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以大禹治水的智慧解決校園信貸需求
日前,湖北銀保監局表示,將不斷完善大學生信用體系建設,加大校園正規銀行信貸產品供給,降低貸款辦理門檻,力爭按照每個學生消費貸款5000元左右標準,向全省大學生投放80億元至100億元消費信貸,滿足大學生正常消費信貸需求,以強有力的正規金融供給驅逐不良網貸毒瘤。
媒體在報道此事時,將這種舉措形象地稱為“開前門,關后門”。所謂“前門”,就是由正規商業銀行提供的校園信貸產品。所謂“后門”,就是此前一度引發社會熱議的由各種網貸機構提供的“校園貸”產品。
因為過度追求利益最大化等種種原因,一些“校園貸”產品異化成為故意挖坑引誘大學生跳進去的“套路貸”,讓大學生及其家庭背上沉重的還款負擔,甚至釀成個別借貸者因無力償還巨額債務而走上絕路的慘痛悲劇。
鑒于上述嚴重情形,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出臺規定,對于“校園貸”產品果斷叫停。在相關文件中,國家有關部門也已經提出了加大正規信貸產品供給以滿足正常校園信貸需求的思路。湖北向大學校園投入百億消費信貸額度的措施,可以看做是一種對于國家政策細化落地之舉。
如果說,此前多部門聯合叫停“校園貸”是果斷關閉“后門”的舉措,那么這次湖北的百億消費貸款自然可以看做是后續的打開“前門”的行動。
此前,各種“校園貸”“套路貸”之所以猖獗一時,除了一些不法分子為逐利不惜鋌而走險的原因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學校園里也確實存在著對于消費信貸的正常需求。如果“校園貸”治理僅僅是叫停了事,而正常的消費信貸需求得不到正規渠道的滿足,那么時間一長,說不定各種“校園貸”“套路貸”又會變換花樣死灰復燃。
所以,在懲治“套路貸”、叫停“校園貸”之后,引導正規的商業銀行在大學校園內開展合規的消費信貸業務,是必須的。
這不禁讓人想到大禹治水的典故。禹的父親鯀治水,采取的是“堵”的辦法。黃河之水天上來,光靠堵是堵不住的,結果只能是治水失敗。到了禹治水的時代,他吸取了父親的教訓,采用的是“改堵為疏,堵疏結合”的策略。
有了正確的方法,大禹帶領民眾奮斗一十三載,“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取得了治水的勝利。大禹治水所包含的智慧中,“堵疏結合”是很重要的一條。向大學生投放百億消費信貸,所體現的也正是這樣的智慧。
當然,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也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比如,商業銀行此前之所以在校園信貸活動中缺位,原因就是學生的信用程度不好評估,還貸能力存疑。要想使商業銀行在打開“正門”之后保持積極性,這個老問題需要解決的對策。
此外,打開校園消費信貸的“正門”,絕不等于鼓勵大學生搞超前消費,艱苦樸素、量力而行的教育依然要跟上。
(原標題為《 以大禹治水的智慧解決校園信貸需求 | 晨報有態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