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美國頻現大學招生舞弊案,終結教育資源“世襲制”改革將至?

圖源:Unsplash
芥末堆 阿宅
“所有美國人都希望教育公平,但美國教育體系顯然并不公平,”美國教育部長貝齊·德沃斯此前就大學招生舞弊案曾這樣表示。
長期以來,教育公平缺失是美國民眾“痛感”最強烈的社會問題之一[1]。避免教育資源與財富權力劃上等號,是社會良知的底線,但通過壟斷教育資源來固化階級的嘗試,又從未停止過。
今年三月,美國曝出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招生舞弊案,行賄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涉案家長非富即貴,不乏好萊塢大牌影星與華爾街明星企業的CEO。
曾飾演美劇《絕望主婦》的知名女演員菲麗西提·霍夫曼(Felicity Huffman)也被曝出花15000美元為其女兒制造虛假的成績。美國當地時間9月13日,這位“絕望主婦”被宣判入獄兩周,具體服刑日期待定,成為該案三十多名被告中第一位結案的家長[2]。
一部分富家子弟通過五花八門的舞弊手法進了斯坦福、耶魯這樣的常青藤名校,還有一部分能名正言順利用自己校友子弟的身份獲得優先獲得名校的入場券。今年,哈佛公布的一則調查報告顯示:2021 屆的新生中,29.3% 的學生至少有一名父母曾是哈佛學生。
美國頂級教育資源世襲罔替的一面展露無遺[3]。
不一般的優待
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很多美國大學和學院都會優先錄取校友子弟。
該招生慣例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當時猶太人和天主教申請者大量進入美國頂尖院校。猶太移民家庭的孩子和社會經濟背景卑微的天主教徒在錄取考試中表現優異,進入頂尖名校,但與此同時盎格魯-撒克遜白人的名額卻大幅縮水。
于是,為了給美國富裕新教家庭的孩子保留大量的名額,一些藤校開始優先錄取校友子弟。移民、猶太人、天主教徒、工薪階層的錄取人數減少,從而保護了白人、富裕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的壓倒性優勢[4]。
慣例延續至今,象征教育公平的天平已經在向那些在精英教育資源家庭成長的學生傾斜。前100所美國頂尖大學中(數據來源于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約2/3優先錄取校友子弟。這些過時的招生慣例被稱為“針對富人的平權運動”、“針對白人的平權運動”。
優先錄取校友子弟,會抑制社會流動、固化階級。簡言之,它在加劇不平等。也難怪大多數美國百姓對此不滿,而富人卻拍手叫好,那是因為富人群體既能監督大學招生過程,又能從中獲益。
被優先錄取的校友子弟的比例不容小覷。2011年,哈佛大學一名研究人員對全美競爭最激烈的30所高校做了研究,發現校友子弟的錄取率高于23%,“主要校友子弟”(primary legacy,父母,而非祖父母或阿姨在這所學校讀本科)的錄取率竟然高于45%。
去年,哈佛大學被指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法院對此進行審訊。目前,此案仍在審理當中。但在審判過程中,一些令人咋舌的數據映入眼簾。2010-2015年,哈佛大學的校友子弟錄取率高于33%,非校友子弟的是6%。五年間錄取的學生中,白人校友子弟的比例超過20%。
各執一詞
圍繞具有爭議的話題,通常都有正反雙方依次為自己辯論,優先錄取校友子弟這一話題也不例外。
支持者指出,在哈佛大學和美國其他學校,學生群體和校友群體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這意味著,校友子弟群體的構成也愈發多樣。
哈佛大學一案中,證據顯示,2014級的學生中,校友子弟中白人占約80%;2019級中,這一比例下降至60%。
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種族因素確有合理之處,也受到了支持。這不僅因為它彌補了之前的不公正,而且對于想代表普羅大眾的學校來說,這也是必須的。但僅僅因為申請人父母曾經在這所大學就讀,就對他予以優待的話,一名批評人士曾這樣評論道,“這是一種資產的代代相傳?!?/p>
大學繼續反駁道,錄取校友子女是因為他們有資格被錄取,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得益于其父母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但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一代人所獲得的高學歷能給下一代帶來積極影響,那為什么在申請大學時,畢業生的子孫后代還能享受優待?
