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雙引擎:信息經濟強市杭州實施新制造業計劃
直指“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將通過實施“新制造業計劃”,補齊工業短板,實現數字經濟、工業經濟相融并進。
據正在市政府官網公開征求意見的《關于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杭州將堅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夯實產業基礎為根本,加快培育、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全面整治“低散亂”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形成數字經濟與制造業“雙引擎”。
“當前杭州新興產業勢頭良好,但傳統制造業比重仍較高,面臨著盤活老工業區塊存量資源、低效用地的較大壓力,必須破立并舉,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今年2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浙江日報》上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
5月,周江勇專題調研工業經濟,強調發展工業是時代大勢所趨、城市升級所要、補齊短板所需,杭州要發展的工業必須是新型城市工業,是新興產業和經典產業相得益彰的高端工業、依靠科技創新和人力資本的智能工業、體現低碳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工業、產業空間科學布局和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集群工業。
據《都市快報》報道,在7月30日的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上,周江勇用五分之一的時間談制造業,表示杭州要不要制造業、要不要工業是偽命題,不用討論,要不失時機地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打一個杭州制造業“翻身仗”。
杭州曾一度在制造業發力。2002年2月,市第九次黨代會將“工業興市”確立為“五大戰略”之一。當年7月的第一屆工業興市大會集中出臺支持工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并對中國(杭州)青春寶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馮根生、萬向集團原董事局主席魯冠球、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各重獎300萬元,以表彰他們對工業經濟發展的突出貢獻。
根據《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杭州“新制造業計劃”的核心是推進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將重點培育引進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機械、化纖、化工、橡膠、紡織、服裝等傳統制造業,保護傳承絲綢、茶葉、工藝美術、中藥等經典產業,全面整治“低散亂”企業和淘汰落后產能。力爭到2025年,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5000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達6800億元,年均增速10%;主營業務收入千億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家,百億元以上的30家,十億元以上的40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8000家,制造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30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40家;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5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5家。
《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支持上規模,助推科技創新、推動技術改造,提升品質標準,鼓勵產品在地應用,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對制造業年營收首次達到500億元、200億元、100億元、50億元、10億元、5億元的企業,分別給予2000萬元、800萬元、4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對首次上規企業給予1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省級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每家給予20萬元培育經費資助,享受貸款貼息補助;對經認定的國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分別給予500萬元、300萬元的一次性財政獎勵。
營商環境方面,將深化減稅降費舉措,加強平臺建設與提升,統籌產業招商與產業轉移,完善服務機制;營造氛圍提振企業信心,每年召開制造業發展大會,完善先進企業、優秀企業家激勵機制;加強政策整合與資金統籌,建立市委市政府制造業發展專題例會制度等。同時,在用地、金融、人才、用能等方面給予制造企業政策與資金支持。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