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慧法院再升級:讓法官放下紙質卷宗,解決遠程“調卷難”
智慧法院建設步入升級期。9月10日,全國法院第六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最高法院要求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設,實現智能化升級。
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被視為智慧法院的“牛鼻子”工程。澎湃新聞(www.kxwhcb.com)注意到,2016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人民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的指導意見》,皆在破解法院“案多人少”和調卷難等難題。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工作在全國法院全面展開: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有2864家法院建設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系統,占比81.41%,全國61%的案件隨案生成電子卷宗并流轉應用。
另一項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最高法院審理案件涉及全國法院的原審案件電子卷宗檔案合并可用率達到92%,累計匯聚全國法院案件電子卷宗和電子檔案超過5000萬份,支持最高法院原審電子卷宗調閱超過14萬次。
改革步入升級提擋期,最高法院提出了新要求:各級法院要完善電子卷宗全程網上應用和閱卷功能,實現案件上訴、移送、再審電子卷宗遠程調閱,實現四級法院之間線上調閱電子卷宗,解決“調卷難”問題。
電子卷宗智能編目,讓法官放下紙質卷宗
在智慧法院建設上,蘇州法院探索出了“千燈方案”。
去年以來,蘇州法院以昆山法院千燈法庭為試驗田,全面推行無紙化辦案,探索形成智慧審判蘇州模式。
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是智慧法院建設基礎中的基礎,是審判智能化的源泉。蘇州法院通過訴訟材料集中收發掃描等機制,較早實現了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
不過,在蘇州中院院長徐清宇看來,如果不對電子卷宗進行編目,使用起來極為不便,“這好比到中藥鋪抓藥,藥柜上沒有標注藥材名稱,需要醫生把抽屜一個個打開來找,特別費時耗力”。
為此,該院研發了電子卷宗智能編目系統,運用圖文識別、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掃描文件進行自動拆分、標注和編目。
目前,系統編目準確率在90%以上。同時,引入社會化服務,在蘇州中院建立數據工場,采取“分散掃描、自動編目、集中校對”的方式,統一對中院及所轄10家基層法院的電子卷宗編目進行人工校對,確保編目準確。
“編目后的電子卷宗,使用更加方便,應用更加廣泛,作用更加凸顯。”徐清宇說,法官辦案方面,系統利用編目后的電子卷宗,可以為法官提供材料實時調取展示、內容全文檢索、引用統計分析等支持,讓法官使用電子卷宗運用自如,更加想用、愿用。此外,系統還會按照原被告提交、法院提取等對電子卷宗材料進行分類,以樹狀思維導圖形式直觀展現,增強法官對全案材料的整體把握能力。
“這些管用實用的服務功能,促使法官辦案時更傾向于放下紙質卷宗、轉用電子卷宗,進行無紙化辦案。”徐清宇說。
在智能應用上求實效,實現“人案分離”
不只是蘇州,多地法院都在電子卷宗隨案生成應用上有著深度探索。這一探索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案隨人走”轉為“人案分離”,解決遠程“調卷難”等問題,構建智慧審判運行模式。
比如,山東省三級法院從立案開始,即將紙質卷宗掃描生成電子卷宗,利用圖像識別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排列生成符合法官閱卷習慣的卷宗目錄;通過文字和語義識別,將掃描圖片數據化、結構化,轉化為可選擇、可復制的電子數據,輔助法官撰寫法律文書。
山東省高院副院長段大偉介紹,自今年1月1日起,山東省法院二審上訴、申請再審、申訴案件全部推行電子卷宗網上移送,除刑事等個別類型案件外,全部實現調卷,法官閱卷、制作文書等核心業務都在網上辦理,形成了以電子卷宗為主、紙質檔案為輔的辦案模式。
在福建,實施再審審查、管轄、訴訟保全等案件原則上已不再調取紙質卷宗,立案后一律自動調取電子檔案與卷宗。
福建省高院審委會專委嚴峻介紹,在智能化辦案上,福建法院研發了新一代以文書為中心的審判信息系統。截至8月底,新系統收案近28萬件、辦結17.11萬件,生成各類文書56.90萬份,在線簽章文書2.6萬份。
“訴訟材料一進入法院后便會第一時間完成掃描錄入,法官辦案盡可能不再使用紙質卷宗。”安徽省高級法院副院長周榕介紹,該院審理再審案件也已不調紙質卷宗,減少了卷宗交接工作量,省各級法院還通過重構訴訟材料收發流程,對訴訟材料收發、掃描、流轉進行一體化、集中式管理。
值得關注的是,在案件全卷掃描電子化的前提下,浙江高院還研發推廣了材料收發及智能卷宗系統,在后臺實現程序性文書100%自動歸目,完成校驗后一鍵轉化歸檔,在卷宗材料整理上減少60%的工作量。
浙江高院副巡視員張勤表示,近年來,浙江法院已成功實現隨掃案件689萬頁,自動生成程序性文書1478萬余份。
在吉林,目前基本實現了智能輔助全流程網上辦案。吉林省高院副院長張君洪透露,2018年吉林省法院全面完成了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及深度應用建設工作。全省法院實現了2018年新收、未結案件的全部卷宗電子化,上下級法院間案件流轉可進行線上送卷、收卷,能夠利用電子卷宗進行案情要素提取、案件信息回填、文書自動生成,實現了高效輔助、全程留痕、動態監督,提升法官辦案效率50%以上,吉林市兩級法院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23442卷,投入應用比99.07%,智能輔助生成各類文書11816件,投入應用比為100%。
同時,延邊地區兩級法院共掃描卷宗11483件,實現電子卷宗智能編目11483件,電子卷宗自動歸檔9492件,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和深度應用核心5項指標均達到100%。
在重慶,“易審”平臺則緩解了“案多人少”矛盾。重慶高院副院長孫啟福介紹,自2018年5月7日系統上線至12月31日,“易審”平臺共制作、上傳電子卷宗圖片14168765頁,案均36.24頁。全市法院電子卷宗平均覆蓋率達98.56%,其中29家法院的卷宗覆蓋率超過99%,占6成以上。
“通過案件信息智能識別、回填和應用,庭審智能輔助、關聯案例智能推送、文書智能生成、裁判偏離預警等功能,輔助法官辦案,減輕工作量,最大限度緩解‘案多人少’矛盾。” 孫啟福說。
“要完善電子卷宗生成功能和機制,完善電子卷宗全程網上應用和閱卷功能,實現案件上訴、移送、再審電子卷宗遠程調閱。”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述元坦言,當前,全國智慧法院建設依然存在系統不集成、發展不平衡、應用不充分、智能點不足等問題,“各級法院要以提升智能化建設、實現智能輔助全覆蓋為重點,把應用推動放在優先位置,出實招、求實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