優先錄取校友子弟的這個規定,就像之前的很多規定一樣,越湊近看,就會發現它更加丑陋的一面。幾十年前,頂尖大學校友子弟的比例比現在還高。但是現在,相比于校友子弟錄取率,這些高校的整體錄取率卻下降得更快。
“以藤校為例,大約20、30年前,校友子弟的錄取人數占2/3,現在該數字可能是1/3。但與此同時,學校的整體錄取率可能從20%-25%下降至5%-10%。所以,兩者相較,校友子弟還是更占優勢,”調查記者丹·戈爾登(Dan Golden)對《紐約客》提到[5]。
其實,很多大學招生官也對校友子弟優待規定也感到憂心忡忡。去年,Inside Higher Ed和戰略咨詢公司蓋洛普(Gallup)對499所大學和學院的招生官做了調查,發現42%的私立高校在招生時會考慮校友子弟身份這一因素,而這樣做的公立高校僅有6%。盡管考慮這一因素的私立高校占42%,但被調查的私立高校招生主任中,僅32%認為在招生中應該考慮“門第”。
但學校仍提出各種論點來證明優先錄取校友子弟確有其價值。大多數情況下,學校認為這有助于獲得捐贈,從而能用于資助貧困生、提升整個學校的設施建設。
然而,這種推理在確鑿的研究結果前似乎站不住腳。一組研究人員對1998-2008年前100所美國頂尖高校(數據依舊源于US NewS大學排名)做了研究,發現并沒有很充分的數據能證明優先校友子弟這一規定與校友捐贈總額之間有因果關系。
學校還認為,這樣的錄取方式有助于樹立更好的校風,為學生建立更加緊密的社區關系?;蛟S這些好處確實能實現,但卻是以犧牲公平為代價的。這樣的大學招生方式是零和命題,一名校友子弟被錄取,另一位本能被錄取的申請者可能就被拒之門外,從而失去頂尖學歷可能帶來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機會。
正反方各執一詞,這次似乎反方占據上風。
改革將至?
三月,美國曝出史上最大規模的大學招生舞弊案,行賄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涉案家長非富即貴,不乏好萊塢大牌影星與華爾街明星企業的CEO。
五月,SAT主辦方美國大學理事會宣布,給每個SAT考生增加一個“逆境分”,天下嘩然,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咬牙切齒,有人覺得匪夷所思[6]。雖然最近“逆境分”被Landscape代替,但也不乏有人認為這是換湯不換藥。
八月,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將即將上大學的孩子的監護權轉移給親戚或朋友,以便讓孩子獲得獎學金。
公平這個永恒的話題,向來引人注目。而這些事件則讓人們不斷復習教育公平這個撩撥心弦的話題,畢竟溫故而知新。
美國大學在校友子弟優先錄取這方面可謂是“獨樹一幟”。幾十年前,英國名校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就已摒棄了這種做法。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和佐治亞大學等取消了校友子弟優先錄取規定,但學校依然蓬勃發展。
而麻省理工自始至終從未采用這一規定。2012年,麻省理工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克里斯·彼得森(Chris Peterson)在其博客中,言辭強硬地討論了這個問題?!拔也粫橐凰鶅炏蠕浫⌒S炎拥艿膶W校鞍前馬后,我對延續精英關系絲毫不感興趣。如果我們辦公室中有人曾經因為招收擁有優越門第,卻表現平平的學生,那么他會被踢出去。所以,簡單地說,如果你能進入麻省理工,那是因為你自己,僅此而已?!?/p>
高等教育改革之勢正在醞釀中。大學招生舞弊案扒開了高等教育招生錄取中心的腐肉,議員承諾采取將采取改革措施。加州議會推出議案,本州高校如若對捐贈者和校友子弟予以優待,將失去參與Cal Grants這一補助項目的資格。4月,參議員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和羅恩·懷登(Ron Wyden)要求美國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加強實施現行稅法,禁止富人家長通過五花八門的慈善捐贈機制“走后門”。
懷登又進一步采取措施,推出法律促使學校樹立規定,禁止在招生過程中將家庭成員捐贈、捐贈能力等因素考慮在內,只有這樣做學校的捐贈稅才能被全部減免。
一些更加嚴厲的措施也被提出了。今年早些時候,自由研究機構New America發布以縮小高等教育種族與民族差距為主題的報告,指出“一些學校資源豐富、競爭激烈,但存在優先錄取校友子弟和其他有利于富人、白人家庭的規定,包括提前錄取項目(ED,early decision programs)。對于這些學校,國會應該拒絕頒發Title IV補助。”
聯邦政府曾成功使用這種方法應處罰那些違反人權法的學校。但是這樣,精英學校的低收入家庭學生可能就會失去這部分補助。
為了讓招生信息變得公開透明,并以此讓學校感到慚愧,并進而停止這種做法,政府還可能要求他們統計、公布校友子弟的人數、分數和社會經濟狀況。
另一措施是,不再讓學校詢問申請人是否有親戚是校友。很多大學申請過程會要求學生匯報父母就讀的大學。對于那些不愿透露該信息的申請者來說,這會將他們置于尷尬境地。
不論改變的機制如何,學校齊心協力、一起采取措施才有意義。高等教育應該做的是為弱勢群體爭取更多機會。高校如果不作為,就會越發使公眾認為,高等教育領域也成了美國體制危機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
[1]美國教育體系顯然并不公平,人民網.
[2]名校入學弊案宣判,“絕望主婦”將入獄兩周,澎湃.
[3]教育的戰爭:撕裂者和抗爭者,飯統戴老板.
[4]Legacy preferences,維基百科.
[5]End Legacy College Admissions,紐約時報.
[6]家境越差分越高?SAT“逆境分”究竟是平權還是變相歧視,陳航說留美.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