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對話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桂衛華:老師要踏實做事,不能只追帽子
9月8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從湖南趕到北京已經將近晚上7點,匆匆吃過晚飯,在房間稍事整理后,他趕到首都師范大學的會議室接受采訪。
“辛苦你們了,不好意思啊?!鳖^發花白,今年69歲的桂衛華見到記者后,一臉歉意,“讓你們久等了?!?/p>
桂衛華是我國自動控制專家,現任中南大學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湖南省自動化學會名譽理事長。

他長期致力于流程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理論、技術和工程應用的研究,圍繞流程工業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制造的技術問題,創建了以智能集成為核心的復雜有色冶金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的理論與方法。其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湖南光召科技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過程控制技術貢獻獎”、“楊嘉墀科技獎”等榮譽稱號;出版專著5部等。
雖然看起來精神還不錯,但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后來從桂衛華周圍的工作人員處得知,他其實最近身體欠佳,北京的行程結束后已經排好了一場手術。
此次進京主要是因為教師節的緣故。在第35個教師節來臨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桂衛華榮膺此列。人們熟知他是著名有色金屬工業自動化專家,但卻少有人知道他已經從教38年。
在鏡頭面前自我介紹的時候,桂衛華沒有加上冗長的頭銜,只是簡單地重復:“我是桂衛華,自從1981年研究生畢業后,一直在中南大學教學和科研一線從事工作,到今天已經38年?!?/p>
【對話】
澎湃新聞:您小時候的求學環境是什么樣的?
桂衛華:我是在不停移動中上的小學。因為我父親在鐵路上當工人,工作地點經常不在一個地方,我就一會在這里上一年小學,一會在那里上一會小學,一直到中學才算穩定下來,最后到了湖北襄陽。
上中學的時候,從家到學校要搖木頭筏子過河,每周回來一次。那時候就覺得船工劃船過河太慢了,船工就回頭跟我們說,將來就靠你們這些學生造輪船,修大橋,你們就不用坐這個小筏子了。結果,過了兩年,橋就建起來了,還等不到我們。說明國家發展很快,沒過兩年就沒有那個筏子了。
澎湃新聞:高中之后的求學路呢?
桂衛華:高中之后就下鄉,后來到丹江工作5年。在工廠工作的時候,因為表現比較好,去讀了工農兵學院,讀了之后又回工廠。當時自己辦了一個班,給工友們講學校里講的東西,有三四十個人工友們來聽,車間主任也很支持。1978年恢復高考后,就去考研究生。
澎湃新聞:為什么恢復高考后,馬上就準備考研了?
桂衛華:其實自己沒有什么想法,聽說恢復高考,就想要去考。但是在工廠工作丟了很多,就必須白天上班,晚上自己看書,書以前上大學的時候還保留了一部分,就拿出來看,兩邊都兼顧。但是還是考得不好,第一天考的政治,我覺得我考得還不錯,英語數學不行,專業基礎課考得還可以。
澎湃新聞:1981年獲得中南礦冶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到今天已經38年,這其中有遇到哪些比較困難有挑戰的事嗎?
桂衛華:干什么事都有挑戰,你要細想也說不清楚。反正每干一件事情一開始都有挑戰,干完了以后就沒覺得有什么挑戰,咬咬牙就過了,什么事只要努力肯定能做成。
工作上,熬了很多夜。但熬夜做事很正常。其實回過頭想想,這么多年沒有特別煎熬或者難過的事。
澎湃新聞:有人說您很忙,是“空中飛人”,一年365天200多天都在天上飛?
桂衛華:最近幾年很忙。雖然有一些教學任務,但現在教學任務少了,讓年輕人去做。我一般會給研究生上開學第一堂課,講一講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包括學科的前沿問題。平時也跟課題組討論學生的培養問題,也跟學生直接面對。每年要帶一到兩個博士,3個左右碩士。
澎湃新聞:當您的研究生有哪些要求?
桂衛華:只要他喜歡,熱心我做的這些事情,我都歡迎,我鼓勵有敬業精神的人。
在培養學生上,我希望能培養出“求實”的人,即誠實為人,踏實做事。做事要有敬業精神,做什么要鉆研什么,做什么還要做成什么。做的時候一定要努力,學生不要老叫苦,只要努力就有辦法解決問題,最怕的是不努力,老是說做不下去。
澎湃新聞:你對當代學生有哪些期盼?
桂衛華:我覺得青出于藍勝于藍。他們應該比我們更有成就,從科研的條件、學習的環境、氛圍,他們都比我們幸福。我經常跟他們講,你們應該做出更多的成績,做得更好。
澎湃新聞:您是自動化方面的頂級專家,目前我國在相關領域發展水平如何?人才培養如何?
桂衛華:中國自動化技術發展很快,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了幾個階段?,F在進入了關鍵階段,關鍵時刻需要新技術驅動。所以現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為我們國家的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工業發展添新蓄力。所以一定要把新技術與工業發展結合起來,要解決未來發展,搶占先機的問題。
在人才培養上,我最希望我的學生要腳踏實地?,F在年輕人總是期望太高,想很多“帽子”。
澎湃新聞:作為教師,您認為合格的老師應該具有哪些品質?
桂衛華: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我們老師們做事情要確實起到老師應該有的作用。一代一代老師傳承下來的東西我們需要重視,比如中南大學講究的“求實”精神,很有意義。我們畢業的學生可能沒有當大官的,但都是在一線踏踏實實做事情的人。
現在社會上一些年輕老師不穩定的原因就是追“帽子(頭銜)”的風氣很厲害。我那時候做教授就沒什么追“帽子”的問題,只要專心做科研,專心教學,就會得到認可。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