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伙計們,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來了!

十年,有人跌宕起伏,也有人如浮萍游走。
不論如何,“十年”二字總免不了讓人鄭重,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一人的十年尚且如此,一個機構的十年更為難得。
在 21 世紀的今天,時間被延長,空間被壓縮,我們的生活與思想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被改寫。以前,十年的刻度都是進步的榮耀,值得紀念,現在,每一個十年都比前一個更逼近我們,更挑戰人心。真是僥幸而驚險。
幸運的是,與十年的第一場較量,我們是贏家。
像一場事先并沒有約定的慶祝,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來了,同時它作為對《單讀》出版十周年的紀念,更將有別于以往。

這一次,我們試圖檢視并反省一本刊物、一家書店、一群作家、一個知識共同體如何度過過去的十年,又怎樣迎接未來的十年。
十月,面朝大海
十年,再見理想
2018 年 10 月,在阿那亞的海邊,我們迎來了第一批從北京去往海邊單向空間的客人,我們一同狂歡,度過與文學相伴的三天兩夜。
今年 10 月,我們再度相約。
請點擊收看本屆文學節概念宣傳片,姚晨、倪大紅、徐冰、陳冠中、陳曉卿、老狼、王小峰、笛安、雙雪濤等好友給《單讀》十周年發來賀電。
從 10 月 18 日開始,到 10 月 27 日結束,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將繼續在阿那亞、北京、杭州三地啟動,以“十年之后”為題,通過主題演講、沙龍對談、電影放映、戲劇表演、攝影展藝術展等多元的活動形式,集結文化藝術傳媒各領域的嘉賓,回溯過去十年中的重要時刻,聚焦過去與未來之間我們的命運。
再一次,讓我們重塑公共空間和知識共同體,與世界的演進和社會變遷互為映照,在每一次巨變中竭力捕捉新的時代精神。

阿那亞的海,我們的主會場
十年之后: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主題演講
命運即是地理與時間媾和之物。
——布羅茨基
時間:2019 年 10 月 19 日 19:30-21:00
地點:阿那亞藝術中心·圓形劇場
嘉賓:藍藍、袁凌、賈行家、顧曉剛、柏琳
在時間的加速中,十年到底意味著什么?許多堅硬的事物仿佛一成不變,而我們的文化與生活似乎經歷了不止一代的更迭。只好踏上一次尋找之旅,以“十年”作為一個刻度,尋找那些過去的失落的記憶,尋找我們的社會、群體以及個人生命的真實歷程。
五位來自文學、電影、傳媒領域的演講者,將分享他們心中最重要的那個十年,并為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破題。因為那不只是他們的十年,也是我們的十年,你們的十年。

在世界的門外:《單讀》十周年文學之夜
人生是很短暫的,我們總希望我們短暫的生命能嵌入更大的存在。
——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
時間:2019 年 10 月 18 日 20:30-22:30
地點:孤獨圖書館
嘉賓:郭玉潔、陳以侃、郭爽、李霄峰、羅丹妮、吳琦
(文學之夜暨本屆文學節開幕酒會,提供酒水與小食)
對很多人來說,《單讀》是一個意外。很難期待它在這個娛樂的、解構的、主流的時代里有所作為,更沒想到它竟然能堅持出版十年。
十年里,時勢變化,《單讀》始終團結著新一代的作者、譯者、讀者和編輯團隊,他們一同成長,互相引領,也經歷著各自的十年。他們的故事,是時代浪潮里清醒獨特的樣本,追問的是這樣一個越來越少人問津的問題:在世界的門外,尋找大于自我的存在,到底是否可能?

自 2009 年創刊,十年間,《單讀》作為全球?年的思想策源地,?全新的視角和?體看世界,內容以非虛構報道、文學評論、?活隨筆、思想觀點和藝術作品為主。它堅持紙質出版,堅持嚴肅、沉靜的閱讀,同時探索新媒體的閱聽方式,抵達更多的受眾;同時跨越時間、空間、語言的界限,鼓勵年輕的思想和寫作者,傳遞出新的時代性和世界感。
新聞業的懷鄉病: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論壇
一個喪失了細微的感受力與判斷力的社會,經常是希望與幻滅交替作用的溫床。
——許知遠
時間:2019 年 10 月 19 日 14:00-16:00
地點:單向空間·阿那亞店
嘉賓:許知遠、于威、何力、李翔
今年的論壇,我們特別關注新聞業。
作為我們與世界的重要信息中介,這個行業此刻正在發生顛覆性的變化,這變化將影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過去一百年間西方媒體的理念與歷史,對我們有什么借鑒?
時間來到 2019 年,我們又如何回看這個行業在中國的往昔,如何繼續下去?我們邀請近十年來重要的媒體人,一起聊聊他們對新聞業的尊敬與懷念。

顯微鏡下——文學在劇場:2019mini聲囂劇讀節
即便我什么都不是,我一文不名,但請不要讓我隨時都可以被消解掉好嗎?
——胡遷《抵達》
現代戲劇的魅力,在于豐富的闡釋形式,這使得每一次的演繹都能展開和上一次不同的體驗。這種臨場感和文學文本的朗讀一樣,為作品帶來流動的生命力。

這一次,我們決定回到作為文學的戲劇。在顯微鏡下,感受劇作家創作時每一筆的用心,用朗讀釋放出戲劇文本的本來力量。
時間:2019 年 10 月 19 日 16:30-18:10;21:30-22:50
地點:孤獨圖書館
戲劇演出:《縫紉小組》+《抵達》

