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進博會場館到老城廂再到新鄉村,晚報人探訪上海巨變故事

在喬家路舊改項目現場,全國勞模、上海安佳房地產動拆遷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樑告訴大家,拆遷工作曾被視為“天下第一難”,很多問題歸根結底都是源自老百姓的不信任。
張國樑1985年開始做動遷,2004年在上海率先推出“陽光動遷”,起初老百姓還是不太相信,他就以身作則實行兩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向拆遷戶公開,微信公眾號“透明在線”已有幾萬名粉絲,并向動遷戶承諾:“有問題發我信息,24小時內必有人和你聯系。”為了打消老百姓的顧慮,他還將自己團隊研發的電子觸摸屏設置在動遷基地,“老百姓可以隨時查詢每家每戶居民的人員、面積、補償、房源等,讓信息完全公開、徹底透明。”

6日下午,正好是喬家路動拆遷居民們來拆遷基地領補償款的日子,現場人山人海,當來到現場的晚報協會嘉賓們聽說,一對在4.5平方米老屋內居住了一輩子的老夫妻可以不用添錢就能在黃浦區就近換得十幾平方米的一室戶外加一筆養老錢時,不少嘉賓聽了后都感嘆老城廂居民們的不易。
“陽光動遷的初衷,就是不讓老實人吃虧。”張國樑說,當老百姓相信了公平,“陽光動遷”就有了生命力。喬家路舊改項目東塊自今年7月17日啟動以來,第一天簽約率就超過85%,目前簽約率已超九成,4000多戶僅剩90余戶還未簽,到9月6日3354個權證已頒發了2800多戶;如果西塊的3000多戶也在今年年內啟動,將以一年完成7000戶動拆遷的數字刷新上海新紀錄。今年已經64歲的張國樑向代表們坦言:“我做的其實都是很普通平凡的小事,只是稍微麻煩了一點,但我是個不怕麻煩的人。”一席話,現場掌聲雷動。
下一站來到了地處華漕鎮最北端并與嘉定、青浦接壤的趙家村,它是閔行區第一批“美麗鄉村”示范村。
通過建設園林綠化景觀、河道池塘整治等七項措施,趙家村打造了森林氧吧、馬鞭草花園、騎行步道等富有田園氣息的旅游觀光、休閑養生場所。在河邊行走參觀的一位嘉賓表示:“空氣清新、綠植環繞,真像是生活在公園里一樣”。
趙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曹忠向大家介紹“秘訣”時的第一句話,就是“其實我們做的工作很平凡。”
除了生態環境,晚報人也很關心新農村建設的經濟效益究竟如何?曹忠說,三年來,趙家村整治并完成土地減量化指標約200畝,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村委會還在全村實行家風家訓上墻、黨員積分制管理,定期舉辦評彈、戲曲、說書等活動,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7日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晚協嘉賓們一行又來到閔行區的浦江郊野公園和浦江鎮革新村親臨感受新農村的巨變。

革新村村委會主任李愛華告訴大家,近年來,閔行區浦江鎮舉全鎮之力,開展革新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以“加減乘立方”破題“革新建業”,為全鎮40個村鄉村振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領好隊。繼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之后,擁有4A級景區召稼樓古鎮及召稼樓老街等一批歷史文化遺產的革新村今年7月底又成功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當聽說白墻黛瓦、小橋流水、上下三層帶院落的革新村徐家宅“農民別墅”每幢只需要30萬元就可以入住時,來自貴陽晚報的吳劍平頗為感嘆:“沒想到在離上海市中心這么近的地方還有這么一大片的郊野公園和這么美麗的鄉村。”
“過去三四十年,上海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城市空間的巨變,進而帶來的是人們社會交往、社會關系的變化。這次參觀,從物理層面深入到化學層面,處處感受到新時代上海人充滿銳氣的精氣神。”江海晚報總編輯宋捷如此說道。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