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俗女養成記》:這才是治愈心靈的電視劇啊

曾于里
2019-09-18 13:36
來源:澎湃新聞
? 有戲 >
字號

注意:本文有劇透

今年是臺劇的大年。這一方面是源于HBO、Netflix等流媒體平臺加大了與臺灣本土電視臺的合作。像上半年頗具影響力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公視與HBO合作;下半年開拍的張孝全、賈靜雯的《罪夢者》,是Netflix首部原創華語劇。

另一方面臺灣加大對臺劇制作的資金補助,本土電視臺和制作公司不斷發力,持續推出了幾部題材新穎、質量穩定的劇集,比如《靈異街11號》《噬罪者》。尤其是9月初完結的、臺灣華視的自制劇《俗女養成記》,收視口碑雙豐收,大結局更是創下了華視13年來自制劇最佳收視成績。

《俗女養成記》海報

《俗女養成記》改編自臺灣作家江鵝的同名散文,臺灣知名演員嚴藝文首次跨行編劇和執導。嚴藝文主要活躍在臺灣一些本土制作的電視劇和舞臺劇中,大陸觀眾對她飾演的角色最為熟悉的,應該是林心如、張軒睿主演的《我的男孩》中,她飾演的是張軒睿的母親?!端着B成記》的演員陣容也非常華麗,幾個主演無一例外都拿過金馬獎或金鐘獎。像挑大梁的女主角謝盈萱,去年憑借《誰先愛上他的》拿到金馬影后。

謝盈萱飾演女主角陳嘉玲

《俗女養成記》的豆瓣評分高達9.1分,不少觀眾認為,該劇整體質量要高于《我們與惡的距離》,很有可能會是今年最好的臺劇。

無房無車無老公無小孩

就像劇名講的,該劇講述的其實是一個“俗女”的故事。

她叫陳嘉玲(謝盈萱 飾),是一個來自臺南、在臺北讀書工作,卻一直不屬于臺北的臺南女生。陳嘉玲也是一名典型的臺灣“六級生”(即出生于1971-1980年之間)。陳嘉玲出生于1980年,劇中的她已經39歲了。

39歲的陳嘉玲,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她是某一家公司董事長的特級助理。名片拿出去,頭銜是挺好聽的,實際工作卻是董事長的24小時私人保姆,簡稱“打雜的”,得幫忙董事長處理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也包括帶著董事長的“小三”去看房子。對付董事長還不夠,董事長夫人也是時刻給她連環call,要她及時匯報董事長的舉動,包括監督他吃藥、吃愛心水果餐,吃完還得拍照反饋……陳嘉玲當然窩火,看在工作的面子上,只能忍。

陳嘉玲日常工作就是“打雜”

陳嘉玲有一個穩定的男友江顯榮(溫升豪 飾),家境不錯,脾氣溫順,只是倆人談了四年、同居三年半,卻已經像是老夫老妻,感情變淡,沒有沖動也沒有激動,男友成室友。比如有一次受刺激了,倆人一時沖動,干柴烈火想來一次。不巧陳嘉玲處于生理期,倆人突然都松了一口氣,表情掩蓋不住的竊喜。江顯榮趕緊打開電視看《星球大戰》,陳嘉玲在臥室里愜意地翻雜志。

男友掩蓋不住的竊喜

大學時的男友結婚了,陳嘉玲曾嫌棄他又宅又丑又不愛洗澡,結果現在人家娶了暢銷書美女作家/主持人,陳嘉玲想從他身上找優越感都找不到??粗堊郎系耐瑢W,要么結婚要么生子要么結婚又離婚了,就自己還單著,而單著的自己也被同學們“同情”,幾杯酒下肚后陳嘉玲醉了,放飛自我,行為失態,一群老同學拉都拉不住。好不容易把陳嘉玲送上計程車,老同學附上一句,“二十歲喝醉是可愛,四十歲啊,是可憐”。

老同學“擔憂”陳嘉玲

39歲的她,這才忽然察覺到自己的“失敗”: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孩子,連“可愛”的資格也沒了。

趁著醉酒,她向男友求婚,男友同意了。未來的婆婆還給倆人買了房子。陳嘉玲似乎要過上他人眼里的那種標準人生,但她并未感到快樂。未來的婆婆很強勢,從婚紗照到房子裝修都要插手,還讓她趕緊辭了工作好好備孕,而男友又是典型的媽寶男,習慣以老媽指令為準。陳嘉玲仿佛可以看到未來生活的圖景,她退縮了,更關鍵的是,她發現她并不愛男友。在一個誤會導致的鬧劇中,陳嘉玲爆發了,婚不結了,對著老板大吼,“老娘不干了”,工作也辭了。

陳嘉玲辭職

39歲的陳嘉玲,這下工作沒了,男友沒了,婚禮也沒了。

“俗女”是怎樣養成的

看到這里,觀眾可能會以為,《俗女養成記》又是《敗犬女王》《我可能不會愛你》《我的男孩》之類的偶像?。捍簖g未婚女主角的“慘”,不過是先抑后揚,之后她會遇上小狼狗或小奶狗,收獲完美愛情,實現人生逆襲。

