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戲曲連臺頌唱“我和我的祖國”,上海浦興再添文化重彩
“東方的紅日剛出海,行行白楊要成材。你們是祖國的新一代,朵朵葵花向陽開。”9月18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戲曲文化表演在上海浦興紅星美凱龍星劇場熱鬧開場。作為“我和我的祖國”浦興路街道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化系列活動之一,“浦興頌祖國”——2019浦興戲曲文化園迎國慶現代戲展演,是浦興路街道浦興戲曲文化園呈現的一場好戲。
這場展演中,不僅有淮劇《海港的早晨》片段,更集結了浦興戲曲文化園的越劇團隊、京劇團隊以及滬劇團隊,為浦興街道的居民帶來《楊開慧·清水塘》、《刑場上的婚禮》、《沙家浜》、《江姐·繡紅旗》等現代戲曲的經典片段,引得在場戲迷紛紛搖旗喝彩,更為祖國成立70周年獻上一份精彩賀禮。
籌備五月,浦興社區戲味濃
“雖然浦興戲曲文化園從2017年成立以來,大大小小的表演已經舉辦過700多場,但今天這場表演我們從5月份就開始籌劃組織了,因為它的意義非比尋常。”在表演開始前,浦興戲曲文化園的負責人夷龍根接受了《澎湃新聞》的采訪。
夷龍根告訴記者,浦興戲曲文化園的表演團隊大都是熱愛戲曲的業余表演者,平日里演出大多唱的是古裝戲曲,為了這次表演,專門花了額外的時間學習現代戲。“雖然學習難度很高,但一想到要獻禮國慶,每個人的熱情都很高漲。”
浦興社區近年來戲曲文化氛圍濃厚,以淮劇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更是逐漸成為18萬浦興居民享受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源于清代鹽城縣和阜寧縣,流行于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而浦興路街道,是在上世紀末上海舊區改造、百萬居民大動遷、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洪流之中誕生的街道,蘇北方言與淮劇曲調,是許多浦興居民與祖輩連接的紐帶,也令浦興路街道成為淮劇自由生長的絕佳環境。
鄉音難改的人們,在絲竹、管弦、鑼鼓之中重拾鄉愁,自娛自樂彈唱淮劇,并組建起了票友圈子。眾多而熱鬧的鐵桿淮劇戲迷,讓國有市級文藝院團——上海淮劇團在20多年前便與浦興路街道結了緣,持續來到浦興“送戲下鄉”。票友也在上淮的支持和指導之下,于2002年創建了浦興淮劇團,此后每周都有戲曲沙龍活動。在整個上海的民間戲曲團體中,浦興淮劇團逐步成為一塊響當當的牌子。
裊裊戲韻,唱響淮音藝術節
2015年,浦興抓住了上海“文化東進”的歷史機遇,邁出社區文化大發展的腳步。當年11月,在市、區兩級政府和文化部門安排下,街道與上海淮劇團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簽約雙方將結對目標明確為弘揚振興淮劇藝術、傳播傳統戲曲文化,提高社區淮劇活動水平,提升社區文化活動品級。從此之后,上淮更多地參與到“文化浦興”與浦興“家門口”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中。
隨著戲曲文化進社區工作的持續推進,如今的浦興路街道,正以淮劇藝術為“排頭兵”,打造一座“家門口”的戲曲百花園。京、昆、滬、越、淮等劇種,都在浦興找到了“家”。2016年,浦興路街道在上海淮劇團、浦東新區原公園管理署等單位支持下,在金橋公園內建成浦興戲曲文化園。

戲曲文化園的主陣地“浦興雅韻”設于一幢獨棟小樓,每周開放六天,觀眾可來此感受濃濃的戲曲文化氛圍,參觀戲曲服裝道具、上海戲曲院團介紹和戲曲文化展覽,欣賞戲曲演唱、瀏覽戲曲圖書等等。截止目前,浦興雅韻已舉辦京、滬、越、淮等各劇種戲曲沙龍共計700余場次,逾3萬人次參與活動。

戲曲文化要發展,不僅需要人氣活絡的戲園子,更需要專業的大舞臺。2017年初,浦興路街道與上海淮劇團合力策劃推動,將紅星美凱龍金橋店“星”劇場打造成為戲曲文化專屬劇場。當年2月,劇場開臺大戲選擇曾獲“田漢戲劇獎”最佳劇目獎等多項殊榮的精品淮劇《孔乙己》。演員以聲情并茂的演唱技藝,塑造出血肉豐滿、靈魂鮮活的角色,為浦興社區及周邊地區觀眾帶來一場專業級視聽盛宴。
“星”劇場啟用后至今,定期舉辦淮音專場月月演活動,每年安排12至16場演出,除淮劇之外,還有滬越等各劇種的演出,目前已演出43場,觀眾近萬人次。
當淮劇在浦興的人氣日漸高漲,以淮劇為主題的藝術節也應運而生。2017年9月,浦興路街道與上淮在上級有關部門的支持指導下,共同舉辦首屆上海(浦興)淮音藝術節,讓浦興成為長三角淮劇人的匯聚之地。來自上海、江蘇兩地的15家專業院團,上演包括淮劇折子戲、原創精品小戲、名家名段演唱會在內的精彩演出。

2018年10月舉辦的第二屆上海(浦興)淮音藝術節中,參演院團數量上升到17家。在活動觀眾人群覆蓋范圍上,則以浦興路街道為基點,輻射到周邊八個街鎮及長三角淮劇受眾區域。其中在淮劇“三進”活動的當日,就有17場文化小分隊的演出在浦興社區、學校、敬老院內舉行,吸引近1100人次觀演。第二屆上海(浦興)淮音藝術節除淮劇之外,演出還加入了揚劇等劇種,營造具有淮揚風韻的文化藝術“一家親”氛圍。
好戲連臺,共慶新中國70周年
“四年來,浦興社區結合社區文化資源,在打造家門口文化服務體系過程中,以‘文化東進’結對共建為抓手,大力弘揚傳統戲曲文化,做了大量扎實有效的工作,正在探索一條戲曲文化進社區的特色之路、創新之路。”浦興路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汪愛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浦興社區的文化已形成“浦興特色”,也為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與傳承做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第三屆上海(浦興)淮音藝術節將于10月9日以新風采再次開幕,規模和參演戲曲品種將為歷屆之最。

此次藝術節將一直持續到10月13日,屆時舉辦的閉幕儀式上,還將評選出今年藝術節上表現優異的現代題材小戲,并邀請獲獎團隊再次登臺表演。這個十月,浦興路街道必將好戲連臺。
(浦東時報記者曹之光對此文亦有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