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云南元陽哈尼梯田:尋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范本
濕漉漉的空氣掛在山谷里,不一會兒就下起雨來。朱文珍幾日前剛幫母親收完稻谷,這時他手撐著一把雨傘,左右搖晃著走在阿者科村濕滑的石板路上。村民背著剛打好的稻谷從梯田里歸來,與他打招呼,互相說著哈尼族語言。
“今年是個豐收年?!敝煳恼湔f,“現在通過手機的元陽電商平臺就能把元陽梯田里的紅米等農產品賣到大城市里?!?/p>
對哈尼族90后姑娘羅美花來說,她更期待再過兩個月旅游旺季的到來。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的她,去年聽說家鄉要發展旅游就決心回來,如今在阿者科景區售票處上班的她講著一口還不標準的普通話,卻樂此不疲地給外來的游客做志愿講解,分享哈尼族的傳統文化。
“很多年輕人現在都愿意回來了。”羅美花說,在家鄉可以照看孩子、老人,還能有份不錯的固定收入。

阿者科村屬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在這片靠近中越邊境的隱秘之地,哈尼族1300多年來以梯田為生,在紅河南岸茫茫的哀牢山深處,打造出一片活態的文化遺產。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哈尼族打造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并通過“稻魚鴨”種養模式讓梯田創造出更多的經濟產值,“阿者科計劃”的打造讓更多村民從保護一方山水中有了獲得感,他們平日里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唱著哈尼古歌,言談中無時無刻不在感恩這片土地的饋贈。
1300多年來,哈尼族創造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有多高”的奇跡。2013年6月,元陽哈尼梯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遺產。
“稻魚鴨”種養模式
從昆明出發,要開車7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元陽縣。汽車從紅河谷地駛入哀牢山南岸,綿延不斷的梯田突然出現在眼前——從山腳一直到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
秋季,正是稻谷收割的季節,村民在梯田里彎腰收割、打谷,他們要趕在下雨前把稻谷背回山寨。
哈尼族根據長期生產生活實踐,探索出了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農業生態系統?!斑@與國家提出來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高度地吻合?!痹颇鲜〖t河州生態環境局元陽分局局長羅成會說。
但特殊的地形和傳統的人工耕作方式決定了哈尼梯田的農業產業在低水平線徘徊,村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今年45歲的哈尼族人李正福是遺產區核心區大魚塘村村民,家里共有2.5畝地,以前畝產300多公斤的紅米稻是全部的經濟來源,為了增加收入他常年外出打工。
為了把人留住,增加村民收入,元陽縣將哈尼梯田的保護利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品牌打造相結合,推廣“一水三用、一田多收、糧漁共作、強農富民”的“稻魚鴨”種養模式。

所謂的“稻魚鴨”模式,即是按照水稻、魚和鴨自身生長特點和規律,依據時間節點在水稻梯田中養魚、養鴨。紅河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嫦介紹說,魚、鴨的游動、采食和排泄等活動,可以抑制雜草生長、疏松土壤;提供有機肥,有利于水稻生長,還能減少飼料投放。稻、魚、鴨三者之間形成一種平衡,整個種養殖過程綠色、環保、無污染,能夠初步實現節本增效與生態富農的雙贏。

2016年經省、州、縣專家測產,“稻魚鴨”模式可實現畝產值1.1萬元,扣除畝生產成本4460元,畝增產值6540元,比單種水稻畝產值2500元增收4000元。
2017 年起,當地又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打造“稻魚鴨”綜合種養連片示范點13片2萬畝,全縣發展良種繁育基地1000畝,篩選梯田紅米品種42個,試養臺灣泥鰍50畝,新街鎮黃草嶺、大魚塘建成全國稻漁綜合種養試驗示范基地。
李正福也正是這一年回到村里,他用打工掙來的錢回村修建起一棟四層小樓,把土地流轉給養殖公司,每畝可獲1200元;公司聘請他管理梯田,每月給他3000元工資;他再把閑置的房間出租給養殖公司,每年又可獲得38000元租金。

依托哈尼梯田境內空氣質量好、水源無污染、土壤無毒殘留、水質空氣質量均達到國家優級標準等優勢,再借助元陽哈尼梯田在世界文化遺產的影響力,目前,梯田紅米、梯田魚、梯田鴨蛋等稻漁綜合種養相關農產品已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收入翻了好幾倍?!崩钫Uf。
“阿者科計劃”
隨著哈尼梯田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游客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這里。位于元陽縣新街鎮的阿者科村有60余棟茅草屋頂的蘑菇房,被專家們認為是元陽縣保存最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也是最受游客喜歡的目的之一。