但《俗女養成記》不是這樣。

就像導演嚴藝文說的,“都這把年紀了,我絕對不要做什么勵志的、追夢的故事哦!抱歉,也沒有嫁給總裁,或是開什么文青咖啡廳、回家鄉發揚文化什么東西的……不要不要,我絕對不來這套,我希望這部戲能夠盡量貼近真實。即使到最后的結局,其實你還是為這個女主角感到擔心,因為她的前途未卜?!?/p>

而這,恰恰是這部劇精妙與特別的地方。它不是幻想一個精致泡沫般的未來,而是回到陳嘉玲的成長歲月,一探究竟:陳嘉玲這樣的“俗女”是怎樣養成的?該劇英譯名說得更明白,《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俗女養成記》是回望過去

因此,《俗女養成記》的另一條故事主線,是1988年前后,10來歲的陳嘉玲在臺南鄉下的成長歲月。

原來,39歲“俗女”陳嘉玲所做的一切決定——比如當初哪怕和家人鬧翻也要到臺北念書,比如哪怕年紀不小也遵從內心選擇悔婚,都可以在她的童年里找到原因。童年的經歷,潛移默化影響著陳嘉玲的性格與選擇。

像悔婚,陳嘉玲小時候,就見證了二姑姑從即將結婚到退婚的全過程。二姑姑是中學教師,談的自由戀愛,但結婚前夕,男方的家長要求她去醫院檢查生育能力,二姑姑無法接受這樣的變相侮辱,而懦弱的愛人也拒絕出面,二姑姑勇敢地選擇悔婚。為此二姑姑不僅遭到家人因不解的責難,還一人獨自承擔了男方彩禮錢的損失。在回來的路上,姑姑一邊忍不住哭泣,一邊還安慰陳嘉玲“姑姑沒事”?;蛟S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陳嘉玲就看清了婚姻的復雜性,知道保持內心的獨立與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陳嘉玲的二姑姑悔婚

至于陳嘉玲為什么非得到臺北讀書和打拼,則是受阿嬤(閩南語里的“奶奶”,楊麗音 飾)“偏心”的刺激。陳嘉玲大姑家住臺北,家境優越,每年夏天都帶著表姐來臺南度假。大姑打扮時尚,觀念與“國際”接軌,每次來臺南也總是大包小包,并且各種看不慣臺南鄉下生活的“落伍”。陳嘉玲的媽媽(吳秀琴 飾)每次都因被大姑比下去而抬不起頭、心生悶氣,而阿嬤也總是偏袒表姐,表姐犯錯了啥事沒有,自己犯了小錯就被各種批評,陳嘉玲很不服氣,暗暗下決心:長大后也要住到臺北去。

陳嘉玲的大姑姑,嫁到臺北,每次回臺南,陳嘉玲媽媽就被壓得抬不起頭

臺灣,請回答1988

《俗女養成記》是在追溯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負面”影響嗎?也不是。它對陳嘉玲孩童歲月的回顧,態度一點也不苦大仇深,因為陳嘉玲的童年時光是活潑、靈動、趣味盎然的。

陳嘉玲的阿公(閩南語中的“爺爺”,夏靖庭 飾)開了一家中藥行,嚴肅正經。陳嘉玲的阿嬤愛美、愛面子、愛八卦,刀子嘴豆腐心。陳嘉玲的爸爸(陳竹昇 飾)是標準的“好男人”,心地善良,順從父母、愛老婆也怕老婆、疼愛子女。弟弟陳嘉明(宋緯恩 飾)當時還在襁褓中,他從小一直活在陳嘉玲“淫威”下,聽姐姐的話,是一名男同志……

“搞笑一家人”

一家人三代同堂,不免有一些小齟齬和沖突(比如阿嬤與媽媽婆媳之間的語言“斗爭”,總是非常精彩),而老一輩的阿嬤因為觀念局限,不免有種種落伍的觀念,比如“想越多越難嫁,越晚嫁就嫁越差”“嫁不愛說話的丈夫會歹命”。

阿嬤超級可愛

但絕大多數時候,阿嬤是人美心善、八卦又可愛的老頑童。大姑走后,阿嬤私下也會跟媳婦道歉,“這幾天委屈你了”。阿嬤知道女兒強勢愛面子的個性,但女兒是“客人”于是就讓著點。她抽屜里有兩個口紅,一個給女兒,一個留給兒媳;婆媳倆重新拿出被大姑勒令扔掉的豬油,倆人默契地相視一笑,“不放豬油怎么會香”。

婆媳倆默契的“豬油之舞”

這一家人的日常,溫馨、有愛、有趣。比如劇中出現了幾次一家人看電視的情節,都非常精妙。那時還是錄像機的時代,陳嘉玲的爸爸不時會租借一些錄像帶。有一次不慎借了一個小黃片,全家人圍坐觀看,正播至兒童不宜的畫面時,幾個大人都坐立不安起來,阿嬤說“剛才不是說要切水果”,媽媽趕緊說“我去拿”,爺爺和爸爸也爭著要去拿,實際是要找遙控器,按了無效,媽媽只能抱著電視劇擋住,后來阿嬤趕緊拔掉插頭。

