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二中院:涉老詐騙呈高發態勢,有人以生病“沖喜”騙婚
9月26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通報涉老年人群體被詐騙案件審理情況。通報指出,近年來,以老年人群體為目標的詐騙犯罪在經濟犯罪領域呈高發態勢,常見類型涉及保健品詐騙、投資理財詐騙、電信詐騙、交友詐騙。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北京二中院共審理涉老年人群體被詐騙案件20余件,被騙老年人上百人,犯罪金額上億元,罪名集中在詐騙罪和集資詐騙罪。
前述通報指出,“涉老”常見詐騙類型包括保健品詐騙、投資理財詐騙、電信詐騙、交友詐騙等。
在投資理財詐騙中,該院審理的一起“以房養老”型詐騙案件,被告人李某、張某虛構能提供候鳥式養老服務項目,誘騙多名老年人將名下房屋進行抵押借款,將借款投入所謂的養老服務項目,后被告人李某、張某將上述資金肆意揮霍,使多名老人不僅未享受到所謂的養老服務,且面臨可能失去房屋的巨大損失。
在花樣不斷翻新的電信詐騙中,老年人由于防范意識差、辨別能力有限,更容易陷入此類騙局。通報顯示,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包括冒充親友用錢、冒充公檢法查案、謊稱被害人中獎或以免費贈送、高價收購物品的名義索要錢財等。
在一起電信詐騙案中,被告人艾某招募閆某等人充當話務員,通過其購買的公民個人信息給被害人撥打電話,冒充某收藏公司等工作人員,謊稱可以高價回收被害人的收藏品,在獲取被害人信任后,陸續以需要交費辦理回收證明、非物質文化遺產證明等為由,騙取多名老年人七百余萬元。
也有老人陷入交友騙局。案例顯示,吳某通過報紙上的征婚廣告聯系到一無名婚介所,該婚介所介紹吳某與被告人黃某相識。黃某向吳某自稱姓楊,在二人交往過程中,黃某以其公司周轉困難需要錢、承包工程需要投資、身體有病需要錢等理由多次向吳某索要錢財,還向吳某稱自己生病了沒死需要“沖喜”、要和吳某結婚,以買金手鏈、裝修婚房等理由多次向吳某索要錢財,黃某采取上述手段共騙取吳某八萬余元。
另據通報,當前“涉老”詐騙作案方式還呈現職業化、團伙化趨勢,犯罪形態多為共同犯罪,詐騙分子組成犯罪集團,“飾演”不同角色,形成固定的詐騙話術和詐騙劇本,精確瞄準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甄別難度大。
“針對老年人的詐騙犯罪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危害。比如,有些詐騙分子冒充國家工作人員詐騙老年人,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公信力;有些涉眾型犯罪還可能進一步引發社會矛盾。”北京二中院建議,要繼續保持打擊涉老人群體詐騙犯罪的高壓態勢,完善公民個人信息保護、藥品監管、融資行為監管、廣告監管等配套保護措施。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