阿者科,海拔1800多米,是哈尼族梯田世遺區內5個申遺重點村落之一。在雨霧氤氳的村子下面,梯田依山而下,游客喜歡把這里稱為“云上梯田人家”,而在哈尼語里,阿者科的意思是:“一個吉祥的小地方”。
“每年有幾萬游客,特別是12月過后一直到春節是這里的旅游旺季?!绷_美花介紹說。
但每年幾萬名游客并沒有改善阿者科村民的生活。據中山大學旅游學院院長保繼剛團隊的走訪調研,由于人均年收入較低,阿者科還屬于貧困型傳統村落,且正在“空心化”。全村66戶430余人中,有60多人在外打工,約占全村勞動力總數的一半;有的村民將傳統民居出租給外地經營者,自己搬出村寨,而一旦人們出走,沒人耕種梯田,這一活態的文化遺產也將不復存在。
2018年1月,元陽縣委縣政府邀請保繼剛團隊為元陽哈尼梯田旅游發展作戰略規劃編制了“阿者科計劃”。這個計劃實行的是一種被稱為“內源式村集體企業主導”的旅游開發模式:對村寨進行整體改造并統一向游客收取費用,收入歸全體村民所有。
據團隊成員周宗俊介紹,按照“阿者科計劃”,公司70%的股份屬于阿者科村民。運營總收入扣除運營成本外,三成歸村集體旅游公司,七成歸村民。
為讓村民接受公司管理,“阿者科計劃”用村規民約來約束村民的一些行為,比如“村民 不得私自以拍照問路等名義向游客收費”,“村內兒童不得糾纏游客索要財物”,“村民不得協助游客逃票”等。
同時,公司為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提供了管理、織布技師、售票、檢票、清潔、向導等就業崗位,其余農戶則經營農家樂餐館、織染布藝體驗、野菜采摘、哈尼家訪、梯田捉魚、哈尼婚俗表演、紅米酒品嘗等旅游項目。

為保護蘑菇房和梯田,“阿者科計劃”劃定了4條底線:不租不售、不引進社會資本、不放任本村農戶無序經營、不破壞傳統。在公司與村民簽訂的旅游合作協議中,梯田的維護管理作為一條重要內容寫了進去:村民負責景區內梯田的正常維護,并按季節耕種、管理、收割;崩塌的梯田要及時維修,保持梯田原有景觀;不得隨意撂荒梯田,不得隨意在梯田種植水稻以外的作物。
而給村民的分紅則強調了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對梯田的種植維護。其中,根據對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對梯田的種植維護情況,給予70%的分紅;根據是否在村里居住及是否保留戶籍,給予30%的分紅。
周宗俊介紹說,“阿者科計劃”實施后,在今年的3月8日和8月20日已經實現了兩次分紅,全村有44戶獲得3440元,1戶獲得2750元,16戶獲得2070元,有3戶獲得1375元。
村民的收入增加,獲得感增強,不斷有人回來,這是近兩年來朱文珍欣喜看到的變化。
9月10日,在阿者科村,世界遺產哈尼梯田元陽管理委員會專職副主任朱文珍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說,申遺后村民保護哈尼梯田、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提高了,村莊、道路、水電這些村民生產生活的條件也有明顯的改善,而且哈尼梯田遺產被更多的人關注,有更多的人想來這里旅游,村民可以在自家門口打工,可以在自家的蘑菇房里開客?!?/p>
“我們不能走大理、麗江那種旅游模式,我們的旅游業必須要有序地發展,我們會分批分配地進入,一旦超過環境承擔能力,我們將啟動應急預案?!敝煳恼湫χf,他走過全國很多地方,包括全國其他的遺產地,“我們會學習不同地區旅游發展的經驗,不足的地方會加強”。
朱文珍說,梯田是哈尼族的精神家園,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特別是哈尼梯田申遺成功之后,哈尼族文化的這種保護和傳承加大了力度,國家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加大了投入,所以年輕一代,每當回到自己村莊的時候,他們的確看到了民族文化保護的成果,傳統的蘑菇房修好了,鄉愁又回來了。
話說著,村子里的雨越下越大,朱文珍拐進一家村民的蘑菇房檐里躲雨,唱起了古老的哈尼古歌。
“千百年來,哈尼老人通過唱古歌,告訴自己的兒孫,要知道歷史,要明白的道理,要掌握的學問,要遵守自然規矩?!敝煳恼湔f。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