一家人不小心看到小黃片,表情都很到位

陳嘉玲不懂就問,驚醒大人們,大家趕緊行動起來,擋住電視

這是《俗女養成記》最有趣的地方,它以1988年前后陳家一家的生活,為觀眾呈現了那個時代臺灣鄉下的風土人情、家長里短,這是臺灣的“請回答1988”。

原著、編劇和導演都是臺灣“六年級”女性,她們對于那段歲月太過熟悉,所以總能細膩而又原汁原味地還原。而因為海峽兩岸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它也能夠引起大陸70后、80后強烈的記憶共振與情感共鳴。劇中大部分場景是說的閩南語,大陸閩南語方言地區的觀眾會感到尤其親切。

《俗女養成記》也是一部喜劇。導演太善于“埋梗”了,正當嚴肅時,她會突然來個跳脫的小插曲,本該煽情時,她突然給你來個強烈的反轉。出其不意,又完全合乎情理,更難得的是,喜劇不是段子,它本身也構成了人物性格的一種體現。

比如鄰居的一個小姐姐早戀被發現了,全家人也焦慮起來,想著得給陳嘉玲上一堂性教育課。阿公、媽媽、爸爸都不知道如何開口,阿嬤只得親自出馬。她手上握著一個釋迦,一把捏碎,告訴陳嘉玲,“如果你太早被男人睡,你就像這顆釋迦一樣,爛糊糊,沒價值,要記得,婚前是處女,婚后才幸?!薄?/p>

阿嬤親自出馬給陳嘉玲上性教育課

阿嬤的觀念是落伍的,但她說得“大義凜然”。她話音剛落,陳嘉玲的爸爸安慰老婆,“我們那個不一樣啦,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訂婚了”(意思是他倆婚前就有性行為了);陳嘉玲的阿公也不安起來,“那時候我們雖然沒訂婚,可是你已經答應嫁給我了”(阿嬤同樣“犯禁”了)。一不小心,阿嬤自己“打臉”自己。阿嬤帶著哭腔說,“人家都跟你說不要,你就硬要?!?/p>

阿嬤“打臉”所有大人,包括她自己

再比如阿嬤去世后,陳嘉玲拿著骨灰盒跑了,因為阿嬤之前告訴她,她一輩子都是作為別人的老婆、老媽、阿嬤活著,死了她想做回李月英(阿嬤的名字),讓陳嘉玲把她的骨灰灑到海里。陳嘉玲準備灑骨灰時——這本是動情的時刻,結果發現骨灰盒里都是骨頭,沒法灑,陳嘉玲對著海邊吶喊,“阿嬤,你都騙我,怎么都跟你說的不一樣”。

《俗女養成記》的主題應該是“治愈”與“和解”——一個在成人世界里看似失敗的“俗女”,是如何被她的童年、被她的家人所“治愈”的,而最終,她也愿意與“俗氣”的自己和解——小時候的那個陳嘉玲也是如此平凡,長大了何必要求自己一定得“與眾不同”呢?

在一個被成功學和標準化人生綁架的社會里,多少人已經默認了,一定得有房有車有很多錢才是“成功”,年紀到了就得結婚生子……可實際上,如果不“成功”、如果不“標準”,就只是當一個普通、平凡、不成功、不成材的“俗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真的也沒有那么可怕,你看臺南鄉下這俗氣的一家人,把日子是過得多么活色生香。

何況,“俗人”有俗人的智慧。阿嬤曾那么古板,但她也對悔婚回家的陳嘉玲說,“你們的時代不同了,你們現在沒嫁的也很多啊”;媽媽知道兒子是同志后,心里想的是,“他活到現在三十歲了,這么大了還不敢跟別人說,也是很辛苦。我也很想告訴他,阿明啊,其實媽媽都知道。你不是只有一個人而已,不用這么孤單?!?/p>

有這樣的家人,最后陳嘉玲的看開,是那么理所當然,而不是雞湯,“這輩子其實很長,長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來,做夢又醒過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你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你自己?!?/p>

陳嘉玲最后與自己“和解”

《俗女養成記》是一部能夠治愈人心的好劇,它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請回答1988”。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劉威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旗| 进贤县| 苍山县| 沈丘县| 安阳市| 同德县| 宁蒗| 德昌县| 新安县| 西贡区| 年辖:市辖区| 会昌县| 广元市| 松桃| 洪泽县| 长沙市| 万宁市| 元朗区| 通渭县| 津南区| 包头市| 瑞昌市| 靖江市| 婺源县| 揭西县| 米易县| 马关县| 湄潭县| 黄大仙区| 神木县| 永靖县| 六盘水市| 隆子县| 天柱县| 布拖县| 华蓥市| 资兴市| 南漳县| 宁国市| 友谊县|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