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這家軍工央企要再投百億:上海可能是打造千億級產業最好載體
9月5日,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在滬簽署深化合作共同推進落實國家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將中船郵輪運營與配套產業基地落戶上海市寶山區。
中船郵輪將在上海打造涵蓋郵輪運營、研發設計和供應鏈的郵輪全產業鏈體系,未來10年將累計投入數百億元人民幣,打造并多品牌運營一支8-10艘左右的中資郵輪船隊,形成每年2艘左右的大型郵輪研發設計總包能力,建成自主安全價值的本土郵輪供應鏈體系。在此過程中,寶山區將全面支持中船郵輪發展,探索設立產業鏈發展平臺,共同開發建設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產業園,在上海打造世界范圍內有影響力的郵輪總部基地。
對于扎根上海發展郵輪產業,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國兵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采訪時介紹,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中船集團是十大軍工央企中唯一注冊地在上海的企業,和上海血脈相連。
二是上海的條件得天獨厚。具體到郵輪來講,現在上海是世界第四大、亞洲第一大郵輪母港,“上海未來有潛力成為全球最大、最強的郵輪中心。”
據介紹,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郵輪”)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發展郵輪產業的業務板塊平臺和總體責任單位,注冊地上海寶山,旗下擁有中船芬坎蒂尼郵輪產業發展公司、中船嘉年華郵輪有限公司2個專業子公司。

從技術上來講,楊國兵表示,郵輪是大國重器,堪比航空母艦和大飛機。郵輪工程和上海的四大品牌戰略、五大中心定位都高度匹配,“所以我們認為,在全國范圍內、甚至全球范圍內,上海可能都是打造一個千億級產業的最好載體。”
楊國兵介紹,郵輪是一個蓬勃發展的事業,過去十年上海更多是發展郵輪旅游, “所以我們的使命就是通過國際合作、產融結合的模式,與合作伙伴嘉年華集團、芬坎蒂尼集團緊密攜手,把涵蓋郵輪運營、研發設計和供應鏈的本土郵輪生態體系構建起來。”
要制造出一艘大型國產郵輪,就必須要建立完善的本土供應鏈體系。歐洲的本土配套率一般達到百分之七八十,現在這方面國內幾乎空白。
“中國的工業基礎雄厚,但尚未圍繞郵輪產業形成集聚的生態體系。所以中船郵輪要通過開放合作的模式,一方面把國內一些在其他行業、其他領域有基礎的供應商,按照郵輪的標準整合進來;二是要把歐洲的一些成熟的供應商,通過收購合資的方式引進,也鼓勵他們在華設立獨立公司,形成一個生態體系。只有生態完整、成熟建立起來了,整個產業才能夠發展。”楊國兵說。
據中船郵輪方面介紹,大型郵輪是全球公認的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是目前我國唯一尚未攻克的高技術船舶產品。作為“浮動的海上濃縮城市”,一艘大型郵輪的零部件數高達約2000萬,價值量約8億美元,設計建造一艘大型郵輪需要浩繁的工程量,即使歐洲先進船廠也需要1000萬工時以上。
在楊國兵看來,中船集團作為央企,應當把大旗扛起來,“我們做郵輪這件事情,考慮的絕對不只是一家公司,而是從第一天開始就站在中國發展整個郵輪產業的角度來思考,努力打造中國郵輪的旗艦企業,形成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郵輪生態體系。”
他表示,“國家政策支持、市場前景廣闊、船舶行業升級亟需,所以中船郵輪應運而生,我們堅定不移地在上海發展,各方也會給我們提供大力支持。”
中船郵輪引述的數據顯示,過去幾年我國郵輪旅游市場年均增速在40%以上,2018年已位列全球第二。據預測,國內年郵輪出入境旅游人次2035年將達到1400萬,僅國內市場就需要數十艘大型郵輪。不過,當前全球大型郵輪建造市場幾乎全部被歐洲船廠壟斷,供給有限和需求旺盛導致大型郵輪嚴重供不應求,手持訂單超過90艘,訂單交付已排至2026年以后。在近5年全球造船市場總體極度低迷的情況下,郵輪市場一枝獨秀、成為最大亮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