(復制件),18.9x25.9厘米,中國政協文史館提供

回顧周令釗的代表作,一件一件都是他對祖國的無言告白。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張海報《復活》、五一游行隊伍美術設計;50年代末,為人大會堂湖南廳設計《韶山》湘繡畫屏;為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現國家博物館)創作歷史油畫《五四運動》;為重建武漢黃鶴樓而創作的彩陶壁畫;深圳“錦繡中華”的總體設計;北京飯店壁畫《古都集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郵票》(第三組)(195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第四組)(1959)、《壬戌年》狗年生肖(1982)、《中國歷代名樓》(1987)等。周令釗心里,祖國山河,窮盡一生畫不完。

周令釗 《五四運動》 布面油畫 國家博物館藏 1951年

注:本文自述文字:周令釗;整理:周博 吳瓊;圖文來自中央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黃松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阿瓦提县| 合作市| 元氏县| 长春市| 彭阳县| 河曲县| 麻江县| 江油市| 新建县| 大余县| 萍乡市| 杨浦区| 泗水县| 泸水县| 仁布县| 临洮县| 宣汉县| 台前县| 合肥市| 浑源县| 苗栗县| 丹巴县| 长岭县| 元氏县| 长沙县| 肇东市| 米泉市| 重庆市| 汕尾市| 姜堰市| 镇沅| 大埔县| 舒城县| 易门县| 于都县| 北京市| 新丰县| 界首市| 德江县| 定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