《縫紉?組》
編劇:EV CROWE(英)
導演:陳然
《縫紉?組》?演于英國皇家宮廷劇院,?經演出便獲得?泛好評及熱切討論。作為英國當下最受關注的青年劇作家之?,EV Crowe 擅描寫在封閉團體中人與?之間莫測的關系及相互影響,而這?部《縫紉?組》則將她的創作推向?個新的高峰。

劇本《抵達》收錄在胡遷文學作品集《遠處的拉莫》一書中
《抵達》
編劇:胡遷 (胡波)
導演:陳思安
《抵達》是作者胡遷(胡波)?前留下的最后?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戲劇劇本。我們通過出版社取得了這個劇本的朗讀表演權,希望能以劇讀的方式,讓?家看到他最后的創作。
現實之刺:青年作者電影展映
最難看見的,往往是那些最真實的事。
——J. A. 貝克
在單向街書店文學節的理解中,文學始終和電影以及其他藝術形式站在一起,他們都在借助語言、發明語言。
今年,我們選擇展映青年導演直面社會現實的幾部新作,因為在越來越熱烈的影像表達大潮之中,我們需要尋獲的是對真問題的敏感、對真精神的追求。困境一直存在,不管表達的介質是什么,唯一的道德就是直接面對它。

它們包括,2019 戛納電影節第 58 屆影評人周閉幕影片,第 13 屆 FIRST 青年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得主《春江水暖》。
時間:2019 年 10 月 19 日 9:30-12:30
地點:阿那亞電影院
電影:《春江水暖》放映+導演顧曉剛映后談

觀眾可以在影片放映后參與映后談活動,直抵電影制作背后的故事。
世界范圍內時下最熱議女性話題——“原生家庭”與“母女關系”的電影《春潮》,作為第 22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爵獎最佳電影(提名)、最佳攝影獎;第 13 屆 FIRST 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片(提名)的電影佳作,值得期待。
時間:2019 年 10 月 20 日 10:00-12:10
地點:阿那亞電影院
電影:《春潮》放映

第 22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媒體關注電影人”王麗娜自編自導影片《第一次的離別》,也將安排放映,該片獲得第 31 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第 69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國際評審團最佳影片,第 43 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單元最佳影片。
時間:2019 年 10 月 20 日 14:00-15:30
地點:阿那亞電影院
電影:《第一次的離別》放映

十年之后:《單讀》十周年攝影展
我很難談論過去,因為我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我了。
——布列松
展覽開幕:2019 年 10 月 18 日 16:30-17:30
展覽時間:2019 年 10 月 18 日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
地點:單向空間·阿那亞店
藝術家:蔣志、彭可、邱震、任瀚、塔可、于默、張曉、朱英豪
攝影所有的技術改變都無法取代那個瞬間,當你決定動一下手指的時刻。
這個世界上大概已經擁有了如恒河沙數一般無以計量的照片。然而也并不是每一寸地理都被收藏進了人類記憶。就像大部分日常語言都不是文學,地球上的溢出這個空間的超量存在的照片也只有很少算是攝影作品。
而在光陰之中,方見到跌宕與轉折。就如好的文學常是由敗筆積累而來,攝影家們選取那個瞬間的準備過程也是漫長的,曲折的。他們在尋找與其捉迷藏的世界,這是兩種苦作工,與此同時,文學家的打字機也在沉默中等待著被敲響。
十年一瞬,什么是那個決定性的一刻呢?
咔嚓和句號。

《度日》當代藝術展
在這些地方,一切原本即將來臨的事物仿佛都已經成了過去。
——本雅明
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特別導覽:2019 年 10 月 18 日 15:30-16:30
展期:2019 年 10 月 18 日至 2020 年 4 月 5 日
地點:阿那亞藝術中?
藝術家:陳維、陳哲、高倩彤、關小、胡曉媛、黃永?、劉任、陸平原、童義欣、姚清妹、張如怡
由阿那亞與單向空間聯合主辦,泰康空間策劃的當代藝術展《度日》,將于此次文學節期間同時開幕。正如“十年之后”既是節點又是一個新起點,泰康空間一直以來關注和支持年輕群體,關注未來和每一個新的起點。展覽邀請了十一位活躍于當代藝術界的年輕藝術家,通過多媒介的呈現,從視覺藝術的角度探討日常與時間的相對感知和私人體驗。這既是對文學節主題的呼應、也是從媒介和語境上的補充。

*展覽對所有文學節到場嘉賓、媒體和購買套票的觀眾免費開放
“我們的十年”:特別互動拍攝
時間:2019 年 10 月 20 日 10:00-16:00
地點:單向空間·阿那亞店
除卻以上活動,路人、讀者、觀眾、嘉賓、業主.... 我們邀請每一位路過文學節現場的朋友參與互動視頻拍攝錄制,我們將在海邊拍攝記錄下此刻的你們,請盡情暢享屬于你們的?年之約!
單向空間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更是一個場域與氛圍。在這個氛圍中,你可以逃離日常生活的平庸、惡俗和逼仄,可以尋找到精神與審美上的同道。
回溯十年,在一無所有的時刻,我們回到時間。站在新十年的開端,我們始終清楚,不論是逃往未來,還是回溯過去,都是為了探索一種在此刻可能的思想和實踐。
「十年之后」
第五屆單向街書店文學節
時空日程
??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